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考研之二:考研到底難不難?有多難?

儘管2018年的考研還沒有完全塵埃落定,但我們對它記性盤點依然很有必要。

盤點2018年考研之二:考研到底難不難?有多難?

考研難不難?作為一個考研成功的人,如果我非要說不難,估計會遭到報考了2018年研究生考試的238萬考生中的80%以上的人的反對乃至唾罵,因為人們總有一種“對已知低估,而對未知高估”的心理,這種心理會導致考上研的人覺得不難,而沒有考上研的人以及還在“能不能考上處於未知中”的人則往往覺得很難很難。所以不能根據是否考研成功來評判。

那麼,到底考研難不難?難。為什麼難?考研對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高而錄取率低決定。

一、考研對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高

研究生考試是我國級別最高的全國統一的選拔性考試,有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初試參加全國統一考試,複試則是各個招生單位自己組織。考研的特點是考生需要自行備考並收集自己所需的各種信息。雖然也有考研輔導機構,但那些機構良莠不齊,且僅僅只是輔助性質的,能起的作用其實有限,真正的複習備考其實主要靠自己。事實上,多數考生並沒有參加輔導機構的培訓班,完全依靠自學。這不但要求備考的考生需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而且要求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

盤點2018年考研之二:考研到底難不難?有多難?

考研需要蒐集各種信息,包括報考學校、專業的信息,考試科目及備考資料的信息,以及考試本身的各種信息,比如報名方面、現場確認、參加初試和複試或調劑注意事項等信息;因此,這又要求考試具備較強的信息蒐集的能力。

如果進入了複試,因為要進行筆試、中文面試及英語面試,除了需要較強專業能力,還需要較好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漢語和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等。

總結起來,一句話,考研需要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你說考研難不難?難。因為要求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證明考研難。除此之外,錄取率數據也可以證明。

二、考研錄取率低

盤點2018年考研之二:考研到底難不難?有多難?

按照國家統計局最近發佈的公報來看,2017年研究生教育招收了80.5萬人。不過這80.5萬人包括博士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粗略估算,博士生大約有8萬人,非全日制研究生大約有10萬人,則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大約62萬人。這62萬人裡面又包括推免生,而有些學校推免生比例很高,比如北大清華等名校推免生比例接近計劃招生的50%,普通211院校也不下於20%,因此粗略估計大約有10到12萬推免生。最終,2017年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大約有50萬人,而當年報考人數是201萬人,當然這個201萬里麵包括大約20萬報考非全日制的考生,所以報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大約180萬人。

180萬考生報考全日制研究生,通過考研錄取的為50萬,考研錄取率為大約28%。這個數據雖然只是我的估算,但應大致接近現實。

盤點2018年考研之二:考研到底難不難?有多難?

28%什麼概念?100個報考者只有28個人能通過參加全國統一考試成功被錄取!這還僅僅是2017年的數據,2018年報考人數由201萬大增到238萬,而招生規模不可能同步擴大,也就是說,今年的考研錄取率要低於28%。

所以這個低錄取率決定了考研的真正難度。有人說,高考比考研要難,從錄取率來看,是高考難還是考研難?很明顯,考研更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