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市:脫貧攻堅黨旗紅 小康路上爭先鋒

日喀则市:脱贫攻坚党旗红 小康路上争先锋

日喀则市:脱贫攻坚党旗红 小康路上争先锋
日喀则市:脱贫攻坚党旗红 小康路上争先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

日喀則市是全區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十三五”期間共有16.96萬貧困人口,佔全區貧困人口的28.75%;有重點貧困縣11個,佔全區重點貧困縣的30.6%,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廣。

一年多來,日喀則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責任,整合組織資源、發揮組織優勢、凝聚組織力量,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全市各級黨員幹部帶領貧困群眾向貧困發起了全面總攻。

選強派優:

讓優秀幹部到最需要的地方

最近在薩迦縣扯休鄉陳村,黨支部書記洛桑旦增正積極帶領當地貧困群眾開展駕駛培訓、養雞項目、藏藥材種植等,忙得不可開交。

洛桑旦增曾是日喀則市委組織系統的一名幹部,剛滿30歲。去年11月,洛桑旦增主動申請到還未脫貧的陳村來工作。半年來,洛桑旦增多少個日夜帶領黨支部深入群眾家裡摸底調研、為群眾做思想工作。在這個貧困人口占總人口22%的小山村,群眾的脫貧思路逐漸清晰了起來,開始行動了起來。

黨的執政根基在基層。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重點在於基層幹部要選好人。洛桑旦增只是日喀則市選派優秀幹部帶領貧困群眾幹事創業的一個縮影。

2017年,日喀則市委結合村(居)換屆工作,從各級機關選派132名幹部到鄉鎮任職、選派169名幹部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推進幹部資源下沉、鄉村同步加強,使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經受鍛鍊、成長成才,努力形成“幹部下基層、基層出幹部”的鮮明用人導向。

一年來,日喀則市基層黨員幹部結構更優、素質更高、能力更強。

“到基層去、到貧困的地方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句口號已成為日喀則市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黨員幹部最強烈的呼聲!

明責強能:

帶頭樹立幹部優良作風

幹部幫得準,群眾脫貧才有路子。

一年來,日喀則市注重優化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排兵佈陣”,加強幹部在精準扶貧業務方面的培訓教育,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作用,鼓勵村級組織和村幹部創辦、領辦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自力更生、科學致富——

在白朗縣東喜鄉比木村,該村曾因致富帶富能力弱、脫貧作用發揮不明顯而被確定為軟弱渙散村。2017年,當地黨員幹部通過開展素質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利用集體草場資源發展養殖業等措施,大大提升了致富帶富能力;

在拉孜縣錫欽鄉,當地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成立羊毛製品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帶著群眾一塊幹,2016年合作社總收入達270萬元,利潤達到70萬元,帶領5戶貧困戶脫貧;

在南木林縣,黨員幹部成立“黨員脫貧攻堅組”、設立“黨員志願服務隊愛心基金”,著力打通幹群關係上的“最後一公里”,把服務群眾的理念樹起來,圍繞脫貧攻堅大力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

“送關懷、送政策、送技術、送項目”,日喀則市3.6萬名黨員幹部共結對幫扶4.24萬戶貧困戶,領導幹部帶頭幫扶最窮的村、最困難的群眾。

嚴格考評:

發揮好制度驅動力

要想發揮制度的驅動力,關鍵在於用好考核“指揮棒”。

2017年,日喀則市委制訂出臺《2017年度日喀則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工作方案》,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列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重要指標,實行正向激勵和反向問責“雙管齊下。

一年裡,日喀則市主要領導帶領18個縣(區)委書記,利用20天時間深入各縣(區)督導調研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維護穩定等重點工作。市委組織部組成5個調研組,深入18個縣(區)開展組織編制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大督查大調研工作。全市共成立40個考核組深入204個鄉鎮(街道),對換屆後的鄉鎮班子進行全面“體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產業發展、維護邊疆穩定進一步強化鄉鎮班子支撐和幹部支持。

一年間,日喀則市級整合資金2.62億元,推進189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基層基礎保障;市縣兩級財政投入資金近1億元,用於提高村幹部待遇,全市村幹部正職年人均報酬達4萬元,最高收入超過8萬元,大大激發了村幹部幹事創業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