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亂象頻出!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這傢俬募更奇葩!

導讀

強監管席捲整個金融行業,強監管已步入常態化。除了日常銀行監管,私募基金、債市、證券等各金融領域都已步入整肅期。

1

興業、郵儲、南商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

01

銀監會網站17日公佈了對興業銀行鄭州分行和上海分行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興業銀行共被罰款人民幣150萬元。

決定書顯示,興業銀行鄭州分行存在兩項違規,違規以票據投資形式代替貼現且資金迴流出票人;票據貼現資金迴流出票人。且貸款迴流轉定期存單辦理銀行承兌匯票虛增存款。河南銀監局決定共對興業銀行鄭州分行罰款100萬元。

金融業亂象頻出!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這傢俬募更奇葩!

金融業亂象頻出!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這傢俬募更奇葩!

興業銀行上海分行也受到行政處罰。2015年9月,該分行由於在某理財業務中,對底層資產為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投資投前盡職調查嚴重不審慎。上海銀監局責令其改正,並罰款人民幣50萬元。

金融業亂象頻出!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這傢俬募更奇葩!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年初,興業銀行曾因違反國家規定從事投資業務被罰沒2億多。

02

近日,上海銀監局也公佈了對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信息顯示,2016年9月,南洋商業銀行某同業投資資金違規投向“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2016年末至2017年3月,該行部分理財產品未實行“三單管理”;2016年8月至9月,該行違規同意某分支機構開展同業業務。上海銀監局責令其改正,並罰款合計150萬。

金融業亂象頻出!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這傢俬募更奇葩!

資料顯示,南洋商業銀行於1949年12月15日由莊世平創辦於香港,現時為中銀香港之附屬公司。據南商官網介紹,南商(中國)實現了中國金融業發展史上眾多“第一”。“第一個”成立中國投資諮詢部、牽頭髮放“第一筆”金額最大的國際銀團貸款、獨家發行通行內地的“第一張”信用卡、在內地安裝“第一臺”ATM自動取款機、發放“第一筆”商品房按揭貸款等。

03

近日,郵儲銀行也被浙江監管局罰款90萬元。其中,郵儲杭州市分行存在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及違規流入股市的違法違規事實,被罰款65萬元;郵儲嘉興市分行違規向主體結構未封頂住房發放按揭貸款,被罰款25萬元。

金融業亂象頻出!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這傢俬募更奇葩!

金融業亂象頻出!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這傢俬募更奇葩!

2

1.6億無法兌付 兩傢俬募被監管“拉黑”

強監管形勢下,不僅是銀行業,整個金融行業都在面臨整肅。4月17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也開出了一筆重磅罰單。

兩傢俬募公司華夏恆業和德賦資產因違規募資、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被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相關責任人亦被協會“拉黑”。

金融業亂象頻出!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這傢俬募更奇葩!

調查發現,華夏恆業8只產品存在兌付問題、未兌付金額高達1.6億元、涉及100餘名投資者。北京證監局例舉了諸如部分基金未辦理備案手續、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及承諾保本收益等四宗罪。

而德賦資產則以私募之名募資、資金卻流向已經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被立案調查的公司——深圳同盈。

兩家公司最終被基金業協會註銷了私募管理人登記。

除了對公司做出處罰,協會還對其相關5名高管採取取消基金從業資格並加入黑名單的紀律處分。值得注意的是,華夏恆業實際控制人袁毛玲、法定代表人楚東生只加入黑名單未取消基金從業資格,原因竟是因為這兩位高管並沒有基金從業資格……

網友吐槽這年頭挑糞的都可以幹金融了。債還是要提醒廣大投資者提高風險意識,不要盲目相信“保本保收益”“高利率”或特意降低投資門檻等非正常宣傳,另外,投資疑問一定要放在事前(投資前),多方鑑別並查證官方備案信息,存在疑問或不靠譜的理財不投,不能事後才一拍大腿,發現自己的疑問一一被證實,手裡的錢也早已難以追回。

3

金融強監管今年還將更強

金融業亂象頻出!三家銀行被罰逾百萬!這傢俬募更奇葩!

2018年以來,監管密集發文直指金融風險。4月4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精神。會議指出,進一步細化完善打好銀行保險業攻堅戰,積極穩妥做好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工作。在穩定的基礎上全力以赴做好結構性去槓桿工作,重點把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槓桿率降下來,有效控制居民部門槓桿率過快上升趨勢。堅定不移地整治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積極推動銀行資產“回表”,同時充分考慮市場反應,合理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和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龐氏騙局、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行為。

強監管席捲整個金融行業,強監管已步入常態化。除了日常銀行監管,私募基金、債市、證券等各金融領域都已步入整肅期。值得注意的是,強監管風暴下,合規門檻持續升級,近期也波及到了互金平臺與金交所業務。業內人士也日益感覺到趨緊的監管風聲。

中國經濟的很多結構性問題積壓已久,在目前階段,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已勝過追求經濟的過快增長。2018年,金融改革與金融監管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強監管勢必進行到底,只會增強不會減弱。金融槓桿要降,未來兩到三年,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必不可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