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岳飞真的是完人吗?

总监大大的历史课

真实的岳飞和现在的形象,可以说出入非常巨大。先说说“百战百胜,从无败绩”,真实的岳飞对金打的战三十场都不到。小商河杨再兴,王兰,吴兴等六将连同三百骑兵,被金将韩常全歼。算不算败战?

“收复建康”1129年,金兀术搜山检海,岳飞跟着都统陈淬,防守马家渡,金兵刚刚过河两千,岳飞就逃跑了,主帅陈淬战死,金兵长驱直入。金兀术一路追高宗追到福建,高宗逃入大海几个月,金兀术没有大船,没办法撤军回国,途中遇韩世忠的黄天荡伏击,韩世忠先胜后败损失惨重。岳飞从始至终没有发过一兵一卒,去保护高宗或者帮助韩世忠,而是躲在宜兴当土皇帝。等金兵退走了,才去“收复建康”岳飞当时就一个下级军官,手里就两千多人,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和金国硬刚,更不可能打的金兵喊“爷爷”。实际上金兵喊爷爷的是,老英雄宗泽“宗爷爷”。

在来看看“朱仙镇大捷”,岳家军7月18日,还在临颍和金兵打战,7月20日就撤军,岳飞无论如何不可能,一天之内跑到三百多里之外的朱仙镇,“五百破十万”又跑回来撤军。高宗皇帝得到“临颍大捷”的消息,最早也要7月25日以后。更是不可能发出“十二道金牌”让岳飞撤军。(宋代没有中国移动,没有飞机,高铁。堰城离朝廷上千里路,中间还要渡江,最快都需要六七天,而且,调动军队的命令,不可能让一个骑马的小卒来传达)。实际情况是,1140年5月,金国主力进攻南宋顺昌,守卫顺昌的刘锜不足两万人马,顺昌一破,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到南宋心腹地区,高宗命令岳飞支援顺昌刘锜,岳飞兵最多又有南宋唯一的三万骑兵部队。结果岳飞迟迟不发兵,反而在这关键时刻,要求面见高宗“商议立储”。在高宗近乎哀求的诏书下,岳飞才派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去支援顺昌。等刘锜6月12日击败金主力,也没有等来岳家军一兵一卒(岳飞死罪第一条,就是不援友军)。在金国主力围攻顺昌之时,岳飞置国家存亡不顾,友军生死不理,避开金主力跑中原地区“连战连捷”“收复失地”。等刘锜击败金主力以后,岳家军6月20日,才“赶到”堰城“收复失地”。岳飞所取得的战果是靠避开金主力,和金主力让刘锜击败败退时的趁火打劫。由于“收复失地”太多。岳家军过早分散兵力,让金兀术手下韩常看到战机,先进攻堰城不下,一万五千就大摇大摆驻扎在,堰城和颖昌之间的临颍,把岳家军切成两段。为打通堰城和颖昌之间的联系,杨再兴,王兰,吴兴等六将和三百骑兵被全歼,7月13日张宪亲自去打,也没有打赢,岳飞迫不得已厚着脸皮向刘锜求救,刘锜不计前嫌,发兵到金兵侧后,金兵才跑了。

都说是高宗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飞撤军,真的吗?其实是意淫出来的,前面讲过,7月18日岳飞“临颍大捷”7月20日岳飞撤军“军皆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高宗本纪》《中兴小纪》等南宋史料都有记载)高宗根本就没时间,岳飞7月23日已经逃到顺昌,高宗知道消息都7月25日以后了。

金兀术感慨“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真的吗?结果令人失望。“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前提是岳飞“朱仙镇大捷”“五百破十万”,朱仙镇大捷都伪造的,这句话就是彻头彻尾的意淫。连脑子正常的金人,都不会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金兀术更不可能。

所以什么岳家军打的金兵连连后退 ,消灭金国主力,进军朱仙镇都是无耻的谎言。实际情况是高宗让岳飞就地防守,拖住金兵,高宗派张俊,韩世忠,甚至中央禁军杨存中都派出去,准备和金国决一死战。没想到口口声声“直捣黄龙”的岳飞,突然逃跑了,金国兵不血刃占领河南全境。高宗气的大哭。

回到朝廷,岳飞居然向高宗讨要封赏,高宗不予理睬,只象征性的给十万贯钱。结果,1141年正月,金国又攻打南宋淮西地区,高宗亲自指挥,让张俊,刘锜正面对敌,韩世忠侧击(受到影响,韩世忠初期按兵不动),唯一有骑兵的岳飞断金退路,结果,岳飞抗旨不前,高宗连下十五道诏书,岳飞才勉强进军三十里,等同时接诏的杨存中都拼完部队,岳飞离前线四百多里。本来一场围歼金主力的好戏,因为某些人的一意孤行肆意妄为,变成宋军损失六万的惨败,高宗清楚意识到了,靠这几个军费无论如何打不过金国,所以才收回兵权,把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万般无奈才想议和。

收兵权的结果,张俊主动上交兵权,韩世忠闷闷不乐,岳飞反应激烈,居然用存功未立的儿子岳云,替换朝廷指派的接班人王贵。

1141年4月枢密使张俊,建议加强淮西地区的战备,枢密副使岳飞居然忘言“楚不可守(淮西不可以守)”动摇军心。让高宗降职为节度使。7月因为御史中丞何铸等人的弹劾,何铸,万俟卨等人光明正大的把弹劾奏折,抄录一份给岳飞,让岳飞准备申辩,岳飞提出辞职,朝庭这一次马上就批准了,本来岳飞身上还有两个拿钱不管事的闲职,必须每月到朝廷报道,岳飞不管不顾直接带儿子岳云回了老家。8月岳家军统制实名举报岳家军都统张宪,准备“举兵襄阳”逼高宗还岳飞兵权,高宗大怒,命令杨存中抓捕岳飞,岳云,张宪交大理寺审理,结果,岳家军牛皋,李兴,王贵,姚政,董先,傅选等十多名将领揭发作证,同案,于鹏,孙革等六名人犯招供,经过两个半月的审理,刑部合议定罪,高宗亲自下旨,岳飞赐死,张宪,岳云腰斩,家属发配。同案六名人犯刑罚。


晓风2016

品格高尚,文武全才,但最大的缺陷是不懂政治!!!

1142年1月27日,在这个漫天飞雪的夜晚,一代名将岳飞在南宋大理寺狱中,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时年39岁。而在他的供状上,仅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

岳飞的死,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千古奇冤。我们在惋惜这位民族英雄的悲惨遭遇时,也对秦桧的奸佞、高宗的昏庸深恶痛绝! 首先,岳飞北伐中原、收复河山,其民族气节和功勋,是值得我们后世敬仰,这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当我们抛开个人功绩,从当时客观环境和政局来分析,岳飞的死,不仅是因为赵构的昏庸和秦桧的奸险,更在于他个人的政治错误。上天赐予了他军事和文学的极高造诣,却唯独没赐给他相应的政治素养,这才是他悲剧的重要成因!


一、干涉立储,君臣嫌隙

首先,自靖康之变后,岳飞统领军队,不断挫败南下的金军,年仅三十,便加检校少保,进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从这些一连串的晋升可以看出,那时的岳飞至少是深受高宗的信任和支持的。然而,他的官是越做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但政治水平却止步不前,并犯下许多低级错误。

1137年(绍兴七年)二月,因为担心金国放归钦宗太子,岳飞便向高宗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宋孝宗)为皇储。

岳飞这也许真的是出于好意,为国家、为朝廷分忧。但赵构可不这么看!宋高宗虽然亲儿子挂了,自己又被吓成了不育,但人家那时还坚持吃药,还想再生个儿啊。结果岳飞一上来,就让他立养子为储,那是想说他以后也没机会生了么?这多尴尬啊!

再说,立储本来就是皇上的家事,岳飞这么干真的说不过去,有与养子赵瑗勾结的嫌疑。尽管岳飞这建议的出发点是好,但却没顾及高宗的感受。


除了提出立储,岳飞还犯了一个更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张口闭口就一句“直捣黄龙迎二帝”。站在军人的角度,这是捍卫国家,誓雪国耻的豪迈,但在高宗看来,这不就是存心找茬吗?

都不想想,要不是当年高宗老爸和老哥都被金国给掳了,轮得上他当皇帝么。如果真让岳飞把两位太上皇搬回来,这又是一个尴尬的场景。南宋不就一下子有了三位皇帝了么,到时候这大宋究竟该听谁的?几百年后的明朝,英宗和代宗就是因为这样的尴尬局面,最后还闹出个夺门之变,弄得政局不稳。可以想象,如果真让岳飞迎回二帝,这夺门之变,估计提前几百年就发生了。


也正因为岳飞的这些做法,才让高宗逐渐对他失去了信任,甚至开始反感和厌恶起来!

二、手握重兵,功高难封

岳飞北伐的功绩,除了其个人的军事才华外,也离不开他手上的岳家军。岳飞通过不断的收编官军和义军,逐渐将军队规模扩展达不下十万人,这估计相当于南宋三分之一的战力。


如此庞大的战力,对于一贯重文轻武的宋朝来说,既是一个保障,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回顾历史,过去东晋的北伐名将桓温、刘裕,都因为手握重兵而给东晋政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而刘裕干脆直接结束了东晋的统治。从这方面来看,高宗后来想要收回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将的军权,于己于国,那都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结果呢,其他几位大佬都乖乖的交出兵权,回家享受了。就岳飞迟迟不交,还继续要求北伐。这样一对比,谁做皇帝不会对岳飞起疑心呢?再说,岳家军是南宋战力最强的军团,万一岳飞真反了,可就没人能挡得住他。所以,岳飞这么干,明摆着逼皇上干掉自己。

再说,古代将帅战场立功,那都是要加官进爵的。而岳飞已经立了太多的功了,那时爵位都封到太尉了,再高就没得封啦(总不能封他个王吧)。而且那时的他还在坚持北伐,不断的继续立功。这样一来,人家老百姓都觉得,江山是岳飞打的,皇上就成打酱油的了,功高盖主啊!


这样一来二往,高宗对岳飞不仅是厌恶了,还真的动了杀心。以至于后来实在找不到岳飞的茬,随便按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把人给杀了。

三、宋金和谈,双方得益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的是宋金议和的事情。很多史书或评书,都认为谈和让北伐半途而废;认为秦桧是汉奸,是卖国贼;认为高宗无能、胆小。 然而,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

要知道,金军当时的战力是很强的。人家几万人起家,一下子就干掉宋辽两个老牌大国,军事实力在当时,绝对是天下第一。而岳飞的胜利,只能说是挡住了金军南下的步伐,却并没有对其造成沉重的打击。而且过去的胜仗,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江淮地区(其实也就欺负人家是旱鸭子)。


而岳飞要是继续北上到中原,甚至真的要“直捣黄龙迎二帝”,那么缺乏战马的宋军,将直接在平原地区对阵强悍的金国铁骑,再加上更长的战线和补给线,胜算也就更低了。即短时间内能收复中原,也是很难守得住的。

加上当时的议和,事实上是符合宋金双方的利益!金国知道灭不了南宋,再打下去是没意义的。而且一下子干掉宋辽两位大佬,占了这么多地盘,也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

再看看南宋,大家都是刚从北方逃到南方,气都没喘过来,也没来得及点算一下剩下多少家底,就接连和金国、伪齐干仗,国内其实也是一团乱。大批的难民需要安置,南方的税赋需要确定,政权也需要时间来稳定……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继续打下去,最后不仅南宋朝廷吃不消,老百姓也只会更受罪。


因此,大家都想让战争先停下来。所以,秦桧的主和政策,其实也算是符合当时的国情和民意的。 收复河山,驱除外敌是没错,但是也是需要考虑环境,也是需要时间的。在当时的情况下,继续北伐,其实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是巨大的压力。

然而,岳飞只单纯的从军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一根筋的想着找金国决战,以雪国耻,却没有用政治的思维去判断时局。 最终,在双方都想停止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之下,岳飞显然成了宋廷促和的牺牲品。为了促成和谈,宋高宗选择牺牲岳飞的性命。

所以从上面的几点分析下来,岳飞的冤屈,其实更多的是他自己的政治错误所造成的。不过,话虽如此,岳飞是民族英雄,是忠臣义士,这都不可质疑的。他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我们中华儿女去学习和敬仰的!只不过,对于岳飞的死,与其说是冤屈,还不如说是一种无奈和不幸……


这些历史要读

在圣人的眼里,什么样的人才是完人呢?在论语宪问第十四中有一段对话,“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按这个标准,民族英雄岳飞可谓当之无愧!

《宋史》记载:(岳飞)“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这些记载证明岳飞以天下为公并且与贪欲绝缘。战友赠他美女他不要,有“公卓之不欲”。亲自为病母尝药,是大孝之人。戒酒之行有令行禁止之信,高宗为他造豪宅他不要,真正的“见利思义”。爱护百姓爱护士卒,无欲则刚,心怀博爱令人可敬!


《宋史》上记载:“ 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岳飞这种先人后己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这种做法能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这说明岳飞不仅有“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 而且从不贪功。

对自己的亲骨肉,岳飞不仅不袒护,而且在让他带头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同时似乎不尽人情的隐藏其功。《宋史》载:“云,飞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攻下随州,又攻破邓州,襄汉平,功在第一,飞不言。逾年,铨曹辩之,始迁武翼郎、杨么平,功亦第一,又不上。张浚廉得其实,曰:“岳侯避宠荣,廉则廉矣,未得为公也。”奏乞推异数,飞力辞不受。尝以特旨迁三资,飞辞曰:‘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升一级,男云遽躐崇资,何以服众?’累表不受。颍昌大战,无虑十数,出入行阵,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以功迁忠州防御使,飞又辞;命带御器械,飞又力辞之。” 如此礼让,这种近乎苛刻不因亲情而实行裙带关系的做法古今官员有几个能做到? 当代也少有吧? 这样的表率作用将士们能不为国用命吗?



说到“见危受命”,岳飞更是当仁不让! 简单举几个例子:

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2记载:“(建炎四年四月)时金军欲以健康为江南立足之地,而统帅张俊畏敌怯战,故仅有岳飞一军前往健康。”

二、 建炎四年夏 ,金军统帅挞懒(完颜昌)率大军围攻淮河和大运河交汇处的战略要地楚州(今江苏淮安),形势十分危急!在宋高宗君臣看来,韩世忠军新败,元气尚未恢复,而刘光世与张俊关系不和,故出兵救楚州只能是非此即彼。而张俊畏惧而百般推辞,刘光世 故意绕道避开金兵的兵锋,不久就找借口渡江南下,无功而返。在其他一些宋将或临阵退缩或不战而逃的情况下,岳飞却不畏艰难险阻,率领刚组建不久的岳家军一支孤军渡江北上救援楚州,接连与金兵交战,击败金军。



三、 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下旬,金军由左副元帅完颜讹里朵、右副元帅完颜挞懒和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三大将统率,渡淮攻宋,情况十分危急。朝廷遣张俊拒敌,张俊以『坠马伤臂』为藉口,拒不出兵渡江与敌对抗。紧关急要时刻, 岳飞以一半兵力部署襄汉一带的防务,命令徐庆和牛皋带二千多骑兵为先锋,自己和李山等部将率大军为后继,驰援淮西。接着,岳家军将士在庐州击败金国和伪齐联军的骑兵部队,击破了金、齐联军的最后一次攻势。此类临危受命的事例在岳飞身上不胜枚举。

说到岳飞之仁,《宋史》记载: “初,以隆祐震惊之故,密旨令飞屠虔城。飞请诛首恶而赦胁从,不许;请至三四,帝乃曲赦。人感其德,绘像祠之。”高宗在岳飞攻下虔城后,命令岳飞屠杀城内的百姓,岳飞不忍,再三请求高宗宽赦百姓,虔城百姓在深受感动之余为岳飞立祠堂。

岳飞以仁义之师受到中原百姓的爱戴,百姓自觉自愿的为岳家军提供粮草。《宋史》 记载:“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悲悯之心青天可鉴!

虽然有“人无完人” 一说,但是不得不承认岳飞在践行“仁、义、礼、智、信、勇 、廉、耻、忠、孝、谦” 方面都属上乘,特别是他所具备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更让世人景仰!


岳飞智勇双全, 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最可圈可点的是岳飞经常身先士卒。《宋史》记载:“ ……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 “飞引兵益北,战于太行山,擒金将拓跋耶乌。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

“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总之岳飞之勇不胜枚举, 高宗赞曰:“岳飞精忠许国,沉毅冠军,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 岳飞和关羽同被历朝历代尊为武圣不是没有来由的。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文学书法功底了得,他的遗作《满江红》被传唱千古。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林则徐在去新疆的路上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名句。元灭南宋后,文天祥宁死不降。死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了一首遗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孔曰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就是说,志士仁人是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的”。 孟曰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选择义”。正是这种思想造就了许多“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仁人志士! 正是有这种理念,岳飞和文天祥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脊梁!



而人世间为完人 所制定的标准,岳飞无不具备!除非砖家和公知们重新用厚黑学的原理重新为“完人”制订一个新标准,把秦桧粉饰一下,“不懂政治”的岳飞就没有什么事了!其结果就是价值体系的崩塌!因此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无异于行尸走肉,岳飞的家国情怀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他给后来的中国人留下了一笔精神遗产。


萌萌妈妈E



真实历史上的岳飞肯定不是完人,因为人类历史上就没有一个完人,连万世一统的孔圣人都不知道太阳离地球早上近还是晚上近呢,何况岳飞?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人,那么为什么要如此纠结于岳飞是不是完人呢?难道我们觉得现在的人类不太完美,所以要以岳飞为模板,克隆出完美的人类来吗?

刚见一个悟空问答,问的是为什么一说岳飞事就多?果然如此,只要一说岳飞,那事儿果然很多:除了当年秦桧没事找事,将岳飞屈杀于风波亭外,如今秦桧的孝子贤孙还不罢休,还在天天为秦桧的膝盖骨喊冤叫屈;然后不知哪个公知给岳飞戴了一个不懂政治的帽子,好了,这一下子就成了无聊者的有聊话题,大家天天围着岳飞,非要在岳元帅的身上找出几亿政治细胞出来。找不着不是吗?然后大家就相视一笑,为彼此的聪慧睿智所倾倒和陶醉……

我也是醉了!在我眼里,如果岳元帅身上有什么污点,那也是这些天天围着岳飞说三道四的苍蝇们拉的苍蝇屎——不知谁能借我一个网络苍蝇拍,好让我这么一挥,然后“啪啪啪”一阵响亮,整个世界就都清净了……


蛙眼看天下

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讨论这个问题本来就很无聊。从岳飞之后到今天,人们之所以纪念岳飞、唾弃秦桧,是中华民族从骨子里就有的家国情怀。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国尽忠就足以流传千古;秦桧的奸佞妄为、谋害忠良更是遗臭万年,弘扬的是岳飞身上的报国爱民精神,唾弃的是秦桧的媚骨小人作为。至于今天,岳飞后人也罢,秦桧后人也罢,到底是不是二人之后暂且不提,只要是中华民族子孙,做到认同中华文化,做一个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普通人就行,如果能耐大一点,从军能保家卫国,从政能造福百姓,就都是值得广大民众尊重的。没有必要纠结先祖问题,也没有人会问你祖上是谁。今天讨论岳飞没有政治细胞,只能说明有些媒体和官员三观严重扭曲,没有了信仰,只有仕途。这种言论之人当官绝对圆滑世故,不会为民做主造福社会,一旦关乎自己利益,绝对卖主求荣;假如有外敌入侵,也是汉奸一个。


解mama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那句老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话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岳飞是英雄,英雄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他的缺点是愚忠愚孝。当然,忠孝是美德,但过度的忠孝只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难,英雄最后的悲剧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岳飞心心念念想雪靖康之耻,迎回二圣。在他心里,那是他的忠。可是在当时的皇帝眼里,那是他的不识时务。于是善于见风使舵的秦桧在风波亭设了个死局,而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英雄末路,何其悲凉!

当母亲在他背上刻上“精忠报国”四个字时,他就把这四个字刻在了心上。母亲的教导是成功的,岳飞是个孝子。他从不怀疑母亲的话,这也使得后来他不懂反抗皇帝的催命符。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我们赞颂岳飞的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忠孝节义,但也要认清悲剧的根源。


微笑牧歌行

答案肯定不是,岳飞一生刚正,满腹爱国情怀,情商有余,智商低!善于军事,不善政治。

岳飞没有处理好与皇帝的关系,与同潦的关系。据史料,岳飞曾参与立太子之事,激怒皇帝。

作为人父,害的长子丧命,连累儿女发配不毛之地。作为人夫,让妻子青年守寡,独撑整个家庭。

话又说回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些事不是岳飞主观能左右的!但这丝毫不能动摇岳飞在人们心中大英雄的地位!

以上皆鄙人的个人看法,不足之处,望多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