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比武”示範插秧同步施肥

稻田“比武”示范插秧同步施肥

圖為加裝側深施肥設備的插秧機現場“比武”。

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當前被農業農村部列為10項重大引領性技術之一。該項技術在進行機插秧的同時,可以將肥料一次性定量、定位、均勻、可靠地施在水稻秧苗側下方,為當前水田過量施肥與肥料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提供瞭解決途徑。同時,還利於秧苗返青與早期分櫱,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為加快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著力構建綠色高效的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日前,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和農業農村部農機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創業農場,首次組織開展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集成示範活動。

機器現場演示涵蓋 16個品牌

“施肥深度4.5~5釐米,機器還配有整地機械……”“我們家的產品是國際首創不等距插秧機,並且創新了機插秧窄行側深施肥新技術,改寬行窄行間施肥,肥料更靠近根系,有利於作物吸收……”日前,在創業農場“2018農業重大引領性技術集成示範基地”內,來自16家農機企業的工作人員正逐一向100多名代表進行產品介紹。

不過,機器的實際作業情況才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展示區域的對面是演示區域,16臺加裝側深施肥設備的插秧機正在為即將開始的“大比武”做準備。

今年推廣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技術面積達29.4萬畝的創業農場,只是推廣該項技術的一個典型代表。黑龍江省農機推廣總站副站長陳實介紹,黑龍江省及墾區是從2012年開始探索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並開展試驗示範,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全省加裝側深施肥設備的插秧機保有量近9000臺(套),2018年作業面積將超450萬畝。

減肥又增產機械化施肥效果好

那麼,這項技術好在哪呢?“以往,我都是使用揚肥機進行施肥作業,一畝地至少需要30~35公斤的肥料,多的時候達到40公斤,一季水稻得施上個三四次,而用上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機一次性就可以完成插秧、施肥作業,每畝地25公斤的肥料就夠用了。”王慶忠認為,採用揚肥的方式,肥料不能被有效利用,秧苗也不能直接吸收;而採用機插秧側深施肥這種方式,可以直接將肥料施到底部,既省了肥料,肥效又可以直接作用到秧苗,肥效時間也變長了,一畝地還可以增產幾十斤。

“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施肥方式,可保證水稻均勻、穩定的獲取養分,實現水稻高產、穩產。”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農機局局長秦泗君介紹,現階段我國水稻生產施肥環節一直沿用人工或機械撒施的方式。採用這種方式,一般每畝施肥30公斤左右,肥料在田間分佈不均勻,水稻秧苗吸收肥料不一致,造成水稻長勢、高矮、結穗大小差異很大,直接影響水稻產量。

現場的演示最為直觀,也最能表明產品性能。“久富的這臺機器馬力有點小,不過我也能接受。它雖然不是最先到達終點的,但是秧苗的直立性和取苗數還是讓我挺滿意的,而且機器行駛過程中沒有發生漏施肥的現象。”看到了比賽結果,王慶忠對自己的選擇表示滿意。

“不過,每臺機器上還要兩三個人負責操作。”王慶忠說。久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志甫打消了他的疑慮:“現在一臺機器需要兩三個人操作,如果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一個人也夠用了。而且機器跑得還直,比人工作業效果還要好。”

因地制宜選擇機具加快示範推廣力度

水稻側深施肥技術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是落實國家“一控二減三基本”行動的體現。不過,在推廣運用過程中,農民發現該項技術在機械使用及肥料運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行業專家們又有哪些建議呢?日後如何更好地推廣呢?

“這項技術要在全國進行示範推廣,有些技術關鍵點值得關注。”陳實介紹,土壤要有一定的耕深,特別是秸稈還田的地塊,要求耕深達15釐米以上;選用粒徑為2~5毫米的側深施肥專用肥料,含水率小於等於2%,要求手捏不碎、吸溼少、不粘、不結塊;開始栽插時,要低速運行。側深施肥機作業時要勻速前進,避免傷苗、缺株、倒苗;施肥量要在作業前按農藝要求做好調整,嚴防排肥口堵塞;每天作業完成後要清理肥料箱,第二天加入新肥料再作業。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張文毅建議,這項技術涉及環節比較多,包括秸稈處理、耕整地的情況、專用肥性狀品質、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等,所以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的化肥以及適宜的機具;目前單一功能的插秧機開始向複式作業發展,肥料箱也在變大,這些變化對機器動力就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進行改進;現在已經有了專用肥料,但還要研究專用的排肥設備,以減少肥料的破碎性。

“此次示範推廣的16臺機器,不一定在全國各地都適用。”農業農村部農機推廣站站長劉恆新認為,下一步要在四方面發力:加強農機農藝融合,聯合栽培專家、土肥專家確定適宜的肥料品種、施肥量以及機械操作規程等,要把節肥作為重要目標,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模式。抓好示範推廣,發揮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示範帶動作用,利用現場會、培訓班等形式,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讓農民瞭解機器、操作機器。發揮好農機購置補貼惠民政策的作用,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購買、使用加裝側深施肥設備的插秧機開展作業,引導企業改進產品、完善服務。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促進這項綠色農機化技術在更多的稻區、更大的面積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