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路上我交過的那些“學費”

1、在銀行買“高息理財”

初入職場,感覺工資存到哪裡都不放心,只有銀行最安全。

某日,辛辛苦苦攢了一萬塊錢準備去銀行存定期,排隊等待時被銀行大廳的一個人盯上洗腦:“你看你現在這麼年輕,一定要攢錢,你這一萬塊錢存個定期利息太低了,不划算。銀行有個產品,年利率6.8%,還有分紅,還能限制你們年輕人亂花錢……”

後來我才知道我買的是銀保產品。猶豫期已過,退保得不償失,沒辦法,硬著頭皮繼續存下去。

教訓:

銀行賣的高息理財產品有的是保險,一定要擦亮眼睛。銀行大廳裡的推銷人員有可能是保險公司人員,不要輕信,不要上當!

千萬、千萬、千萬不要買銀行大廳賣的保險,全是分紅型保險,要買保險還是選消費型保險。如果有儲蓄需要,可以選擇流動性更強的其他產品。

2、為了禮品辦信用卡

在同事的極力推薦下辦了某銀行的信用卡,辦卡的時候業務員簡直把她家的信用卡誇成了朵花。

說好了有首刷禮,我達標以後拿著信用卡、身份證去銀行要,說是禮品領完了。辦卡的時候說每月刷夠500以上,可以領一小袋洗衣粉。連續幾個月去銀行要,一直說沒有。

而且該行的積分是有期限的,兩年有效期。因為後來消費習慣轉網購,驚奇的發現網購使用信用卡是沒有積分的。

我後來裝修房子,買家電,都刷的信用卡,心想這下應該積分蹭蹭上漲了,拿到賬單的時候,新增積分是0,我還專門打電話質問銀行客服,被告知我刷卡的pos機屬於批發類,不參與積分,瞬間心拔涼拔涼滴!

兩年以後,信用卡積分才7000多分,點擊積分換禮,發現10000分以下,什麼都換不了。憤憤然掏出手機,註銷該卡,從此該銀行一生黑,這輩子我應該不會再在這個銀行有什麼業務了。

教訓:

辦信用卡之前考慮清楚,綜合考慮銀行特色和自身需求,信用卡最大的用處是免息期的利用,而非禮品。

大部分信用卡線上刷卡是沒積分的,而且許多銀行積分存在有效期。無論哪家銀行,基本上消費不滿1萬塊無法用積分換禮品,一定要注意。

3、基金定投不知道止盈

我秉承專家“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忠告,被基金定投的宣傳標語吸引:“傻傻的買,傻傻的賣”,之後又聽了一個專家講座,被忽悠著定投了兩隻基金。

有一個基金投入1年後自動終止定投,因為那段時間經濟告急,賣了,當時正好趕上牛市,盈利率30%多。

後來看著指數不斷攀升,大盤不斷飆紅,後悔賣了上一隻基金,覺得自己殺雞取卵了,剩下的那隻基金盈利率都達到120%了,我也不捨得賣,一直到股市大跌,我還做著牛市會繼續反彈的美夢。

之後大盤逐漸回落,我這才慌了,趁著大盤反彈時趕緊賣出,盈利率50%,生生錯過了賣出的最佳時機。

教訓:

基金定投是放長線釣大魚,需要聰明的買,更要聰明的賣。既要止損,又要止盈。

這就是我的投資血淚史!

如今總結出來不禁反問自己:為何我會踏入這些陷阱?以後我應該怎樣避免再次入坑?

1、缺乏系統的學習

理財五年,如今還是小白一枚。我雖然嘗試了多種投資方式,也多都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目前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瘋狂補課中,近期閱讀了《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三十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指數基金投資指南》等經典理財書,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打好基礎才能蓋起來“投資理財”的大廈。

2、缺乏恆久的耐心

理財路上我有一種“速成”的心理,看幾篇文章,聽幾個講座,專家推薦個股票基金,恨不能今天投資,明天資金就翻番。直到後來赤裸裸的現實搖醒你:你又被忽悠了!

經歷了這些我才逐漸領悟到,理財不是發橫財,講究細水長流,沒有所謂的短期內低投入高回報。從心理上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3、缺乏清醒的認識

被貪念矇蔽了雙眼,只看到了利,忽視了風險。巴菲特說過“投資最重要的是保住本金,第二是記住上一條。”安全第一,投資有風險,參與需謹慎。

投資要搞清楚錢的去向,關注收益率,也關注產品本身是否安全,能否按時回收等。面對誘惑,更應該捂住錢包,理性對待!

4、缺乏自己的思考

這是最最根本的原因。

聽說信用卡好就跑去辦信用卡,聽說基金定投賺錢就去投資基金,自始至終我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我沒有自己的見解。

別人用著好,真的適合我和我的家庭嗎?靠人不如靠己,聽別人說不如自己懂。如醫生開藥方一樣,理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方案,用自己的理財知識綜合分析研判,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以上就是我投資五年來的一點心得體會。我現在努力汲取營養,建立自己的理財體系,讓曾經絆倒我的這些“坑”都成為我的墊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