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與調劑,非全日制,該怎麼選擇?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合併考試,今年已經是第二屆。

雖然已經合併考試兩年,但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區別,很多人並不是十分清楚。尤其調劑中,不少人,對是否選擇調劑至非全日制,充滿顧慮與擔憂。其實,結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我們可以分析非全日制的確定與不確定。

確定:統一錄取,同一質量

按照教育部上述通知,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在招收條件與培養質量方面,本質並無二致。二者都是“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的研究生。

區別更多體現在學習形式而已:全日制研究生是 “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而非全日制,是“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而且,教育部態度非常清楚,兩種研究生: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

。而且,在明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基礎上,通知的第五條明文規定了兩類研究生:“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考研與調劑,非全日制,該怎麼選擇?

因此,諸如,非全日制研究生,尤其應屆生或辭職考研的

“非定向就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會和全日制統一派遣,畢業後是否也可以繼續考博或出國深造等,答案是確定而明確的。

最大不確定: 未來就業是否受歧視

非全日制與全日制,在學費、獎助學金和住宿問題上的“差別待遇”,或許大多數考生或家長還可以接受;畢竟,非全日制屬於“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攻讀研究生,理論上已經有工資收入,學費、獎助學金和住宿有差別,尚可以理解。

甚至,兩類研究生在讀研期間,與國外高校交換培養、國際學術交流機會等,是否和全日制權利與機會同等,也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是否能安心接受非全日制,或者調劑至非全日制,考生尤其是“非定向就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內心深處最大的不確定是:非全日制畢業後,就業是否會被歧視?留京或一線城市就業,是否受影響?

考研與調劑,非全日制,該怎麼選擇?

對於考生心中最大的“問號”,雖然教育部文件明文規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畢竟現在尚沒有畢業生,未來是否果真如此,報考尤其調劑時,縈繞於考生心頭的仍然時一個大寫的“不確定”!

如何決定:知己知彼,從容選擇

該政策剛出臺時,北京考試報採訪時,我曾發表瞭如下觀點:“是否就讀非全日制,考生要綜合考量自己的客觀情況。”從目前教育部政策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與培養,除在獎助學金、住宿以及畢業證書上標註有“非全日制”等方面外,並不存在其他本質性區別。對於很多考生擔心的“差別待遇”,教育部其實並不存在消極性規定。

考研與調劑,非全日制,該怎麼選擇?

能夠獲得雙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個新生事物,但非全日制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非全日制所具有的靈活上課方式、相對較長的學習年限,對於一些群體,尤其一些特殊的專業或職業,反而具有明顯的優勢。

按教育部規定,可以獲得雙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堅持同一標準和保證同等質量。對於法律專業、會計/審計以及一些藝術類專業等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如果考生能取得相應職業證書,並將非全日制的學習時間,較好地和工作實踐結合在一起,在獲得三年工作經的同時,還取得了國家認可的學歷學位,非全日制顯然是不錯的選擇。

因此,考生要充分考量自己的綜合情況,結合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去做選擇,而不要深陷於或一味糾結於非全日制的“非”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