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与调剂,非全日制,该怎么选择?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合并考试,今年已经是第二届。

虽然已经合并考试两年,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区别,很多人并不是十分清楚。尤其调剂中,不少人,对是否选择调剂至非全日制,充满顾虑与担忧。其实,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我们可以分析非全日制的确定与不确定。

确定:统一录取,同一质量

按照教育部上述通知,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在招收条件与培养质量方面,本质并无二致。二者都是“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的研究生。

区别更多体现在学习形式而已:全日制研究生是 “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而非全日制,是“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而且,教育部态度非常清楚,两种研究生: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

。而且,在明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基础上,通知的第五条明文规定了两类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考研与调剂,非全日制,该怎么选择?

因此,诸如,非全日制研究生,尤其应届生或辞职考研的

“非定向就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会和全日制统一派遣,毕业后是否也可以继续考博或出国深造等,答案是确定而明确的。

最大不确定: 未来就业是否受歧视

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在学费、奖助学金和住宿问题上的“差别待遇”,或许大多数考生或家长还可以接受;毕竟,非全日制属于“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攻读研究生,理论上已经有工资收入,学费、奖助学金和住宿有差别,尚可以理解。

甚至,两类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与国外高校交换培养、国际学术交流机会等,是否和全日制权利与机会同等,也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是否能安心接受非全日制,或者调剂至非全日制,考生尤其是“非定向就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内心深处最大的不确定是:非全日制毕业后,就业是否会被歧视?留京或一线城市就业,是否受影响?

考研与调剂,非全日制,该怎么选择?

对于考生心中最大的“问号”,虽然教育部文件明文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毕竟现在尚没有毕业生,未来是否果真如此,报考尤其调剂时,萦绕于考生心头的仍然时一个大写的“不确定”!

如何决定:知己知彼,从容选择

该政策刚出台时,北京考试报采访时,我曾发表了如下观点:“是否就读非全日制,考生要综合考量自己的客观情况。”从目前教育部政策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除在奖助学金、住宿以及毕业证书上标注有“非全日制”等方面外,并不存在其他本质性区别。对于很多考生担心的“差别待遇”,教育部其实并不存在消极性规定。

考研与调剂,非全日制,该怎么选择?

能够获得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个新生事物,但非全日制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非全日制所具有的灵活上课方式、相对较长的学习年限,对于一些群体,尤其一些特殊的专业或职业,反而具有明显的优势。

按教育部规定,可以获得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坚持同一标准和保证同等质量。对于法律专业、会计/审计以及一些艺术类专业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考生能取得相应职业证书,并将非全日制的学习时间,较好地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在获得三年工作经的同时,还取得了国家认可的学历学位,非全日制显然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考生要充分考量自己的综合情况,结合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去做选择,而不要深陷于或一味纠结于非全日制的“非”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