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差評”:將主動退還騰訊投資,騰訊已接受這一決定

自媒體“差評”:將主動退還騰訊投資,騰訊已接受這一決定

5月28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出席2018數博會“數字經濟”高端對話並致辭。東方IC 圖

“最近一些事件讓我們更加清醒,發展數字經濟不能只看前面,還要看後方,還要看根基是不是紮實。”

5月28日,在2018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沒有基礎科學的基礎,對整個數字化的進程是非常大的威脅。建議大家兩頭看,既要發展應用,又要重視基礎研究。

馬化騰5月26日在“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上曾表示,中國的科技應用在一些方面已經全球領先,但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基礎還相對薄弱。他呼籲,政府、產學研等各方通力合作,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基礎科學研究,包括在信息科學、物理、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加大投入,這樣才能具備真正的實力。

對此,馬化騰5月28日再次強調,中國無論是芯片到操作系統,甚至到人工智能(都缺少基礎科學的基礎),“人工智能我們還稍微好一點,未來的量子計算我們會不會失去機會,當國外量子計算獲得突破,有了量子霸權,他們可能在很多領域裡面突然間遙遙領先,用傳統的計算完全追不上別人,這個有非常大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馬化騰坦言,在七八年前騰訊沒有開放之前,是帝國的心態,什麼都是自己控制,不跟別人合作。七年前,意識到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一舉一動已經影響整個業界的時候,壓力隨之而來,且發展模式遇到瓶頸,於是開始開放,轉做生態。在做互聯網+之前,先做減法,找到定位,儘管可能大家都有損失,反而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他表示,過去十幾年來很多提供服務的IT公司,跟騰訊是合作關係,“我們並不是搶別人的飯碗,反而給它更好更新的工具,讓他們能做得更好,這裡面有大量的新的創業機會。”

談及“賦能”,馬化騰表示,他慢慢意識到是工業去掌握互聯網技術,最終螺旋迭代自己提升。因為每個產業自身技術非常深,互聯網方面,無非這幾年他們比別人早一點懂一些東西,但是其實大家都是聰明人,很快都能掌握到,“所以未來還是迴歸到行業本身。我們換位思考,同理心分析,如果是賦能的話,這個太霸道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應該是一個助手的概念,用你可以,不用你也行,這個姿態比較合理一點,我覺得這樣才能得到大家支持。”

問及5至10年後的企業戰略,馬化騰表示,他自己是實戰派,先不講戰略,先戰術開始打,最後歸納總結戰略及未來方向。

附馬化騰對話實錄:

2018數博會論壇環節Pony發言速記:

主持人:下面我想問問馬先生,剛才您一直提到三個維度,前面兩位嘉賓都在講某種不確定性,他們看的不光是3-5年,10年、20年以後的事情,這次我在數博會的感覺,不管走到哪一個展臺,無論企業級別是大是小都會跟你講戰略,在你心目當中戰略是不是就像剛才朱教授和廖教授講到的一樣,還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還是你能看到5-10年之後的戰略應該怎麼制定它?

馬化騰:兩位專家都是理論家,我感覺理論可能還只是剛開始。我是實戰派,先不講戰略,先戰術開始打,最後歸納總結,我們是什麼戰略,以及未來是什麼方向。兩位專家過去幫很多企業做諮詢。我跟老劉非常熟,聊了很多,他對物流特別執著,從一開始就特別堅持,哪怕友商認為不可行,他還仍然堅持。你的理論也許更加印證了他的思路,但是我不知道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怎麼樣開始的。但是我現在聽起來還是蠻有道理的,事後論證還是事前有前瞻性,我覺得企業家創始人的直覺往往非常準,一開始可能並沒有特別清晰的理論指導,但是過程中不斷迭代,不斷結合身邊的理論融合,然後再提煉自己下一步對時勢的判斷,這也是我自己的親身體會。

就像我在兩天在未來論壇講的,最近一些事件讓我們更加清醒,發展數字經濟不能只看前面,還要看後方,還要看根基是不是紮實。你講戰略理論上都對,但是要放在更大的環境上,如果國家不是很大,企業不是很大,服務不是很突出,你的理論是成立,但是大到一定程度,就像中國經濟發展到達一定的全球影響力,或者是企業道路一定的規模程度你不能純用理論看,很多都是理論之外的東西,甚至很多往往是理論判斷不到的東西,所以現在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的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現在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前兩天我提到基礎科學方面,無論是芯片到操作系統,甚至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我們還稍微好一點,未來的量子計算我們會不會失去機會,當國外量子計算獲得突破,有了量子霸權,他們可能在很多領域裡面突然間遙遙領先,用傳統的計算完全追不上別人,這個有非常大的威脅。比如說你的密碼,別人的量子計算機可以秒破你,你是無能為力,你怎麼都加密不了,因為你沒有基礎科學的基礎,這可能是非常大的威脅,對整個數字化的進程是非常大的威脅。建議大家兩頭看,既要發展應用,又要重視基礎研究。謝謝!

主持人:整個生態系統裡面,騰訊是大的平臺企業,它的角色到底在生態系統裡面,用生態話語語境描述的話,到底扮演什麼的角色?

馬化騰:剛才廖建文的PPT有一段非常有感觸,從帝國到生態。七、八年前我們沒有開放之前,我們是帝國的心態,什麼都是自己控制,不跟別人合作。七年前我們開始開放了之後,我們做了很大的改變。我們也意識到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一舉一動已經影響整個業界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壓力是隨之而來的。而且發展模式已經遇到瓶頸了,不可能繼續往下走了,我們改變了思路走生態的模式。這個生態也不是說我就是根,別人都是枝葉,我控制別人,這不是生態,這只是一棵大樹,我們講的生態是一片森林。

生態裡面有很多類似企業,大家都是平等互惠互利的狀態。如果這樣做的話,大家可以一起攜手,這個生態做的更加繁榮,走得更遠,我覺得我們七年來,應該說印證了我們的改變是正確的。所以我們內部要做很多的規範和裁減,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很多的減法,所以我們做互聯網+之前我們要做減法,我們很多事情想清楚,我們定位做什麼?哪一些是最適合我們的,或者這個業態裡面我們不做,其實是可能大家都有損失的,那個才是我們最應該要做的。

所以在這裡面,架構一旦打開,反而是容納了更多垂直領域創新企業的合作空間。甚至在很多政務方面,包括像我們在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支持,剛才馬局長提到的大數據局,全國來說很多省沒有大數據局。我們在廣東做的“數字廣東”,會去支持政府,包括它在所有政務方面的服務。過去十幾年來很多提供服務的IT公司,他們跟我們是合作關係。我們並不是搶別人的飯碗,反而給它更好更新的工具,讓他們能做得更好,這裡面有大量的新的創業的機會。謝謝!

主持人:謝謝馬先生,您剛才一直在講,我一直在找一個詞,前三四年特別流行,無論是在互聯網企業還是哪個企業,但凡是論壇,一定會提到“賦能”這個詞,剛才只有廖建文先生提到了一次,現在感覺好像大家不太願意去講“賦能”這個詞,但是您上一次發佈騰訊戰略時提到就是幫一把,從賦能到幫一把這個心裡轉換怎麼完成?怎麼改變自己心裡定位的?

馬化騰:我跟很多合作伙伴溝通,有的人對“賦能”接受的,但是我現在越來越發現,很多傳統行業的龍頭其實並不一定特別認同這個詞,他覺得它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去+它。後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慢慢意識到的確是這樣的,因為一個領域,比如工業的汽車領域,到底是互聯網技術去顛覆它,還是工業去掌握互聯網技術,最終螺旋迭代自己提升?我覺得是後者,每個產業自身技術非常深,互聯網方面,無非這幾年我們比別人早一點懂一些東西,但是其實大家都是聰明人,很快都能掌握到。像電力,之前電力公司覺得有先發優勢,過幾年,紡織業、金融業誰不會用電?誰不會用計算機,所以未來還是迴歸到行業本身。所以我們換位思考,同理心分析,如果是賦能的話,這個太霸道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應該是一個助手的概念,用你可以,不用你也行,這個姿態比較合理一點,我覺得這樣才能得到大家支持。

主持人:接下來進入到今天高端對話最後一個環節,看看未來生態系統當中最缺的是什麼,本來主辦方給我們設置的答案是人才,但是我想放開一下,各位可以自己發揮想象到底是什麼,接下來在數字生態當中,作為貴州後發地區提前佈局的產業,在未來生態系統當中最缺的是什麼,以貴州為例最需要引進是什麼,先請馬先生開始。

馬化騰:這其實是相當難的問題,從我們企業角度來看,吸引人才有很多的方面,因為前兩天在深圳未來論壇裡面,我也聽一些教授講到一些觀點非常有意思,產業聚集是一方面,政府做了很多,大家很熟悉。有一些人才更多關注教育、醫療,沒有這個可能真不來,要麼就是出差的方式,也不長久。他們分析美國,為什麼灣區,為什麼紐約灣區,也有工業基礎但是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有一個因素就是人文藝術,很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這也給深圳一個提醒,我們這方面其實還是蠻缺乏的,這也是給貴州一個借鑑。對於人才,對於整個產業,並不是說講高科技就行了,其實還有很多關聯,畢竟人是多元的,健康、醫療、教育、人文是不是能滿足消費升級之後人越來越多元的需求,這決定他能不能長期發展,從政府和社會角度來看就要均衡看待這個問題。

這個論壇給了我很多思考,過去我主要提政策和產業,其實現在很多產業行業都是打通、互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