Lime2018
津門張記包子鋪
老城裡二姑包子
老勝香包子鋪
石頭門坎素包店
今晚報
在外地人的印象中,天津的包子鋪不是滿城都是嗎?事實上也算是的。畢竟天津風味三絕,當屬“狗不理包子、天津大麻花、耳朵眼炸糕”。
天津人愛吃包子是眾所周知的,有多愛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早餐都是包子吃不膩。
相比較大家尋常認為的包子,天津的包子還是非常講究的,肉包、湯包,素包、什錦包……各有各的特色。
包子都是純手工包制,獨特的水餡、半發麵技藝一直傳承下來。餡半發麵是天津包子的基本款,麵皮有彈力而不粘牙。這樣的麵皮搭配調入大骨湯的豬肉餡,咬一口流出香醇的湯汁,一個完整的豬肉丸不散而香嫩,這是天津包子的精髓。
天津包子講究餡大皮薄,味鮮不膩,口感極佳。真正鋪面賣的比較注意外形,十八個摺,且皮面比較講究,嫩發麵,蒸好後,色白,有咬筋。還有黃鬚菜、馬蘭頭等時令菜報到,比肉還好吃的時蔬包子。
要問天津有哪些親民的包子鋪?多得很!
老天津講,天津人幾乎不吃狗不理,因為太貴不實惠,真正融入天津人生活的,還是那些用料實在、價格親民的包子鋪。
老永勝包子也是天津傳統包子的代表之一,永勝老字號,在天津包子界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在外的名聲,大概僅次於狗不理了,而飯館內的各種招牌以及專訪的圖文說明了這家飯館的牛逼。
這家的包子“細白麵柔 皮薄餡大湯汁鮮香、柔嫩不膩”,極具特色的傳統老味道。當年狗不理也有永勝的師傅。
永勝包子麵皮有彈力而不粘牙,這樣的麵皮搭配調入大骨湯的豬肉餡,咬一口流出香醇的湯汁,一個完整的豬肉丸不散而香嫩,這是永勝包子的精髓。
食客面前一盤熱氣騰騰的包子,一碗稀飯加上一碟冷菜和一碟醋。
吸溜吸溜的吃著熱三鮮包,時不時的和旁桌食客侃大山。尤其冬天的時候,捧著燙燙的包子咬一口,簡直是一種享受。
特別推薦他家的清醬排骨,也別具風味。
石頭門坎素包是御賜的店名,百年的招牌。
素包那是相當的有名,一屜六個,可以半屜起點,每個素包都很有料,皮兒軟,餡兒香,配著粥吃清淡可口。服務員是一水兒大媽,態度還很熱情。
個人覺得豆芽菜素包非常贊,豆芽菜非常嫩而且特別有嚼頭,外面的皮也非常軟滑,感覺面非常細嫩,所以整體吃起來外軟內脆,非常爽口。
相傳“石頭門坎素包”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晚清時代,當時的天津市還稱為天津衛。當時這一地區居住著眾多的依捕魚為生的漁民。這些漁民和他們的家屬為了祈求海神保佑平安,常去天后宮敬香請願,他們根據佛教不殺生食素齋不吃葷腥的佛門戒律,吃素齋行善事,於是食素食就成為了他們的習慣,於是就開業了一家最早經營天津素食的餐館。
石頭門坎用料講究,薄皮大餡,乾淨衛生,禮貌待客,所以顧客盈門。相傳當年慈禧太后來天津祈福時品嚐過這家店鋪的素包,吃過連連稱讚,所以回京後還時常差人來買這素包。
石頭門坎素包特別在於調餡方法,綠豆菜、香菜、麵筋、香乾、粉皮、黃花菜、木耳、薑末都是必不可少的,紅腐乳和芝麻醬是要用香油調好後再用來調餡的,這是石頭門坎素包的精華。
因為調餡時只加芝麻香油所以掰開包子時香氣撲鼻,綠豆菜嚼起來脆脆的,加了綠豆粉皮所以吃起來非常滑爽,餡裡還加了香菇,為了讓香菇的味道發揮出來所以先將香菇丁炒制一下,泡好的香菇水勾兌少許澱粉倒入炒出香味的香菇中,這樣在調餡時不會出湯,也能完全利用上,麵筋丁會吸足這些水分,最後調好的餡不水不幹不柴。
在壹周君的心中,正陽春的鴨油包才是特色,因為外地真還吃不到。
鴨油包是天津人從小吃到大,正陽春的鴨油包翹著兩個角,好像一頂道士帽。鴨油味道不重,三鮮餡料充足,其中蝦的海味十分濃郁。
鴨油包是很多人從小就喜歡的味道,冬天能吃到熱乎乎的香的流油的包子感覺特幸福。剛出鍋的時候最好吃,鴨油和肉餡搭配能香死人,一定要趁熱吃!
小小的售賣窗口,經常是一堆一堆的人在排隊,價格還很實惠。
好吃的包子還有很多,只等自己去品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