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下調尚有月餘 進口車商低於進價賣車“搶跑”

5月25日,奔馳、寶馬、奧迪、雷克薩斯、特斯拉等豪華進口車品牌紛紛宣佈下調在中國銷售車型的官方指導價。實際上,在5月22日財政部發布汽車進口關稅下調的通知當天,各品牌就紛紛表態要降價;26日,濟南已有不少相關經銷商開始著手落實降價事宜。

受此影響,其他普通進口車品牌或表態、或醞釀下調售價。在距關稅正式下調尚有月餘的當下,進口車“搶先”降價以“搶佔”市場、提升佔有率的態勢已然形成。

進口車價格普降,是否會搶佔國產品牌市場份額?濟南一些經銷商反倒認為,進口車關稅下調對國產品牌也是好事,屆時國產品牌將憑藉更加物美價廉的進口零部件,進一步完善整車質量管控,增強品牌實力。

“積極負責”的降價

據利華晟市場部經理李佳介紹,雷克薩斯全系車型官方指導價格下調的通知是25日晚下發給經銷商的,“我們已經開始執行最新指導價格;而經銷商層面的優惠政策,今晚我們就開會加緊制定,力爭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幅度讓利給消費者。”

5月22日,財政部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的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將汽車整車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降至6%,並由此引發開篇提到的降價潮。

“7月前超過1個月的銷量,連同此前庫存,一併按照關稅下調後的價格核算,這就免了一大筆關稅成本。”李濱認為,這是品牌主機廠搶先為經銷商讓利、為消費者降價的“積極負責”的態度。他預計其他品牌的中規車也將紛紛跟進。

與“積極負責”的品牌主機廠“埋單”讓利不同,濟南某平行進口車經銷商卻因為即將省卻關稅成本暫時免不掉,而對當下的經營策略糾結不已,“再等一個月關稅就下調了,屆時報關能省不少成本,所以現在整個行業都有一大批車停在港口沒報關。”

“都是進口車,本來平行車性價比要比中規車高,現在他們搶先降價,我們卻得等關稅下調,此消彼長,市場份額丟了不少。”上述進口車經銷商如是說。

份額大戰搶先打響

除去“積極負責”的態度,李濱認為搶佔市場份額也是“中規車”競相降價的原因之一。

據最新統計,進口寶馬“官宣”的最大降幅是7系的M760LiXdriver,幅度為16.2萬元;而作為寶馬7系公認的競品,奔馳S級的降幅與其非常相似———S500L降幅為12.52萬元,邁巴赫與AMG的S級降幅還略高於寶馬7系。

除了不同品牌競品間爭搶市場份額外,經銷商層面市場份額的搶佔也在進行。李濱表示,品牌主機廠給經銷商的價格有兩個——進價和官方指導價,只要銷售終端零售價不高於官方指導價,經銷商就算沒違反與主機廠的協議。“實際上,經銷商少有按照官方指導價來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優惠和贈品,部分車型甚至低於進價。”

售價低於進價,這符合汽車流通領域的常識——經銷商賣裸車幾乎沒有利潤。而汽車經銷商之所以能忍受微利甚至無利,主要是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李濱認為,除了廠家年終返點,經銷商還可以搶奪“後市場”的份額,並通過對更多車主的服務獲取利潤。

產業發展為開放“兜底”

據中信證券預計,關稅下調後,最終將有8%到15%的降幅體現在進口車的售價上。受此影響,進口車銷量將從目前100萬輛至120萬輛的規模,向150萬輛至200萬輛的規模邁進,上述“搶份額”的預測並非危言聳聽。

他說自己的品牌也走過類似的彎路,“我們曾經過分執著於零部件自給,後來橫向對比,發現一些零部件,比如剎車、ESP、安全氣囊等,無論是性能還是成本,都不如博世、天合等國際品牌。”痛定思痛,他們在零部件選用上採取更開放的策略,自產、採購的零部件用同一標準衡量,“結果我們自產的零部件質量很快提上來了,現在自給率達到了90%,整車質量管控也沒有任何問題。”他認為本次關稅下調包含進口汽車零部件,給了自主品牌整車質量管控水平進一步提升的契機,“進口零部件價格更低了,自產零部件才更有機會取長補短。”

“為什麼我們的汽車市場敢對外開放?就是因為我們的汽車產業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了在‘主場’與進口車一較高下的水平。而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進口車型、合資車型與國產車型都在同一開放的市場中競爭,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也是我們的汽車產業。”李濱如是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