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生活豈能違背天時

生活豈能違背天時

原創:生活豈能違背天時

有段新民謠中有這麼一句:大棚把季節搞亂了。說的是大棚種植技術興起後,春夏秋冬這四季讓人都分不清了。

確實如此。現在無論夏天的菜,還是冬天的菜,一年四季都有。譬如,冬瓜吧,是夏天的蔬菜,但冬天也有賣的。西瓜,夏天的水果,可是進入冬季,也還有賣的。現在沒有種過地,或者沒有看到種過地的人,基本不知道什麼季節種什麼菜,什麼季節吃什麼菜。如今那些有錢的“哥哥姐姐”們,還有那些沒什麼錢的年輕夫婦,買菜是什麼菜剛上市就買什麼菜,完全不按季節的步伐走。前三個月,莧菜10塊錢1斤,他們瀟灑地買著吃。現在到了吃莧菜的季節,價錢只是先前的五分之一,可是他們不吃了。種菜的人也精明,把大棚種植反季節菜當做了賺錢的寶貝。

原創:生活豈能違背天時

這種“反季節”的行為,是有違天時的。何謂天時?《辭源》的解釋是:“自然運行的時序。”人對自然運行的時序只能是遵守和順應。《易·乾》中就說:“先天而天弗道,後天而奉天時。” “天”,就是天時、天道,指自然規律。“先天”,指人的行為先於自然規律;“後天”,即行為後於自然規律。“違”為違背,“奉”為奉行。這句話的大意是,先於天道而行動,天不違揹人意;後於天道而行動,人也是尊奉天道。

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是非常推崇應天時而行和順天應時的。《周易》中就說:“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見《周易·彖》和《周易·象》)孔穎達對此作了一個解讀:“應天則大者,能應於天則盛大也。時行無違者,以時而行,物無違也以有此諸事,故大通而元亨也。”意思是說,“應天”能壯大,指凡事能夠順應天道也就會興盛壯大。“時行”不違反,指遵循時節來行舉措,就沒有違反萬物規律。大凡做到這些,也就非常順利非常通暢了。

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們是非常熟悉的,叫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句話出自張衡的《論衡·感虛》。說堯帝時代,年五十的老人在路上玩擊攘的遊戲。一個過路的人看到後感嘆道:“真偉大,這是堯的恩德啊!”老人說:“我太陽出來就勞動,太陽落山就休息,打井飲水,種地吃糧,與堯有什麼關係。這老人用淺顯的言辭講了一個很深的道理,我們的生活工作當應天時而行。這樣才能過上豐衣足食、身心健康的生活。現在報紙上報道的那些壽命過百歲的老者,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生活在平靜的鄉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然而,如今違天時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普遍現象。比如,在城市裡一些群體中流行的夜生活。深夜十一點,才是夜生活的開始。年輕人,成了夜貓子,不到轉鍾一兩點不上床休息。第二天日上三竿卻還酣睡著。一些退休的人,在網上鬥地主、看韓劇,不到十一二點不罷休。這就違背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天時。當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說現在的人們太陽一出來就去勞動,太陽一下山就熄燈睡覺,而是說人們的作息要遵天時。白天是用來工作的,晚上是用來休息的。該工作的時間不能用來睡覺,該休息的時間不能瘋玩,過什麼夜生活。違背天時的生活,遲早會遭到“天”的懲罰。

原創:生活豈能違背天時

圖片來自網絡

還比如,現在許多人,特別是年輕群體,有車一族,還有富貴人家,熱天怕出汗,冬天怕受冷。還沒到大熱天,高溫連30℃都沒有,就將空調開著。深秋時節,最低溫度還十多度呢,也是將空調開啟。辦公室裡開空調,坐到車裡開空調,回到家趕緊將空調打開。常識告訴我們,熱天就是要流汗,流汗是身體適應外部環境的自然調節,流汗可以排洩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冬天,受受冷,挨點凍,是正常的,可以強健身體,抵禦感冒等疾病。熱和冷,都孵在空調中,感覺很爽很舒服,但是身體會在這爽和舒服中不知不覺地變差,疾病也會悄悄地找上身來。

到什麼季節吃什麼菜,冷就多穿點衣服,熱時流流汗就流流汗,我們的生活就得應天時,按自然規律來。與天鬥,吃虧的必將是我們自己。

2018/5/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