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阳到长安,李渊是如何走过来的?他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菜?

公元617年,李渊乘隋末天下大乱之际,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城,立杨广之孙杨侑为傀儡皇帝,并自称唐王。次年五月,接受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改元武德。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让位与李世民,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病逝于大安宫,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史称唐高祖。

从晋阳到长安,李渊是如何走过来的?他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菜?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渊是一个喜欢听枕边风、打天下只会倚靠儿子的人,连起兵似乎都是由儿子撺掇的,感觉他就是一个半废物一般。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事实上与我们很多人历来的印象恰恰相反,李渊是一个军事素质过硬,善于识人,并且有着雄心和野望的一个人。

李渊在七岁的时候继承父亲唐国公的爵位,并在隋朝建立后历任谯州、陇州、岐州三州刺史。在此期间,有一个叫史世良的人给他面过相,对李渊说:“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愿您自爱,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从此,李渊便将“一国之主”放在了心上。

到隋炀帝时期,李渊先后升任荥阳、楼烦太守,后出任殿内少监等职。由于隋炀帝施政不善,导致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而颇具军事才能的李渊在此时理所当然的被派去做安抚、镇压之事。而李渊也是一个善于团结上下之人,在此期间将收编的数万农民军纳为私军。

从晋阳到长安,李渊是如何走过来的?他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菜?

公元616年,李渊被隋炀帝任命为右骁卫将军并会同马邑郡守王仁恭北击突厥。最终,在李渊出色的指挥下,隋军以五千人战胜了数倍于己的突厥人。次年,李渊因功升为太原留守。太原历来出精兵,而且隋建国以来,对太原下辖的晋阳城军需物资的储备一直十分重视,到李渊去的时候,那些粮饷及物资储备可用十年之久。所以在被任命为太原留守之后,李渊私窃甚喜,他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在不断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李渊网络各方人才,扩充自己的实力,凡是有一技之长,皆可为所用,李渊也因此被称为“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

从晋阳到长安,李渊是如何走过来的?他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菜?

或许有人会认为那些都是李世民的功劳,但实际上,彼时的李世民才十多岁,他的身份也仅仅是“唐国公二公子”,而且也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之事,天下英雄凭什么要冲着他去,而不是冲着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呢?尤其是对于关陇门阀,个个都财大气粗,势力强大,他们凭什么不直接去找李渊呢?要知道,李渊才是关陇李家的家主。当然,也不是说李世民什么都没干,相反,后来李渊能够当机立断起兵,李世民的谋划也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

从晋阳到长安,李渊是如何走过来的?他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菜?

到公元617年,李渊一伙人加快了起兵备战的步伐,不断的扩充兵力、囤积粮饷。在此期间,李渊北结突厥,东和李密,不惜对突厥俯首,也不吝对李密大肆吹捧,或许对于堂堂国公来说很跌面,但实际上稳住了突厥和李密,使他们在李渊进击关中之时不至于在后方点火。

当年七月,李渊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挥师南下,渡过黄河,一路攻城拔寨,到十一月初九日,便攻下了城高墙厚的长安城,并且还降服了隋军主力之一的屈突通。从起兵到取得初步胜利,仅用了短短的四个月,除了隋军的自顾不暇,李渊合理的战术运用以及高超的外交手段在中间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李渊能够迅速的占领长安,以及降服屈突通,为后来唐朝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晋阳到长安,李渊是如何走过来的?他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菜?

立国后,李渊铸造开元通宝,是唐代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最成功的货币之一。并组织完成武德律,恢复社会秩序。在此期间还设置关中十二军。这一军事建制为统一战争打下基础,李唐的动员能力因此超过了当时所有豪强。

当然,由于立国后李渊不再外出作战,而是在朝堂上“运筹帷幄”,使得后来李世民的声望和势力急剧上升,最终尾大不掉。而放眼于整个历史,由于他的继承者实在太过优秀,优秀到被后世称为“政治完人”,除了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本想杀他的哥哥和弟弟,几乎没有值得黑的地方,并且还将中国推向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期。所以,李渊的星光便暗淡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