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擴大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的外溢效應

時報時評

範思立

國務院日前公佈了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的3個方案,以實際行動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廣東、天津和福建於2015年掛牌,遼寧等7個自貿試驗區於2017年掛牌運行,至此全國自貿試驗區的數量達到了11個,形成“1+3+7”的試點格局。同時,各自貿試驗區深入探索、大膽嘗試,目前已形成153項可複製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分批次向全國推廣移植。

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之初就被中央賦予“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制度”的使命和職責,國務院此次公佈三地深化方案意在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和競爭新優勢等方面進一步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

廣東自貿試驗區提出了圍繞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則提出圍繞構築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結合自身特點提出圍繞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縱觀三地深化方案,在多個領域深入開展改革探索,並且制定了各有側重的試點任務,但其總體目標均是率先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努力構築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這將對全國的改革開放和制度創新形成引領和推動作用。

必將有利於形成增創國際競爭的新優勢,進而培育發展新動能。自貿試驗區將進一步建設新型貿易產業集聚區,創新跨境服務貿易管理模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快推進金融保險、文化旅遊、教育衛生等高端服務領域的貿易便利化。尤其可期的是,自貿試驗區將進一步推動前沿新興技術和產業孵化,同時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業務健康發展。

必將有利於構建更高層次的經濟新體制,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入推進行政審批職能與流程優化,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如精簡投資項目准入手續,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探索實行“一址多證”等。建立更加開放透明的市場準入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提高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開放度和透明度,構建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相適應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而且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和監管創新,地方政府要在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

必將有利於深化區域協作發展,發揮對外開放引領作用。廣東自貿試驗區將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的示範引領帶動作用;天津自貿試驗區可以更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福建自貿試驗區將在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簡言之,自貿試驗區承擔著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使命擔當,面對新情況,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不能止步,需要加大壓力測試,進一步擴大其改革開放的引領作用和外溢效應,唯有此才能更好完成中央賦予其的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