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怎麼形成的?解決方法又有哪些?

好久不見是你嗎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自殺和抑鬱症可能是一種進化策略。


念高中時,我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跟那時的許多同齡人一樣,我覺得自己存在根本性的缺陷,並且有一種強烈的孤獨感。我不再期待有什麼東西能夠帶來希望,我總是賴在床上,我自殘,我甚至還寫了一封遺書。

高成本信號:根據自殺行為的議價模型,對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網絡來說,自殺是一種成本高昂、因而顯得真誠的信號,這跟雄孔雀開屏是一個性質。


抑鬱,是一種自然進化的策略

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每6個美國人中就有1個會遭遇一次重性抑鬱障礙。“障礙”這個詞概括了我們大多數人是如何看待抑鬱症的。它是一種故障,是系統出現的缺陷,是需要修補和拋在身後的東西。

然而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抑鬱症根本不是什麼功能障礙,而是一種旨在實現某些特定好處的進化機制。毫無疑問,不管是在高中時期,還是在以後的日子裡,我都想過抑鬱症是否給自己帶來過好處。如果這些心理學家是對的,那意味著,我們對抑鬱症的看法也需要一次“介入”。

關於抑鬱症的進化功能,這方面的理論有很多,當前最流行的觀點之一是“分析性思維反芻假說”。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保羅·安德魯斯(Paul Andrews)和弗吉尼亞大學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的精神病學家J·安德森·湯姆森(J. Anderson Thomson)曾在2009年的一篇長文中,對這一假說做了最為詳盡的闡述。安德魯斯指出,抑鬱症的生理症狀和心理症狀似乎構成了一個有組織的體系。抑鬱症會導致:快感缺乏,即對大多數活動失去快感或興趣;沉思時間增加,深陷個人痛苦根源無法自拔;某些類型的分析能力得到增強;以及大腦用於鞏固記憶的快速眼動睡眠時間出現延長。

在安德魯斯看來,這些症狀是有違進化設計的非隨機組合。畢竟,為什麼一種障礙會產生如此同步的一組反應呢?他認為,這種設計的功能是讓我們超脫正常的生活追求,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或解決抑鬱的根源上——比如說,一段失敗的感情。如果你生活中的某樣東西出現故障,你需要去承受,並加以修復。按照這種觀點來看,伴隨抑鬱症而來的混亂和極端思緒,儘管會讓你感到一切都沒有價值並誇大自己所處的糟糕境況,但卻是擊破日常幻夢、使你專注於自身問題所必需的。在一項針對61名抑鬱症患者的研究中,80%的人稱,沉思時間增加至少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好處,包括自知之明、解決問題以及預防未來犯錯。

範德堡大學心理學教授斯蒂文·霍倫(Steven Hollon)說,“大多數抑鬱症都是自己停止的,也就是所謂的自行緩解。對於這個過程,安德魯斯或許提供了一種解釋。”此外,“認知行為和解決問題的療法之所以能夠起作用,可能正是因為它們觸發並加速了這個原本需要在幾個月時間裡發生的過程,使其縮短到幾周。”

甚至連自殺行為也可能是一項經過設計的功能。少數研究者認為,我們可能已經進化出在特定條件下的自殺傾向。

華盛頓州立大學人類學家愛德華·哈根(Edward Hagen)是這個假說最積極的支持者之一,他和同事們正在為兩個自殺行為模型尋找證據,這兩個模型都將自殺視為一種策略性行為。

第一個模型被稱為“整體適應度”,它以“自私的基因”這一概念為基礎——所謂“自私的基因”是指,在自然選擇中,繁殖的最基本單位是基因而非生物個體。你的基因並不關心你能不能成功繁殖,只要它們能繁殖就夠了;而且它們存在於很多人身上,並非只有你一個人。所以,基因可能會誘導作為宿主的你做出自我犧牲,只要此舉能為你的家族成員帶來足夠多的好處,因為他們是跟你共享許多相同基因的。因此,人類不僅尋求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適應度,而且還包括家族整體的適應度。就比如,大多數父母會毫不猶豫地衝到公交車前去救自己的孩子;一些針對自殺想法的研究也發現,不想成為負擔是受訪者經常說到的一個理由。

自殺行為的第二個策略模型是“議價模型”,它建立在“高成本信號”這個概念的基礎上。高成本信號的一個典型實例,就是雄孔雀開屏。拖著一扇引人注目的大尾巴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它不僅耗費能量,而且容易引來捕食者。但是,一隻雄孔雀的適應度越高,它擁有大尾巴的成本就越低。這樣,大尾巴就在進化過程中變成了雄孔雀向雌孔雀展示遺傳適應度的標誌。

並不是因為具有吸引力,才成本高昂,恰恰相反,是因為成本高昂,才顯得有吸引力。除了傳遞適應度信息之外,高成本信號還可以傳遞需求信息。不妨想一想雛鳥。如果母鳥就在旁邊,它們是不需要嘰喳求食的。而且,鳴叫會引來捕食者,使得這一行為具有高昂的成本。不過,一隻雛鳥越是飢餓、越是體弱多病,它因鳴叫而被捕食者吃掉所造成的損失就越少,而它因鳴叫而被母鳥餵食所得的好處就越多。所以,大聲鳴叫是更需要獲得食物而發出的真誠信號,母鳥會對它做出回應。長久以來,人類學家和精神病學家一直把企圖自殺視為尋求幫助的呼救行為,但他們認為這是病態形式的呼救,沒有經過周全的成本效益分析。在整體適應度模型中,自殺的目標是死亡,而議價模型中,這個目標是尋求幫助。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絕大多數自殺企圖都未致命。

舉例來說,議價模型預測,作為自殺行為的主要風險因素,抑鬱症之所以能經常被用作議價工具,前提條件是,其他人會做出包容性的回應。在一項1997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剛流產的女性在跟母親或朋友發生爭吵後,會出現更嚴重的抑鬱和焦慮,但前提是,她們也認為母親或好友非常關心自己。如果身邊的人根本不在乎你,以抑鬱回應社交衝突,這種辦法是無法奏效的。通過把基因和親緣關係的存續置於風險之下,抑鬱症可以成為一種議價籌碼。

此外,議價模型或許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女性患抑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在201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哈根與赫爾辛基大學心理學家湯姆·羅森斯特羅姆(Tom Rosenström)分析了4,192例美國成年人的數據。他們提出了一項假說:由於男性的體能強於女性,所以他們更有可能在社交衝突中使用憤怒作為議價策略,而女性則更有可能依靠抑鬱。數據顯示,上肢力量更強的人患抑鬱症的機率更低。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人員去掉體能這個變量後,男性和女性患抑鬱症的機率就趨同了。哈根還從高成本信號的角度,對產後抑鬱症進行了描述:母親對自身或嬰兒的健康失去興趣,或許可以將其視為一種手段,藉此向不夠給力的伴侶或身邊人群尋求幫助。對那些無法爭取到足夠支持的人來說,抑鬱症似乎有意或無意地被用作了一件工具。

然而,這些理論的確讓我們能夠以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對抑鬱症的傳統反應。如果抑鬱症是一種我們在有意或無意中被設定好去執行的策略性反應,那麼通過抗抑鬱藥物去抑制其症狀,這麼做還有意義嗎?哈根把抗抑鬱藥物比作止痛藥,他說,如果腳踝骨折,醫生只用止痛藥而不用石膏,這是不道德的。我們需要解決問題的根源。作為精神病學的診斷手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已將重大生活變故(包括失去親人)從重性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中刪除,對此,哈根頗感遺憾。此舉是為了讓抑鬱症的診斷變得更加客觀、科學,也是為了鼓勵專業人士把注意力放在可觀察的症狀而非成因上。

但對於往往存在明確前因的抑鬱症來說,對因果關係的漠視導致患者的許多正常反應被歸為“反應障礙”——而這直接源於把抑鬱症視為一種身體故障,而非我們進化出來的一種策略性反應。醫生開出的抗抑鬱藥物或許能改善患者的情緒,但同時也阻礙了患者去解決問題的根源,不利於患者在長期內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情緒。抑鬱症通常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它往往是對逆境的一種反應,其中80%的病例都是在經歷了重大人生變故後發作的。

舉例來說,如果一位女性經歷了至親去世,那麼她下個月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會增加20倍。

此外,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即便抑鬱症在漫長的歲月中進化成了一種有用的工具,那並不意味著它在今天還有用。我們進化出了對糖分和脂肪的渴求,但這種適應性已經與熱量充足的現代生活環境格格不入,從而導致了肥胖症的流行。如今,抑鬱症或許也已經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反應。哈根認為,在人類進化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與親屬住在一起,他們隨時會干預我們的生活,所以,藉助抑鬱症這種工具,或許很快就會解決問題。而如今,我們獨自生活,從一個城市遷徙到另一個城市,周圍的人並不怎麼關心我們的繁殖適應度。這種情況下,抑鬱症的信號就可能遭到忽視,然後惡化,導致持續性的嚴重功能障礙。當然,還有一些抑鬱症病例是無法通過進化功能的角度去解釋的。布朗大學精神病學家彼得·克萊默(Peter Kramer)指出,至少有一些抑鬱症病例是由遺傳缺陷或是消極思維模式引起的。包括哈根在內的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為,抑鬱症並非一種由單一成因引起的疾病。

即便抑鬱症和自殺行為在如今仍有一定作用,也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是為此進化出來的。精神病學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進化與醫學中心主任倫道夫·內瑟(Randolph Nesse)在論及議價模型時,提出了這種可能性。“為了控制他人,有些人的確會以自殺相威脅,正如他們會以殺人相威脅,或是威脅要揭露秘密一樣。”他說,“但我認為,這些並不是由自然選擇所塑造的特定適應性,只是人們試圖影響他人的諸多方式之一。”

而對於自殺行為的整體適應度模型,內瑟更加不認同:“動物中也有很多為親屬犧牲自我的例子,但我覺得,自殺並不屬於這種情況。為什麼不直接跑開呢?”

對於抑鬱症這種不穩定的病症,用不帶個人色彩的進化觀點去思考,對任何人來說,都很難做到,尤其是對那些曾經被抑鬱症壓倒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我有時會感嘆,如果沒有患上抑鬱症(現在病情已得到控制),我也許會更加樂觀勤奮。但即便到了今天,我也承認,抑鬱症或許也給我帶來了好處。它讓我對人生的目的這種更深層次的問題陷入了沉思,儘管——或者說,恰恰是因為——它讓我質疑一切事物的價值,包括抑鬱症本身。


翻譯:何無魚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造就

抑鬱症沒有一個具體的影響因素,不像是一些生理上的病症,它具有具體的因果關係,而抑鬱症的形成是綜合的、複雜。

而導致抑鬱症的普遍的一個內隱炸彈是童年的早期經歷,也就是我們說的家庭環境或者突發事件造成的心理創傷。

家庭環境對人格的影響

剛才回答過的一位朋友的問題,他的家庭環境極其惡劣,父母對他非打即罵,沒有一絲溫暖,並且父母常年冷戰,這致使他形成消極悲觀的人格特徵,所以在受到一些挫折後,很容易再次陷入極大的悲傷之中,從小學開始有自殺的念頭,並且整日以淚洗面。

突發事件造成的心理創傷

當一顆內隱炸彈被埋下,在之後的過程中又不斷經受各種負性事件的打擊,並且得不到關注,引起長久的自我封閉和痛苦,這顆炸彈就會最終爆炸。

在解決上輕度抑鬱可以通過增加運動量,找人傾訴等方法進行自愈;中度或者重度抑鬱者,自愈會難以堅持,此時就要尋求外界幫助,包括親朋和專業人員。


臨床心理專家於際敬

抑鬱症的成因是非常複雜的,目前還沒有人能總結出絕對的形成規律。但多數觀點認為,不同人會因為不同的原因導致抑鬱症。有些人可能因為生活中發生一些變化,就得了抑鬱症,而有些人則會因為至親至愛之人的離去而得抑鬱症。還有些人可能是因為先得了某種比較嚴重的疾病,繼而引發了抑鬱症。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看,抑鬱症患者的內心往往有著強烈的衝突。面對人際關係,面對社會環境,甚至面對家人,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以怎樣的狀態去處理。總是容易陷入左右為難的感覺裡,久而久之,就容易對自己產生不好的感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也做不好,沒有價值感,於是就有可能得抑鬱症。而從遺傳醫學的角度來看,如果家族之中就有抑鬱症的病人,那麼後代得抑鬱症的概率也會隨之增大。還有服用一些藥物,也可能會引發抑鬱症。所以藥物濫用者得抑鬱症的概率會比較大。

而關於抑鬱症的治療與康復,首先是要去專業的精神科醫院去進行專業性的治療,重度抑鬱症是需要服藥的。在服藥的基礎上可以進行談話式的心理諮詢治療,使得內心潛在的衝突得以浮現,減少內在的壓力和迫害感。還可以嘗試培養更多興趣愛好,在興趣愛好中體驗生活的充實感和價值感,多和正能量的人相處,近朱者赤,也可以讓自己的內心慢慢變暖。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嘯


暖心理

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在成為抑鬱症之前是一種情緒


我們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出現這種神經遞質的不平衡,凡事必有因果,只要我們從身心這個整體入手,就能清晰問題的全部。人的性情都由身體的相應器官承載著,中醫指出的“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就是這種思想。人的心理活動及情緒反應時刻牽動著身體的狀態,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在緊張、焦慮的情緒下,必然會造成體內化學物質的異常變化,神經遞質的不平衡就是主要的表現。


抑鬱症是負向情緒日積月累的持續內化

抑鬱症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之間,而是日積月累的過程,由於是持續的負向情緒導致的無意識,所以在沒有成為抑鬱症之前都是抑鬱情緒,是人們控制自己情緒內化後的結果,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抑鬱症患者,只是沒有到爆發期,如果我們在腦海裡無意識的認同自己是一個沒耐心,易怒,怨恨,絕望、抑鬱的人,而會選擇性的忽視生活當中的積極面,這時候意識也會退居其後,我們就生活在一種持續的由潛意識操控的病態當中而不自知。我們大多數時候這種病態都處於潛伏期,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即便一個晚期癌症患者,在大多數的時候看起來也跟正常人無異,一旦臨界點到來就會徹底爆發。


人們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能好好的跟自己的情緒相處,要麼是被情緒控制,做出下意識的舉動鑄成大錯,要麼就是逃避自己的情緒,讓情緒作為頭腦編制故事的素材,將你困在頭腦的世界裡,與當下的世界分離開,當你的情緒進入潛意識,它就固化為痛苦留給了我們的身體,身體就成為了情緒的犧牲品,身體停留在現在,而頭腦卻一直在過去和未來之間跳動,

因此在身體和頭腦之間就產生了一個分裂。由於那個分裂,痛苦就產生了,你會被痛苦一直卡在那裡動彈不得,一旦被觸發,它會時刻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表達出來,抑鬱症開始爆發了......


誘發抑鬱症的因素

既然大家都是潛在的抑鬱症患者, 那麼抑鬱症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呢?抑鬱症在臨床上也分為內因性抑鬱症跟外因性抑鬱症,前者多跟遺傳因素相關,而後者多為外界的刺激而引發,那麼總結歸納一下:

1、遺傳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鬱症的患者,那麼家庭成員患此病的危險性較高,這可能是遺傳導致了抑鬱症易感性升高。其中雙相抑鬱症的遺傳性更高些。然而,並非有抑鬱症家族史的人都會得抑鬱症,而且並非得了抑鬱症的人都有家族史,這表明遺傳給並非是唯一決定性的患病因素。

2、生理週期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鬱症,女性遭受抑鬱病症困擾的危險性是男性的2倍。

3、環境因素和應激 嚴要的喪失,人際關係緊張,經濟困難,或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這些都會促發抑鬱症。有時抑鬱症的發生與軀體疾病有關,一些嚴重的軀體疾病,如腦中風,心臟病發作,激素紊亂等常常引發抑鬱症,並使原來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鬱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藥物濫用的問題。

4、性格因素 有下列性格特徵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鬱症:遇事悲觀,自信心差,對生活事件把握性差,過分擔心。這些性格特點會使心理應激事件的刺激加重,並干擾個人對事件的處理。這些性格特徵多是在兒童少年時期養成的,這個時期的精神創傷影響很大。

5、感情的問題。有哲學家曾經說過,困擾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感情的問題。人是有感情的動物,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哪一種感情受到傷害,我們都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反應。失去朋友的痛苦,失去親人的悲傷,但最大的絕望是失去愛情。


那麼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呢?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鬱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鬱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症狀。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並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這是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應提高警惕。


4.認知功能損害 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後。


5.軀體症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鬱發作具有特徵性意義。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慾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慾增強、體重增加。



  1、目前一線的抗抑鬱劑包括SSRI類藥物,如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蘭、氟伏沙明等,俗稱“五朵金花”,SSRI類不良反應較少而輕微,尤其是抗膽鹼能及心臟的不良反應少。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厭食、便秘、腹瀉、口乾、震顫、失眠、焦慮及性功能障礙等。

  2、SNRI類藥物,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SNRI療效肯定,起效較快,有明顯的抗抑鬱及抗焦慮作用。對難治性病例亦有效。常見不良反應有噁心、口乾、出汗、乏力、焦慮、震顫、陽痿和射精障礙,大劑量時部分患者血壓可能輕度升高;

  3、NaSSAs類(NE和特異性5-HT能抗抑鬱藥),如米氮平,有良好的抗抑鬱、抗焦慮及改善睡眠作用,口服吸收快,起效快,抗膽鹼能作用小,有鎮靜作用,對性功能幾乎沒有影響,常見不良反應為鎮靜、倦睡、頭暈、疲乏、食慾和體重增加;

  4、安非他酮,去甲腎上腺素、 5-羥色胺、多巴胺再攝取的弱抑制劑,對單胺氧化酶沒有抑制作用,適用於抑鬱症以及雙相抑鬱,優勢為對體重以及性功能影響小。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激動、口乾、失眠、頭痛或偏頭痛,噁心、嘔吐,便秘、震顫、多汗。


抑鬱症的心理療愈方案

但如果我們這顆心不改變,往往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心仍還會不斷的製造情緒,重複的導致植物神經紊亂,造成神經遞質的不平衡。當我們的心改變了,能夠保持內心的和諧與安定,身體也就恢復健康與和諧,神經遞質自然也會達到平衡。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化工廠,具有修復能力,只要內心健康、和諧了,身體就會自動展開健康的運轉。




我們知道抑鬱症患者往往是處於無意識的狀態,因為他們深陷頭腦的夢境,把意識投射到過去跟未來當中,所以陳了凡老師主張提升意識,同時將意識拉回來,與當下的身體合一,達到心身合一的狀態,然後將意識提升到覺知的層面,讓我們挖掘潛意識情緒下隱藏的東西,達到自我療愈知行合一的狀態,最後讓自己成為觀照者,觀照自己的情緒,唯有當你的意識強大到成為觀照者時,內心沒有恐懼和評判時你才有可能擺脫過去所以的創傷和限制,也擺脫了對未來的焦慮,內心寧靜祥和心止如水不浮不躁,從未顯化狀態帶來的力量讓內心變得明晰強大,存在於心身合一的恩典狀態,處在感知世界的極度富有當中!


了凡心療愈

因為現在抑鬱症和很多心理問題,醫學和傳統心理學是無法解決的難題,我的答案絕對不是虛妄的理論,而是實踐得來的有效方法。



先回答,抑鬱症是怎麼形成的?

抑鬱症就是因為一個人內心當中存在錯誤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導致長期負面情緒,到一定程度,或者遇到個什麼事,就可能會抑鬱或者別的什麼心理疾病,或者是重大打擊導致釋放了巨大的負面情緒,由於強度大,密度高,可能一下就得抑鬱症了。



解決的方法有哪些?

緩解的方法有很多,徹底解決的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改變導致自己抑鬱症的,錯誤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擁有一個三觀正確和正面的思維模式,就徹底徹底解決了抑鬱症,不但抑鬱症別的什麼症,甚至連煩惱都很少有了,生活會變的積極陽光,身體、心理、腦力、工作、家庭,一切都會好!



什麼是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請關注我後,查看頭條往期文章,就會有答案了。

希望所有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躁狂症和一切心理精神問題困擾的人們都能早日擺脫痛苦,獲得健康、快樂、幸福!


心理療愈師李嘉琪

籠統的說,煩惱憂愁壓力太大,解不開放不下,出現抑鬱情緒,長此以往,腦功能出現問題,就成了抑鬱症,當然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具體看下, 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所以是一種跟心理問題非常相關,也就是情緒失控。其抑鬱症發作時的症狀主要有心境低落,喪失生活工作興趣或者動力,疲勞,失眠,可能伴有疼痛等。它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原因。

首先,最好理解的是:心理壓力或者打擊。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心理壓力和打擊造成的負面情緒,比如失戀,失業,事業不順等。在學生中,有一些人甚至因失戀而自殺或者瘋了。

心理壓力怎麼會讓人產生負面情緒呢?壓力會通過HPA軸,即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這個神經內分泌系統,影響情緒,表現出調節單胺遞質特別是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水平降低,這些遞質在維持人類情緒穩定。大腦內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降低就會導致情緒的調節紊亂,從而抑鬱症。

神經內分泌的紊亂還會導致失眠。

壓力還會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造成神經免疫反應,這樣也會導致腦內單胺遞質的降低,神經可塑性降低,突觸連接減少,造成抑鬱症。

另外,抑鬱症有一定的遺傳風險,家族中特別是雙親,兄弟姐妹有患抑鬱症的,自己或後代患抑鬱症風險比一般人群高。

抑鬱症的解決方案:

抑鬱症是病,不是閒的沒事裝出來的,所以朋友和親人要理解患者,給予關懷。

老藥有三環類。 其中療效最好的是去甲替林,但是副作用相對大。

療效和安全性都比較好的有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等。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的止疼效果可能好點。大多的抗抑鬱藥的療效都要比安慰劑好。

副作用方面:很多有短暫的不適比如噁心,頭疼等,但一般會自行消失。一些會引起發胖,比如米氮平會發胖。

目前,有一種新藥叫伏硫西汀,據說效果也不錯。



慢跑,打太極,瑜伽冥想可能有幫助。 再有就是找個信仰,拜拜菩薩,放下煩惱,拋開名利,平淡生活,可能會好點。

遠離抑鬱失眠,祝好!


告別抑鬱失眠


北國有清雪


枯心883

說實話我沒有經過系統專業心理學知識的學習,不過我的確在,幼年開始上學哪段時間夜裡時常受過不明恐怖事物的驚嚇幹憂,留下不泯的玘憶,以致長大後對社會上各種所發生心境精神類疾病事心中總有一種想要探究的心情,時有浮想人為什麼會變成這種樣子?而我當時這麼少年齡受到驚嚇感覺狀說與這些病有什麼關聯?


至於憂鬱症是怎么形成的這個問題我認為是;人對由外界事物引起產生的情緒經大腦錯誤的模式認知所形成的。也就思維模式改變,觀念錯誤。它的症狀主要有;平時出現食慾消迡;睡眠障礙;運動遲滯,就是太腦感覺腳無力行走;情緒低落,內心感到自已做錯事而不斷自我責備狀態;受不了折磨欲自殺斷等症狀。

解決方法有;

三是認知疔法,就是通過自我的意志來改變自己的不良思維模式和一些錯誤的觀念,就是重新塑造自己的三觀,擺脫病魔的糾纏,達到新的界態,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水平有限如有不妥希諒!


情世感悟

抑鬱症的形成無非有以下幾個方面:

1,壓力過大而抑鬱

2,負面情緒,生活失去希望而抑鬱

3,打亂了自己的生物鐘造成失眠而抑鬱

解決的方法:

1,適當休息,逐步從致壓力的環境中抽身出來

2,多與朋友和親戚溝通,把自己的困惑與他人傾訴,並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