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死亡率100%,那被咬後怎麼辦?

狂犬病死亡率100%,那被咬後怎麼辦?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性人獸共患病,病死率幾乎100%。我國狂犬病死亡人數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印度。而我國狂犬病在地區分佈、季節分佈和人群分佈上都存在不平衡現象,由於各方面因素,目前防治狀況並不樂觀。

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度致死性腦脊髓炎,是以狂躁、恐水為臨床特徵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性人獸共患病,一旦發病,病死率幾乎高達100%,是迄今為止人類病死率最高的急性傳染病。

全球每年有5.5萬人左右死於狂犬病,在亞洲每15min就有1人死於狂犬病,我國狂犬病死亡人數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印度。狂犬病死亡人數位居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第三位,僅次於艾滋病、結核病。各種哺乳動物和鳥類對狂犬病都有易感性,人也有較高的易感性。冷血動物在試驗感染後不患病,但可成為帶毒者及排毒者。

狂犬病可在動物與動物之間傳播,狂犬病毒不能穿過完整的皮膚,它是通過傷口或黏膜的直接接觸進入體內,最常見的方式是被攜帶病毒的動物咬傷,或者移植攜帶病毒者的器官及組織。人是狂犬病毒的終末宿主,尚未證實除移植攜帶病毒者器官以外的人與人之間有傳播病毒的病例,包括醫生與患者之間。儘量避免與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接觸而造成的傷害是切斷傳播的有效方式之一。

被患病動物咬傷後並不全部發病,在狂犬疫苗使用以前的年代,被狂犬咬傷後的發病率為30%-35%左右,而目前被狂犬咬傷後如能得到及時的疫苗接種,其發病率可降低至0.2%-0.3%左右。

發病率受被咬傷口的部位等因素的影響。一般頭面部咬傷者比軀幹、四肢咬傷者發病率高,因頭面部的周圍神經分佈相對較多,使病毒較易通過神經通路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同樣理由,傷口越深,傷處越多者發病率也越高。還有,被狼咬傷者其發病率可比犬咬傷者高一倍以上,這是因為野生動物唾液中含病毒量比犬高,且含毒時間更為持久。

本病的發生還有明顯的年齡、性別、職業特徵和季節性,一般溫暖季節發病較多,由於接觸動物的機會不同,在男性青壯年農民中發病較多。狂犬病對兒童與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某些職業如獸醫、野外工作者、實驗室工作人員是感染狂犬病的高危人群。

狂犬病潛伏期長,病程短,常為2-4d,但亦可短至發病當天死亡,或長達31d。可以分為狂躁型(80%)和麻痺型(20%)兩種。

每月均有發病,夏秋季(6-11月)為高發季節,而1、2月份的發病例數較少,這與夏秋季氣溫較高,人們衣著較少,外出活動頻繁,犬咬傷人的危險性增加有關。

犬咬後處理建議:

清潔傷口:一旦暴露接觸病毒以後,應及時(2h內)清潔傷口,包括徹底沖洗和消毒處理,可大大降低暴露者感染的風險,暴露後要儘快用20%的肥皂水或0.1%新潔爾滅反覆沖洗至少0.5h,再用大量清水沖洗,然後用無菌脫脂棉將傷口處殘留液吸盡,避免在傷口處殘留肥皂水。避免傷口的汙染和擴大,避免流血以防傳染,接種的免疫球蛋白必須及時滲透到傷口部位,同時延遲傷口的包紮和縫合時間。

免疫注射:在咬人的動物未能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的動物已無法觀察時,被咬者應在局部清理的同時,應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人源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圍繞傷口局部作浸潤注射或注射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是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100%。但奇蹟不是沒有發生過,Willoughby等領導一個醫療團隊成功治癒了一名患狂犬病的15歲女高中生,這位病人是世界上有明確記錄的首位沒有注射疫苗發作狂犬病,而最終被治癒的狂犬病患者,並且她的神經系統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