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進養老院無人照看

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尤其是作為歷史上特殊的獨生子女這一年代的人,來自上和下的壓力都集中於年輕父母的身上,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很多家庭中,年輕夫妻的父母都會幫助子女照看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當這種情形持久以後,部分作子女的就很容易將“照看孫輩”這種責任,加在老人的身上。

如何看待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進養老院無人照看

其實,這種事情無論在城裡還是農村都一樣。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這類事情中。有個道理必須明確:老人帶孫子是情分,子女贍養老人是義務。

如何看待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進養老院無人照看

1、父母撫養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經歷,他們老了就應該歇歇,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有時候,看見路上頭髮花白的爺爺奶奶輩騎著自行車、電動車送孫子輩上學,會心生同情,辛苦一輩子,居然沒有盡頭。帶孩子的辛苦,沒有養育過孩子的,不會有真正的體會;沒有獨立、認真帶大孩子的,不會有深刻體會。父母的責任是帶大子女,而孫子輩成長的任務,不是他們的義務。如果有條件,或者即使條件比較難也盡力去克服,讓辛勞一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讓他們度過一個較為輕鬆快樂的,而不是任務重重的晚年,這就是孝順。

如何看待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進養老院無人照看

2、父母不帶我們的孩子,絕不是我們不孝順、不盡法律義務的理由。

這是一個於良心,於道義,於人格,於法律都過不去的邏輯。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但絕無必須養育孫子輩的義務。子女對父母的孝順,是因為他們盡了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是道義和法律的要求。把自己帶孩子的義務,交給老人,這本身是轉嫁義務,是逃避責任。用討價還價的方式去威脅父母,良心、人格、道義全失,如果更有甚者將來不贍養、伺候年邁的老人,還會付出法律上的代價,最終親情盡失。

如何看待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進養老院無人照看

我們在社會中與人相處,有個很好的識人原則:孝順的人,好相處。因為孝順的人,能理解別人的付出,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諒,這樣的人大多真誠可信。所以有句話:“百善孝為先”。如果你耳聞目睹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最好及早遠離。試想,一個人對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好,他還會對什麼人好呢?

3、如果一個大家庭比較大,老人帶孩子會引發諸多家庭矛盾。

關於帶孫子輩還是外孫輩,帶男孩還是帶女孩,帶哪個孩子的孩子,引發的家庭矛盾還少嗎?如果都帶,老人的體力、精力根本承受不了;如果帶其中一部分,又會導致子女間的互相比較,分出親疏,明著暗著較量。老人在這樣的狀況下,還有幸福的晚年可言嗎?一個大家庭還有其樂融融的氛圍嗎?

如何看待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進養老院無人照看

而如果一個大家庭形成共識,老人不必帶任何孩子,這種相互比較的矛盾就不會存在。從老人的角度來說,對外孫輩,孫子輩,男孩女孩,在情感和物質上一視同仁,是老人最理智的選擇,也是最聰明的選擇,最和諧的選擇。可以這麼說,有些帶孩子引起的矛盾,也有老人自己處理不善的因素。

4、我們老的時候,不會要求孩子給我們養老、伺候,帶不帶孫子視體力精力而定。

真正良好和諧的關係,一定是各自保留一定空間,有一定距離的關係,所以有“一碗湯的距離”這種說法。我的孩子,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因此我們老了,無論從現實角度還是認識角度,獨生子女都無法去完成伺候幾位老人的任務,這些任務將來必定會交給專業的社會機構,養老將是未來一種理性的、龐大的產業。

如何看待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進養老院無人照看

對於孩子的孩子,我們會視自己當時的體力精力而決定是否參與孫子輩的撫養,但絕不會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我們的孩子也絕不能提出必須這樣的要求,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這樣的共識會越來越多。

如何看待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進養老院無人照看

老人願不願意帶孩子,什麼時候帶孩子,應該給老人更多的選擇權,老人同樣有自己的生活,彼此尊重不只體現在社會中的人與人,也同樣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和父母長輩之間!

更多精彩資訊/影視 歡迎點擊頭像關注博博 每天都會有精彩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