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我眼中三國時期的真英雄

劉備:我眼中三國時期的真英雄


高祖之風


初讀三國的時候,從來沒有覺得劉備多麼厲害。


也不明白為什麼曹操會說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袁紹等人都不算數。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是時曹公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直到前兩年,偶然的一次機會,重讀了一遍《先主傳》,自此對劉備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


劉備出身草莽,是真正的草根,當然了,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名義上確實是漢室宗親,然並卵,東漢末年的漢室宗親何止十萬,而且,“漢室宗親”如果真的有用,劉備又怎麼會淪落到織蓆販履。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劉備:我眼中三國時期的真英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織蓆販履之輩,卻胸懷天下,竟有帝王之志。


據載,劉備小時候家裡院子東南角的籬笆邊上長者一棵桑樹,有五丈多高,枝葉茂密像是車蓋,來往的人看到了都覺得此樹不一般,有人說這家一定會出貴人,劉備跟小孩子玩耍的時候就曾指著這樹說:“將來我肯定要乘坐這種羽葆蓋車。”這可是大事,因為那個時候,羽葆蓋車是皇帝才能乘坐的。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這些事情都說明了劉備與劉邦極其相似,畢竟高祖劉邦見到始皇帝時也發出過類似的感慨。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劉備:我眼中三國時期的真英雄

當然了,我們皮一下,看看皇叔的“渣男”行徑,劉備逃亡途中,曾經四次被人打敗,從而丟棄了妻子和孩子,下面讓咱們來捋捋這些事情。


第一次,下邳之戰妻子和兒子被呂布擒獲。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


第二次還是呂布,呂布攻小沛,劉備戰敗,曹操派夏侯惇增援劉備,結果被呂布的部將高順打敗,劉備的妻子和兒子又被俘虜。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


第三次,建安五年,劉備被曹操打敗,這回丟掉的可不僅僅是妻兒老小了,還有大將關羽。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第四次,就是當陽之敗,亡命時又丟棄了妻兒。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


就這些事情來看,劉備也是頗有高祖之風,我每次讀到此處,再想起劉邦彭城戰敗後,在逃命途中遇到自己的孩子,為了讓馬車減少負重,竟然把自己的孩子推到車下,我就覺得這倆貨真不愧是一家人。


【《史記·項羽本紀》: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


然而,以微末之身,成帝王之業,劉備和劉邦也是頗多相似吧。

劉備:我眼中三國時期的真英雄

英雄之器


上面的事情並不能說明劉備英雄,少年狂言也好,起身微末也罷,再加上拋妻棄子這樣的勾當,在今天看來妥妥的渣男,怎麼能是英雄呢?


英雄是什麼?是矢志不渝,是百折不撓,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心繫天下功在萬民。


我們讀三國時期的歷史,經常見到的三個字眼就是“先主敗”。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年逾不惑,仍然感慨大業未成,在他依附劉表駐守新業期間,有一次劉表請他喝酒,中途劉備去了一次廁所,回來就哭了,劉表詢問原因,劉備回答,去廁所發現自己的大腿長肉了,這是好久沒有騎馬的緣故,而歲月流逝,垂垂將老,感覺自己安逸太久,而功業不成,因此悲從中來。


【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備:我眼中三國時期的真英雄

而當時的劉備,已經四十六七歲了,在那個年代已經算得上是垂垂老矣,可是皇叔沒有安於現狀,反而是勵精圖治,四十多歲的人去請二十多歲的諸葛亮出山,光是這份魄力就足以傲視今天很多人了,要知道,當時的諸葛亮沒有過從政經驗,沒有過領兵打仗。


反觀今人,有幾人能在四十多歲一事無成時甘於去請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有幾個人能在四十多歲偏安一隅時奮發向上不忘初心?每每讀及,我都不勝感嘆:這是何等的堅韌。


而等到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已經六十歲了,再到他登基稱帝,一生飄零,臨了大業方成。這又是何等的堅韌?

劉備:我眼中三國時期的真英雄

我原來總以為劉備脾氣很好,動不動就哭鼻子,但後來才發覺不是,這哥們兒也是個狠人,極其暴躁,在安喜縣就任期間,上司來視察工作,劉備(不是張飛)去求見,人家不見,結果他就把人家綁起來打了一頓,然後棄官逃命。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


可見這貨並不是什麼好脾氣,但就是這樣的脾氣,他卻可以三次去請彼時無絲毫從政經驗的諸葛亮,並引出了舉世聞名的《隆中對》,並且最終居然真成功三分天下,成就一番帝業,足見其才,也難怪辛棄疾讚歎“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再說及劉備仁義,好多人諷刺劉備是偽君子,更有甚者說劉備“攜民渡江”是“脅民渡江”,這我更不能贊同,三國時期,英雄如曹操,尚且屠城,可是劉備卻未有一次濫殺無辜。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先主曰:“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而劉備得人心不僅於此,在平原縣當縣令期間,當地的一個人派刺客刺殺劉備,刺客都不忍殺。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


更不必說助孔融于都昌,救陶謙于徐州。陶謙後來更是讓徐州於劉備,時人皆稱讚玄德仁義,怎麼流傳到現在就變成了偽君子呢?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謙病篤,謂別駕糜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劉備:我眼中三國時期的真英雄

到夷陵兵敗,白帝託孤,將國家大事繫於諸葛一身,臨死不忘教導孩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讀及此處常潸然淚下,英雄末路,於兒子的教誨,僅此而已,再觀昭烈皇帝一生,常叫人不勝感慨,當真是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所以陳壽在《先主傳》最後對劉備的評價,我是極其認同的: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