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莫言誰的成就大些?

雲中飛呀飛

首先呢我們把魯迅與莫言區分一下,我眼睛它是一個知名的作家,並在國際上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謂是在中國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可是西方人什麼都給他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呢?

我喜歡看小說,少年時期看《烈火金剛》,看《青春之歌》,看《烈火中永生》,我是看著津津有味。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我本想一飽眼福,可我只是翻了一下,就看不下去了,別人說去看不下去,竟然還有人說他迎合著西方人的口味。也許他太深澳了,我們看不懂。

魯迅的文學作品,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可本就有。讀起來雖然有些費力,但是還是看懂了其中的意思。原來家魯迅的作品是刺向敵人心中的劍,是喚起民眾擺脫黑暗的號角。

兩個人的作品在作用上,是不可比的,如果硬把兩個人牽扯一切的話,未免有些太強牽了,同時也是對魯迅先生的一種貶低。


趙志軍001

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意義,把魯迅與莫言放在一起比較都是一種無知。

“魯、郭、茅、巴、老、曹”是新中國對現代作家的官方排名,改革開放後也有人對這個名單提出爭議,或者把去臺灣的林語堂、梁實秋等人,把大陸的沈從文等,甚至把金庸也請出來一起比較。經過多年的不斷討論,並沒有哪一位能夠挑戰魯迅的文學地位。甚至今天經常看到把不知道真假的魯迅語錄拿出來懟當下一些事件。

莫言固然是一位得了諾貝爾獎的作家,但這個獎的評選條件及翻譯等佔了很多因素。曾經老舍也被提名,但可惜他自殺了,而取消了評選。比較當代作家,陳忠實、路遙等的作品,比莫言更有時代性。

魯迅作品的高度,是對一個時代的吶喊,對中國人性的警示!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魯迅是一座豐碑,是可以代表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壇屹立的智者!


幾葦渡

首先,拿莫言與魯迅先生來作比較,就已經是對魯迅先生的貶低與侮辱了。試問,這二人的文學才華、思想境界,在一個高度嗎?

魯迅先生,憂國憂民,為人正直、風趣、嫉惡如仇,具有家國情懷與豐富獨到的思想見解,他的文采驚人,寫下的文章與小說,也飽含樸實、真摯的情感,是對黑暗腐朽的舊社會、舊思想最有力的抨擊。魯迅先生,人品很好,文學修養很高,他的筆觸十分犀利而深刻,對中國社會與中國人的習性,瞭如指掌,也總能一針見血地指謫出病根所在。先生對那些麻木的中國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他筆下的“阿Q”,愚昧落後,自欺欺人,欺軟怕硬,總是以“精神勝利法”來自我麻醉,這又何嘗不是大多數麻木的國人的性格呢?

魯迅先生,是一位轟動世界文壇的超級文豪(“世界十大文豪”之中,唯一的中國人),也是目光如矩、見微知著的思想巨人,更是一位熱愛祖國與人民的革命鬥士。魯迅先生的思想文字,就仿若天上的明月星辰,永遠照耀著中華大地,滋潤華夏兒女的心靈,他是文學與思想的偉人,是中國幾千年以來,最懂中國的一位驚世巨匠、文壇泰斗。魯迅先生的小說,對中國人作出了最客觀、最透徹的分析與論斷。不管以前、現在、將來,哪怕五百年後、一千年後、一萬年以後,魯迅先生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是一座偉大的豐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深切地懷念魯迅先生。

莫言,他的小說與文風,有些崇洋媚外,迎合西方人之口味,刻意醜化中國人民。他的文筆很一般,與路遙、陳忠實等優秀作家相比,還有些差距,更別提與魯迅先生相比了。至於思想,也略粗淺,缺少認知與高度。

其實,中國有許多優秀的作家、文學家,他們的文學作品,並不比那些外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差。而歐美及日本的作家,也並不是寫的就比中國作家好。所以,我們要有文化自信,不能老是去崇洋媚外。我相信,中國人是有才智與骨氣的,也不缺人才精英!


湛雲居士朱曉風



莫言的作品肯定是比魯迅多一些,但是就文學價值、思想性來說,莫言無法跟魯迅同日而語。

莫言的書我看得很少,不太能夠引起太多思考,於我個人而言,不太具有吸引力。諾貝爾文學獎這個東西是否真的就具有世界文學造詣評價、鑑定的最高水準?未必見得。


中華五千年文化底蘊,他們也未必就真能讀懂,之所以我覺得莫言的東西無法跟魯迅比較,就在於魯迅生於亂世、國家患難之時,他的作品具有很深的思想高度。

眾所周知,文學高度的評價不僅僅是華麗的辭藻、優美的語言、曲折的故事,最重要的還是其中蘊含的思想。真正的文學作品是應該具有讓人醍醐灌頂、叩問內心的人生哲理等思想性的。


而魯迅先生的作品具有喚醒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思想性與感召力,他能夠成為那個百家爭鳴時代的一種文學標誌,絕非浪得虛名。

就我讀過的文字,不用說魯迅了,即便是王小波,莫言也還有很遠的距離,喜歡文學的朋友可以讀一讀王小波的作品。



以上只是個人立場之淺見,不能代表權威定論,如有不同觀點,歡迎討論。


謝金澎

魯迅和莫言之間的比較,很多朋友都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

但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為什麼莫言這個水平,還給他諾貝爾文學獎?

可以說目前的中國文壇,大家都是那個水平,沒有人能夠達到諾貝爾的水平,為什麼莫言就得了呢?

這個問題,必須給大家解釋一下。


首先,之前的諾貝爾方面竟然把和平獎頒給了劉xx!

劉xx是什麼?他也能拿諾貝爾嗎?這個舉動完全就是不安好心,不懷好意。導致我方政府當然對諾貝爾有很大意見。

直白的說,就是之前和平獎的舉動得罪了咱們國家和人民。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諾貝爾方面為了表示自己的過錯,接著把文學獎送過來。結果,剛好莫言就在那個位置上,所以,就是他的了。


可以說,發獎之前國外人對於莫言,對現在的中國文壇一無所知,也根本不會有什麼興趣,畢竟那個水平,拿得出手嗎?

但是,和平獎方面已經搞了一個大錯誤。結果現在不同了,咱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了,諾貝爾方面知道自己的過錯,知道得罪不起,連忙用一個文學獎示好。

沒想到莫言這個人腦子不行,還以為是自己的功勞,真是可笑可笑。

現在的外國對莫言根本沒有什麼關注,國內的明眼人也根本不屑看一眼莫言。諾貝爾更是在完全沒有興趣看莫言的情況下送過來這個獎的。


所以,莫言跟魯迅比不成,跟其他人也是比不成的。

跟魯迅比不成,因為不是一個檔次。

跟其他人比不成,因為都是一樣的水平,大家都那樣,沒必要比。

最後,對那個劉不瞭解的可以搜一下。這裡不好直接全名。


二蛋天王

拿魯迅與莫言的文學成就相比較,就應該先對比較點“文學成就”的內涵作一番探討,然後才能進行兩相觀照,比個高低。

一個作家是否有“文學成就“,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衡量:1、文學作品的質量;2、文學作品對社會和歷史的影響。為什麼不把文學作品的數量作為比較標準呢?因為數量多不見得作品質量高和影響大,而數量少只要有高質量,其對社會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曹雪芹只寫了一部作品《紅樓楚》,卻比幾十部、幾百部平庸的文學作品強得多。

拿這兩個標準衡量魯迅與莫言的文學成就,高下立判。魯迅的作品包括小說、詩歌與雜文三個部分(其它作品暫不列內,如板畫、書信等),其小說即使不是長篇鉅製,尤其是《狂人日記》,卻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奠定了一個里程碑式的地位: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先河,在開拓現代小說的道路特別是在批判封建禮教的流毒方面,其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魯迅的作品雖然沒有進入諾獎評委的法眼,但他的文學作品的巨大影響卻不是一個諾獎可比擬的。再說先生的雜文,歷史早有定論,那是刺向反動派的“七首”與“投槍”,其質量就不用多言了。

莫言的小說在當代中國的文壇引領了魔幻現實主義風向,這是他與同時代其他名家的不同之處,但他的作品在國人中的影響卻是不溫不火的,許多讀者不認可他的文學成就,理由是與他比肩的大作家還可以列舉幾十位。這就說明,雖然得了諾獎,但他的文學成就並沒有高出其他名家,不像魯迅在同代文豪中獨樹一幟,是當之無愧的翹楚。

至於說到諾獎,雖然是人人眼紅的一項獎項,但除了自然科學方面的諾獎很少引發世人詬病外,其他和和平獎、文學獎,卻常常受政治因素的干擾,評得不能服人。如2000年獲得諾獎的高行鍵,其作品就不受國人歡迎,他在移民法國之前,在國內算是二流作家,可就得了諾獎。所以說,不能把獲得諾獎作為比較評價的標準。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莫言81年開始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至今共發表80多篇短篇,30部中篇,11部長篇小說。5部散文集,1套散文集。9部影視劇本。兩部話劇。莫言的作品翻譯成英,法,俄,日,德,韓,西班牙,瑞典等10幾種文本。先後榮獲海內外很多獎項。

魯迅1881年9月25生人,1936年10月19日去逝。共寫了20多本書。這二十幾本書字字句句都是戰鬥的號角,都是戰鬥犀文。都是對人吃人社會辛辣的諷刺與挑戰。

魯迅的作品是喚醒中華民族,靈魂麻木覺醒的最好的一濟良藥。為承救中華民族於水火,醫治民族精神靈魂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讓中華人民挺起了民族脊樑。是中華民族魂。也是中華英雄魂。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人。26歲開始發表作品,30年間寫了重多作品。將他的一生所認識的,所知識的幾乎是一切都寫進了書裡。真是豐富的天才。能這麼快的寫出這麼豐收的作品。真是個大生產作家。



這兩位作家都是優秀無比的。不同時期的人,不同時代的作品,沒有比擬性。魯迅的每篇作品,都是有情有景有物能看的見,摸的著的不同的完美形象。很短的雜文都能反映出很大的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給人以啟迪。給社會以共鳴,給民族以出路。

這是任何長篇小說家所不及的。解決了民族解放的意志。這也是任何作家所完成不了的。包括四大名著,只是被動的展現的是社會各個層面,社會的興盛衰落,人心的忠義善良與奸詐醜惡。並沒有完全的引領社會靈魂,而只是朔造了那個時代的靈魂。這是魯迅作品區別與任何作家作品的地方。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魯迅與莫言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他們雖然都是以文字為生,但各有偏長,魯迅以雜文見長,而莫言以小說著稱。若以成就論,魯迅被樹為民族魂,成為一面精神的旗幟,而莫言獲得世界性的文學獎項,諾貝爾文學獎。如果非要把他們作比較,那就應放在各自時代的背景下,從他們的作品出發,尋求他們作品精神,以及對時代,人類以及未來的影響。這兩個人的作品我都讀過其代表性的部分,個人以為他們有共同點,就是對人性的深切關注。魯迅對人的劣根性進行了直白的剝露。而莫言對生命的頑強進行了絕望的謳歌。這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的。魯迅所處的時代是帝制崩塌,軍閥混戰,西方的蜥蜴大肆呑噬帝國的腐肉,而國內的軍閥為爭奪地盤象耗子一般搶食剩餘的骨頭,可悲的人卻以為人血饅頭可以救命,人性的懦弱,貪婪,自私,麻木使魯迅犮出憤怒的吶喊,這是在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吹響的號角,它是激昂的,振聾發聵的,因此,魯迅的文筆短促而富於節奏。莫言所處的時代是十年動亂之後,曠日持久的概念之爭,把複雜的人性簡單化為黑白兩端,而忽視了生命本身的意義,那個時代傷痕文學泛起,莫言沒有簡單的加入控訴和哭泣的行列,而是以家鄉高密為樣本,把封建意識壓迫最深的女性為謳歌對象,通過曲折的描寫,闡釋生命的本來之意,象大提琴一樣深沉而絕望。因此,個人以為拿這兩個人相比,從差異看,就如同拿小號與提琴相比,完全不同的性質,衝鋒時,小號可提振士氣。休整時,提琴可撫慰心靈。從共同點看,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對人性的批判,可以說殊途同歸,同樣是偉大的。


null108161361

由於題主的問題有些籠統,如果單說成就,魯迅在小說、雜文、散文、木刻、翻譯、文獻學等多個領域都有不凡成就,是多領域扛大旗的集大成者,更不必說魯迅還是一個大思想家;莫言則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專心致志寫小說,不但讓他名聲大噪,也摘取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一博一專,論對後世的影響面感染力滲透力,魯迅先生當仁不讓。為了不陷入六經注我的窠臼,我們儘量以實例粗略看看二人的探索之路。

首先,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讓人高山仰止。魯迅早年立志確立棄醫從文,1905年與二弟周作人合作合譯作品,1911年發表第一篇試驗性小說《懷舊》,到最後一篇隨筆作品《死》,共留下了20卷、1000餘萬字的《魯迅全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魯迅是始終是以奔跑者的姿態來進行文學創作,把文藝啟蒙救國真正當成了崇高的事業,這是後人無法比擬的。莫言從1981年發表《春雨夜霏霏》開始,迄今已有近90部小說作品,平均一年2至3部,不但高產高質,而且創作潛力也不容小覷。說兩人都著作等身,相信沒有幾人反對,可遺憾的是,魯迅先生1936年英年早逝,在創作的量上,早早的劃了句號。

其次,魯迅先生的藝術探索也是卓爾不凡。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定條件是“在文學界寫出具有理想傾向、最出色作品的作家”。其中一個關鍵詞就是“理想”,是具有探索性質的理想,究竟何為探索就只能評委們來把握了。這樣,以魔幻現實主義風格著稱於世的莫言,幸運的戴上了桂冠。相信每個讀者對莫言的風格都略知一二,但很少有人關注魯迅的藝術探索,僅就小說而言,魯迅就曾將詩化小說、散文體小說和戲劇體小說付諸寫作實踐,《故事新編》就把莊嚴和荒誕融為一體,運用現代語言,亦莊亦諧、嘻笑怒罵盡在其中。要知道,這樣的創作可以說是民國第一人,開了文學風氣之先。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探索發現!

再次,魯迅先生的創作環境非常困難。不管怎樣,在魯迅生活的年代,寫文章只能是個副業,魯迅的一生可以說是也是不停的做稻粱謀,他當過14年的政府公務員,但由於秉性剛直,最後因難以適應官場紛爭去職;後來是經良師益友的舉薦,輾轉於各高校任教職。這還不是最差的,由於魯迅的文章、言論觸怒了當局,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裡,魯迅都是帶著家人東躲西藏,可謂挈婦將雛,顛沛流離。魯迅就是在如此困窘的環境下創作的,是謂創業艱難。再看莫言,生在新社會,長在好時代,文藝環境百家爭鳴,無性命之憂,無生活之困,這才使得莫言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來打造、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魯迅和莫言分屬兩個時代,可以說都是同時代文學的領軍人物,確立了標杆式的導向,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幸事與驕傲。我們在此做一比較,絕無厚此薄彼之意,只是小小的希望,我們在讚揚或是貶抑的同時,儘量把目光向前、向後延伸,多尋求故事背後的土壤,這樣才會少些口舌之爭,多些理性公允,向經典致敬,為經典之後的跋涉喝彩!


風雨寒江

首先這個提問就是一個無知的表現,略通文學的人就不會這樣對比。

看到有人說文學家,說思想家,我想問問哪一個思想家不是文學家?哪一個著名的文學家沒有深刻的思想?

還有人說看不懂,那麼我不能說他沒有思想,只能說他的思想水平只能思考柴米油鹽,男追女泡的麻木生活了。

確實,現在我們的生活和魯迅那時比,提高了太多,但是凡是過了而立之年的人現在看看魯迅的文章,你能沒有感悟嗎?那是你年已過了而立人卻還沒有立!

人性,在任何時代都是相通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洞察人性,那是要扒皮見骨的,沒有這個狠辣勁你連自己都看不清,何談涵蓋眾生的人性!那你看不懂魯迅的文章也就不足為怪了,但是“看不懂"這三個字只代表了你個人,不能想當然地用這三個字下結論。

所以我個人認為,魯迅和莫言的文字都是突出了人性,就是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流傳千古的奴性,所謂奴,以順為德,以忠為德,不論是非,不求善惡(但是我們自認為順眾為善,逆眾為惡,萬事不可出格,壞了祖上的規矩)。

魯迅和莫言我都是很敬佩的,因為他們的書我都看了不少,我自認是沒有資格評價他們的。但是我個人對魯迅的文字是偏愛的,因為在我看來,中文的作品,思想之深刻,文筆之精煉,沒人比得了魯迅。

但是莫言的書也是非常有味道的,他的思想也是獨具一格的。不過這些都是我個人的見解,

因為我是一個水平非常有限的人,不敢妄言大家是非,只能代表我個人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