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讓張飛去守荊州,孔明一句話道出答案,劉備臨死前才知後悔

三國時期荊州作為戰略交點,被三國各自視為自己統一天下必不可少的一塊地區,荊州若是在曹魏手上,那麼自然可以不用再打下去了,曹魏大軍只需要順江而下拿下東吳,然後從漢中、荊州兩個方向進攻蜀漢,如此你不會有三國對立這麼久了。

而赤壁之戰其實就是東吳阻止曹操佔領荊州,因為老孫家打下這東吳基業後,第一個目標就是想辦法把荊州給弄到手,荊州對於東吳而言,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劍。所以東吳必須把荊州拿到手,才可以保證自己的戰略安全,為了荊州東吳可謂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為何不讓張飛去守荊州,孔明一句話道出答案,劉備臨死前才知後悔

三國

但是劉備卻明顯是低估了東吳的決心,劉備和諸葛亮即想要聯合東吳,又想把荊州拿在手裡,這很明顯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而且劉備還犯下了分兵的大錯,即把荊州原本薄弱的防守兵力拿走去攻打益州,這也是導致關羽守不住荊州的一大原因。

為何不讓張飛去守荊州,孔明一句話道出答案,劉備臨死前才知後悔

關羽

不過其實丟失荊州,關羽責任才是最大的,關羽過於的自傲,數次羞辱東吳,把諸葛亮囑咐的事情全部忘在了腦後。關羽的大意,加上東吳的糖衣炮彈,使得關羽驕傲過了頭,最後被東吳攻取了荊州,其本人也被孫權給斬首了。關羽之死激化了蜀漢同東吳的矛盾,使得蜀漢同東吳爆發了爭奪荊州的戰爭,這一場賭國運的戰爭,以蜀漢的失敗而結束。

為何不讓張飛去守荊州,孔明一句話道出答案,劉備臨死前才知後悔

張飛

那為何不讓張飛去守荊州?其實按道理來說張飛才是守荊州最好的人選,張飛粗中有細,更重要的是張飛願意聽劉備和諸葛亮的話,張飛沒有關羽的傲氣,而且張飛也是勇猛到萬人敵的將領。而這其中的原因,諸葛亮的一句話或許可以解釋,那就是諸葛亮認為:“關將軍乃世之虎將,足以威震東吳。”這就說明諸葛亮同劉備還認為東吳不敢輕易動荊州,還不想在荊州上花費太多力量去保衛,只希望通過藉助關羽的威名。

為何不讓張飛去守荊州,孔明一句話道出答案,劉備臨死前才知後悔

劉備諸葛亮

不過劉備臨死前便開始後悔了,知道最大的原因是自己低估了東吳的決心,而當初讓關羽守荊州,張飛隨諸葛亮入蜀,其實還有就是對於劉備而言,益州更加重要,而張飛最後成了入蜀的最大功臣,這就說明張飛才能遠超過關羽。所以劉備後悔自己沒有讓張飛留守荊州,因為明明知道關羽傲氣,但是劉備卻認為可以以此來裹挾東吳,劉備也只能說一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