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称他“七路半”将军:与八路军太像,只差“半路”

抗战时期,涌现不少抗日名将。有意思的是,有一将领虽属国军,但打仗风格却相像八路军,明显有别于其他国军将领,此人就是被日军称为“七路半”的傅作义将军。

日军称他“七路半”将军:与八路军太像,只差“半路”

图:傅作义

傅作义,字宜生,1985年6月生于山西荣河,1974年4月逝于北京。抗战期间,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绥远省兼察哈尔省主席,先后参加忻口会战、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等,立下不少战功。

日军称他“七路半”将军:与八路军太像,只差“半路”

图:傅作义的骑兵部队

1.傅部并非嫡系,军费缩水,只得省吃俭用,外形与八路军相似

傅作义所辖区域,在抗战时期主要集中在绥远一带。绥远,即现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当时傅作义的敌人主要是热河、察哈尔省的日伪军等。但傅作义部将士,成分杂且缺乏装备和训练,远不及关东军,傅作义所部又并非嫡系,好的东西总是给了别人,能给傅的往往是前线退下来的残次品。

日军称他“七路半”将军:与八路军太像,只差“半路”

图:衣着朴素的傅作义部,但将士拿的武器却都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三八大盖

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不得不学会过日子,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这样一来,旗下士兵当然就跟着学了。在那时的国军队伍中,能从上到下保持这种朴素作风的,估计只有傅作义部了。也正因此,傅部常被日军拿来与八路军作比。

2.聘请八路军教授战术,打仗风格相似

外形与八路军相似外,傅作义为学习八路军的作战方法,曾大量聘请八路军骨干到部队工作。直接影响是作战风格像八路军一样积极主动。

日军称他“七路半”将军:与八路军太像,只差“半路”

图:被扒光装备的日军

如,傅作义部队因骑兵较多,常利用速度优势袭扰敌人,往往打了就跑,深谙游击战的精髓。

再如,他的部队有边打边捡弹药的习惯,这一点与当时缺枪少弹的八路军甚为相似。另外,俘虏敌军后,他们习惯把敌人的装备扒光,往往扒到只剩内衣。

有首歌唱得好“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想来傅将军很喜欢这首歌。对于日军来讲,有好装备还打不过傅作义的老旧步枪,就是人品问题了。

3.前线日军被傅部痛击,后方情报也被傅作义折腾得直骂“八格牙路”

狡猾的日军,战前都要刺探我军情,间谍很多。若日军提前知道与他交战的所属部队番号,必定知道其指挥官打仗特点。然而,傅作义的队伍,活脱脱一个“四不像”——既不是骑兵也不是步兵,既不像国军也不像八路军

日军间谍关于傅部的情报,总是出错,气得日军没少惩罚“谎报军情”的特务。有意思的是,最后日军情报部门也不愿不敢瞎猜了,索性将傅作义部队统统划归八路军序列。

日军高层知道真相后,直骂“八格牙路”,日军则称傅作义为“七路半”的头头,只差八路军“半路”。

日军称他“七路半”将军:与八路军太像,只差“半路”

图:北平解放

解放战争期间,1949年1月天津解放,傅作义率部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和珍贵的历史建筑完好保存,民众免遭战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