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倒春寒,女性需要保養陽氣

最近倒春寒,連續陰雨,門診遇到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一般都是女性病人問我,臉上有長痘、還有點癢、口乾舌燥、好上火,吃了不少清熱、補水的東西,梨子吃了好多斤,為什麼皮膚還是不好?這樣的病人確實多見面色暗淡、肌膚粗糙,脈虛細、舌淡苔薄。你再多問幾句,多有月經不正常、手腳容易冰涼、帶孩子、做家務的精力都不好等多方面的症狀體徵。

時節倒春寒,女性需要保養陽氣

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黃帝內經》就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可將陽氣定義為身體中具有興奮特性的部分、能推動身體積極前進的重要能量。陽氣的保養可以在任何一個季節,但春天補陽的效果往往大於其他季節,中醫強調利用大自然的氣候變化、溫度、產物、溼度等環境條件等自然的力量來調節人體。

對於女性來說,尤其年輕女性肝火較旺,汙濁的痰溼常會隨著肝火往臉部集中而生痤瘡,出現眼睛乾澀、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上火症狀。時有痛經、小腹隱痛、月經色淡量小、質稀、伴神疲乏力。女性陽氣充足則不同,表現出容光煥發、面色紅潤、體態健碩、體力充沛、聲音洪亮、目光有神等。

陽氣其來源主要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前者來自於父母,後者則通過脾胃吸收食物中的精微轉化而來。一般人的正常機體運轉、情緒波動、工作、適應氣溫變化及修復身體創傷等各項活動都需要消耗陽氣。

女性陽氣不足原因:最重要的是氣血,如月經或懷孕、哺乳都會引發氣血陰陽功能失調,從而使體內陽氣逐漸外洩,長期以往,陽氣不足。

女性調理陽氣的中醫措施主要圍繞調經血、養督脈、補陽氣等三大方面。

1.調經血用溫經湯;

組成:吳茱萸3g、麥冬9g,當歸、芍藥、川芎、人參、桂枝、阿膠、丹皮、生薑、甘草、法半夏各6g。

當然這個方子是張仲景原始的方子,實際應用加加減減還是需要的。

2.養督脈;

督脈為一身陽脈之海,督脈與肝腎關係密切,督脈虛則頭昏頭重、眩暈、健忘;耳鳴耳聾、腰脊痠軟,脈細弱等虛衰之象、小腹墜脹冷痛,宮寒不孕,腰膝痠軟;可以使用鹿角片,最好是鹿角膠,此物沒有被炒作,貨真價實。

3.補陽氣:

腎為人體陽氣的根本,腎陽不足常可導致其他臟腑陽氣的不足,如引起脾陽虛。通過對補中益氣丸加減一些助脾陽的藥物,比如說高良薑等,為什麼我多用高良薑而不用幹姜,因為高良薑溫胃止嘔,散寒止痛較溫和。充足睡眠不可少,用睡眠來養陽氣,睡眠對於女性的作用不亞於任何養顏佳品,中醫提倡“靜養陰”,陰生則陽長,藥物方面。

時節倒春寒,女性需要保養陽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