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魏岭乡绿化村“三变”如荼如火

推进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对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大效应。今年2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市各级各部门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脱贫攻坚的“新引擎”、农村改革的“重头戏”,坚持问题导向,精心组织实施,积极试点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多元创新、多点探索的工作局面,改革试点区域初步呈现出农村沉睡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农业产业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的良好态势,增强农村发展的“新动力”。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整合各种渠道资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了分散经营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文化广场打造、厕所革命、民居改建、基础设施配套及设施农业建设等工作全面启动,七里河区魏岭乡绿化村的“三变”如荼如火。

省市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七里河区扎实贯彻“三变”改革部署和要求,立足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股份合作为纽带,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活跃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甄选项目,试点示范,强力推进“三变”改革,着力让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活起来,让农业经济发展壮大,让农民致富增收奔小康。

“三变”让土地成了“聚宝盆”

5月下旬,再次踏访绿化村时,村容村貌其让人眼前一亮:马路更宽阔平坦,街道亮片的残垣断壁、门前三堆等纷纷不见了,个别院落外的陡坡、土坑也被改造成各具特色的小景观;村口的一个大型广告牌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大字格外醒目。

村民郭旺家如今变了新面貌:门外的花园经过了人工改造,挖成了下凹的不规则形状,下凹的花园围墙由“S”形与凹凸的半圆形构成,大小石块堆砌而成,与几棵杏树相映成趣,俨然一个小游园的雏形。院中,两面砖房,贴着仿古瓷砖,院内有花园树木,干干净净。

试点先行 “三变”改革开启大幕

据介绍,在前期发展基础上,2017年,甘肃亚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模式,在七里河区政府的指导下,吸收了给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将其转化为企业股份,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资金和散户农户流转租费,抱团发展。取得了好成绩,仅2017年,就给村民下发了296万元地租、福利和土地分红,另有320万元作为工资发放到村民手中。目前,绿化村570户村民中的84户村民、1480亩耕地参加了探索的“三变”模式,263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务合同。

魏岭乡党委书记金祥荣踌躇满志地说,目前已经摸清家底,正在对广大村民进行宣传动员和密集培训,吸取外地先进经验,试点先行打造样板,以农民容易接受的流转、合租、合作经营过渡到折股、入股当股东,从而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借助“三变”改革转变思想

得益于“三变”改革春风,5月以来,绿化村更显生机勃勃。满足于收流转金还是想当股东分红利?很多人表示更容易接受的是“土地流转、房屋出租、自己打工”的模式。不少村民表示,对“三变”已有所了解,对村上成立旅游公司、打造品牌生态旅游也充满期待,但对自己当股东还是半信半疑。

“‘三变’变思想是关键。”亚峰公司负责人何存娓说,4年多前企业刚入村,我告诉村民来公司打工年收入至少1-2万元,村民们觉得是在开玩笑。后来,树立他们的致富信心,培养他们的致富技能。并组织阳光工程培训班,教村民种植蔬菜、管理大棚等实打实的生产技能,2016年开始,每年组织人分批次赴山东、河北、天津等地观摩学习这些地方乡村发展的先进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开拓他们的眼界。现在,绿化村村民思想意识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更加自信,眼界也更加开阔,不再局囿于眼前的生活,只是对“三变”改革的认识不到位。

金祥荣则说,“三变”改革主体是村民,但党委政府肩负主导、引导、扶持、监管等重大责任,在“三变”进程中,乡、村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都要积极转变观念、放眼长远,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拓宽增收渠道。他在和村干部交流时说:“袁家村的发展,是厚积薄发,成功之前已经摸索了近30年,我们现在汲取了成功的经验,又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成功之前困难肯定很多,但弯路会较少,不改革就没有大发展,要安逸只能坐享贫穷。”

更让村民们有劲头的是,“农村三变”把打工赚钱和建设家乡结合了起来:在家门口的工作,不仅可以赚到养家糊口的钱,而且还有那种自己建设家乡的满足感。村民们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仅可以赚得一份补贴家用的钱,而且还在为建设绿化村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农村三变”赋予绿化村的另一份意义。

增收富民 规划产业制造“血库”

如今,绿化村的“三变”改革一步一个脚印:配套的生态游试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文化广场打造、厕所革命、民居改建、基础设施配套及设施农业建设等工作全面启动。由脱贫攻坚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富裕社会,输血、造血固然重要,但为老百姓打造持续增收的产业,则要把输血、造血变成造“血库”,要眼于未来规划产业格局。“我们敢于大胆坚定地引导绿化村发展生态绿游,是因地制宜,符合长远发展。”金祥荣说,七里河区的魏岭乡、阿干镇、西果园镇、黄峪镇,是兰州市区南部的后花园,区位优势明显。绿化村“三变”生态游试点项目,符合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大南山景区发展战略布局,而且先行试点,正是区委、区政府决策者鉴于绿化村前期发展基础较好,大力支持的全区“三变”改革重地。

金祥荣表示,之前,绿化村打造的“花语小镇”项目已成为七里河区旅游产业的招牌之一,放眼未来,在“三变”改革进程中,要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全面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据介绍,区、乡、村三级共同描绘的绿化村蓝图是:以村为主体,引进先进理念,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依托生态游项目,最终把绿化村打造成一个集高效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体验、民宿接待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和星级旅游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