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不能情緒化,批評孩子須注意場合,懲罰孩子要有原則

“你看你在哪吃飯都磨蹭,老師說你同桌不僅吃飯快,做什麼事情都比你麻利。”

“別聽他的,慢慢吃,吃了影響消化對身體不好。”

“吃不吃,吃不吃啦?不吃快走。”

“不逼孩子你會死呀!”

“孩子的壞毛病都是你給慣的,不慣孩子你會死嗎?”

……

早晨,為孩子吃飯的事情樓上兩口子又吵了起來。孩子上幼兒園,女的上班太遠,男的上班正好順路,所以每天孩子都由男的送。男的火爆脾氣,女的平時對孩子百般溺愛,養成了任性的壞毛病,又加上孩子吃飯太磨蹭,一個叫孩子快點吃了走,一個對孩子說吃飯要慢慢吃,吃快了對胃不好,弄得孩子快也不是慢也不是。或許他們爭吵已經成了習慣,不僅在家裡吵,當著別人的面也吵。有一次,爸爸送孩子去幼兒園,爸爸竟然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數落孩子的不是,孩子頓時脾氣發作,打過爸爸哭喊著就往教室外面跑。

管教孩子不能情緒化,批評孩子須注意場合,懲罰孩子要有原則

有一個爸爸,有時候帶著孩子玩耍,有時候帶著孩子玩遊戲,放假的時候也帶著孩子去旅遊。按理說這樣的爸爸該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吧?豈不知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爸爸。從表面上看孩子跟爸爸很親近。放學回來第一個打電話告訴爸爸,寫作業時因為一個造句也要在電話中問問爸爸這樣寫行不行?寫完作業當然也是先打電話問爸爸,我作業全部寫完了,能不能玩一會兒?得到爸爸的應允放下電話就鵲躍,得不到爸爸的應允,就唸念地說一句:那好吧,我不玩。

孩子本來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家裡有爺爺、奶奶、媽媽,為什麼孩子有事不問眼前的其他人,而捨近求遠只問爸爸呢?據說爸爸對管教孩子很霸道,從來不顧及其他人,只是一個人說了算,哪怕自己的方式方法有問題。真的不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爸爸是幸還是不幸。

管教孩子不能情緒化,批評孩子須注意場合,懲罰孩子要有原則

還有一位年輕的爸爸,因小時候受到了父親不公的待遇,曾經說過要遵循孩子的本性,要給孩子真正的快樂童年。還信誓旦旦說過要陪著孩子慢慢長大,要讓孩子快快樂樂地玩耍,快快樂樂地成長。孩子出生時心血來潮心肝寶貝的抱著看,三天新鮮勁一過便把孩子拋到腦後。孩子上小學前一直把孩子當玩具,心情好時逗逗玩玩,沒有心情時離孩子遠遠的。雖然當爹的人了從來不關心孩子成長,整天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當孩子上小學後突然像打雞血似的,對孩子各種嚴格要求和約束,管教孩子不論套,只要孩子哪點做得稍不順心就動粗吼叫、甚至打罵,從來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老人揹著孩子的面勸說幾句,他竟然大吼大叫責怪老人是溺愛孩子。

管教孩子不能情緒化,批評孩子須注意場合,懲罰孩子要有原則

有一次,孩子寫一篇讀後感有一個字不會寫去問爸爸,當時爸爸心情正不好,一聽孩子說不會寫立即吼道:“自己查字典。”孩子說時間太晚了,我字典找不到你告訴我不就行啦!孩子的話剛落音,爸爸立即大吼:“重寫,寫兩遍。”孩子一聽頓時就氣哭了,並哭著說:“就因為時間太晚了問你一個字,我又沒犯錯幹嘛罰我?”“重寫,三遍!”孩子這時已經哭出聲來。“不許哭,再哭一聲,寫五遍。”在爸爸霸道的高壓下,孩子立即快速隱忍不再讓自己哭出聲來,之所以孩子不敢再辯駁,是因為孩子知道如果再說一句,估計爸爸立即就會動粗,因為孩子腿上被爸爸踢傷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見……

試問:就這樣的爸爸,當初承諾要讓孩子快快樂樂成長的初心何在?!

管教孩子不能情緒化,批評孩子須注意場合,懲罰孩子要有原則

任性、調皮、愛撒嬌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一般都會懲罰,要知道懲罰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手段,而不能作為顯示家長權威的法寶。孩子雖小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應該得到尊重。打孩子是最無能的表現,傷害孩子總有一天會受到良心的遣責!

但是現在不乏這樣的年輕人,爸爸媽媽管教孩子憑心情各自為戰,對待孩子隨心所欲各有各的尺度,一個大吼小叫嚴厲無比,一個無原無則過於溺愛,即使產生矛盾夫妻之間也從來不溝通,不僅弄得孩子左右為難,還無形之中讓孩子混淆是非。別以為管教孩子是小事,弄不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管教孩子不能情緒化,批評孩子須注意場合,懲罰孩子要有原則

奉勸個別年輕人,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機器,當然也不能把孩子當寵物。孩子是人,人沒有不犯錯誤的,請允許孩子犯錯誤,批評要注意場合,懲罰孩子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一定要有原則。

最後,建議批評、懲罰孩子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情緒化,只在心情平和時批評和懲罰。

2、批評孩子注意時間和場合,如:在人前、清晨、吃飯或睡覺前不批評。

3、就事論事不翻舊賬,不與其他孩子對比,注重維護孩子的自尊。

4、不借助他人權威,如:告訴老師。

5、給孩子申辯的機會,不盲目批評,懲罰要有原則。

6、有事說事,不採取冷暴力。

7、批評過後要表達對孩子的感情依舊,增加與孩子的身體接觸,讓孩子感受到愛。

管教孩子不能情緒化,批評孩子須注意場合,懲罰孩子要有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