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莫斯科保衛戰,德軍戰敗僅僅是因為天氣原因嗎?

像林書豪一樣去戰鬥

時任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的馮.博克後來總結說,天氣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我們低估了蘇聯的抵抗意志。如果天氣帶來的路況差能給我們帶來困難,那麼天氣也一樣會給對付帶來困難。

開始我不懂,後來我獲取了希特勒在臺風行動前夕的講話,才明白博克元帥的意思。

希特勒說:通往東方的那扇破門,已經被我一腳蹬開了,斯大林和他的部隊已經被我打垮,再也站不起來了。東方正在發生劇變,馬上,東方布爾什維克主義就將被我消滅,新的世界格局,即將到來。

從這段言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德國對前景充滿了樂觀,這種樂觀也瀰漫在德軍官兵心中。

而現實情況大家都知道,通往莫斯科的道路都被打開了,德軍士兵坐在卡車上,吹著口琴向莫斯科方向前進,但越往莫扎伊斯克防線推進一步,遭到的抵抗就越瘋狂,此時的德軍才明白過來,這只不過是戰爭的開始。


4455886699

應該說有三大原因,而天氣只是其中之一。


“靜Yes”為您分析:

1、蘇芬戰爭開始讓德國方面輕敵

從希特勒上臺開始,先宣揚日耳曼民族理論,然後洗劫猶太人,然後佔領萊茵非軍事區。然後吞併奧地利、蘇臺德地區。可以說,希特勒穩紮穩打,一步步突破了凡爾賽體系的限制,德國已經恢復到了一戰前的實力和地位。

完成以上工作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報一戰的仇,特別是法國。而此時法國已經在法德邊境修築了堅固的馬奇諾防線,看樣子一時半會還打不下來,所以聰明的德國開始向東邊的鄰國波蘭開刀。

要知道,波蘭是英法的盟友,而且在歐洲也算是一個大國,如果英法作壁上觀,那麼他們在歐洲的威望將會一落千丈。所以二戰爆發後,英法對德宣戰,當然,僅僅是宣戰。

相比於對英法的輕蔑,希特勒對蘇聯還是有所忌憚的。二戰前的蘇聯實力已經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且高度集中的體制是德國望之不及的。最重要的是,120多年前的拿破崙兵敗沙俄的教訓還歷歷在目,一下子吃掉龐大的蘇聯,希特勒沒有信心。

所以,先是在1936年,德意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對蘇聯進行包圍,也消除英法疑慮,然後在對波蘭開戰前,蘇德締結《互不侵犯協定》。這一切都表示,德國目前還沒有吃掉蘇聯的打算,當然,更重要的是沒有能力。

但是,1939年11月爆發的蘇芬戰爭改變了希特勒和德國的看法。這個歐洲第一面對一個人口和軍力都遠遠不及自己的芬蘭,竟然被打得屁滾尿流,戰爭中蘇聯陣亡48,000人,芬蘭陣亡22,830人,蘇聯損失的裝備更是不計其數,雖然最後芬蘭戰敗,但是蘇聯付出的代價更為慘重。

此戰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軍隊戰鬥力的真面目,所以對蘇聯方面開始輕視,進而將蘇德戰爭的計劃大大提前。希特勒認為德國將在6周內完成戰爭準備,用3個月徹底消滅蘇聯。


2、盟友意大利的拖累

如果希特勒知道意大利幫的倒忙能夠幫助蘇聯免於亡國,我相信希特勒會首先選擇消滅意大利。

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大舉進攻希臘,但很快被希臘軍隊反殺。1941年3月,意大利的反攻失敗,不得不向德國請求支援,德國隨即發起瑪莉塔作戰,從1941年4月6日開始,德國軍隊經保加利亞入侵希臘以保障其南翼,4月27日攻佔雅典,戰事持續24天,德國勝利。

雖然德國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卻為蘇德戰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因為這個本來由意大利完成的任務把德國拖下了水,致使本該在5月開始的蘇德戰爭推遲到了6月22號。

要知道戰爭形勢瞬息萬變,是個講究爭分奪秒的活,而希特勒一耽誤,就是一個月。從1941年6月開始,德國3個月深入蘇聯境內1000公里,11月份到達莫斯科附近。可以想象,如果德軍能在一個多月前就完成對莫斯科的合圍,那麼莫斯科戰役的勝負真的難以估量。

3、蘇聯人的抵抗意志

這個絕對是希特勒始料未及的。

在蘇德戰爭前期,蘇聯方面一潰千里,損失慘重,軍隊傷亡超過百萬,更要命的是,很多集團投降德軍,並加入德軍和蘇聯作戰。

而此時,本就是被蘇聯強行併入的波羅的海三國夾道歡迎德軍的到來。而由於民族屠殺的舊怨,烏克蘭也是簞食壺漿以迎德軍,蘇聯的狀況萬分危急。

但是蘇聯最終還是穩住了陣腳,在德軍拿下莫斯科的前一刻。

在這裡,蘇聯真的要感謝東歐的天氣。先是9月份的秋雨連綿導致蘇聯道路泥濘不堪,這種糟糕的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了蘇聯遲滯了德軍的進攻鋒芒。10月,道路開始結冰,德軍步伐加快,但很快就因為溫度的迅速降低導致更大的麻煩。

而蘇聯的狀況似乎更加危險。因為大清洗的毒害,到開戰時蘇聯缺少優秀的軍官,導致蘇聯一路敗退,敗退的後果是蘇軍士氣低落,對於能不能守住莫斯科,包括斯大林心裡也沒底。

在城東,準備著節斯大林離開莫斯科的專列,斯大林在火車前不停抽菸,來回踱步,思索了很久,最終決定留下來,和莫斯科共存亡。從這一點能看出斯大林偉大的一面。

斯大林的去而復返給了莫斯科軍民莫大的鼓舞。隨即斯大林決定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十月革命24週年的大閱兵。所有參加閱兵的士兵、坦克以及飛機全部都是荷槍實彈,而在走過莫斯科紅場後,這些紅軍士兵紛紛出城奔向戰場。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傷亡慘重,但是遲滯了德軍的進攻,教科書的說法是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靜Yes

莫斯科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德國國防軍一共集結了80個師,這幾乎是一半的德國東線精銳部隊,這次進攻代號為颱風計劃。德軍最後的確沒拿下莫斯科,但是此時說德軍戰敗恐怕也不是事實,最多算是雙方開始進入僵持階段。

天氣因素的確是德軍沒能拿下莫斯科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德軍統帥部的將軍們缺少在蘇聯這樣的地域作戰的經驗,德軍上次在俄羅斯冬季作戰的經驗是在23年前的一戰時期,當時俄羅斯境內的淤泥和寒冬讓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軍隊吃盡了苦頭。德軍統帥部的將軍們過度信賴閃電戰,尤其是在40多天就拿下歐洲傳統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後,因此認為通過閃電戰可以快速擊敗蘇聯,這樣就可以戰勝自然(蘇聯的冬季),所以部隊冬季的裝備問題就被置於非常不重要的位置。

應該說,這些將軍們判斷似乎也沒啥錯,閃電戰的確給蘇聯紅軍造成了重創,德軍從6月22日開始進攻蘇聯,到10月1日就已經到達莫斯科西面200公里,3個多月整整推進了1000多公里。氣象資料顯示,1941年蘇聯的冬天沒有比其他年份更冷或者來的更早,淤泥也不比往年嚴重,這些對於蘇聯人民是完全常規的氣候。這時候問題就出在德軍應對冬季的裝備不足上了,據統計當時只有五分之一的士兵有冬季手套和冬季大衣,有士兵日記記載:我的膝蓋和地面凍結了。德軍的遭遇和拿破崙帶領的60萬大軍在132年前的境況是差不多的,敗在了寒冷和飢餓上,然後才是對手的軍隊。

雖然氣候因素是在這場戰役中至關重要,更致命的在於德軍統帥部將軍們的固執,還在沉迷於閃電戰的威力。當蘇軍於12月5日以100萬兵力和700輛坦克開始反攻的時候,統帥部的命令是要求德軍消滅這些進攻力量。此外,當時的德軍在進攻千里的閃電戰後,坦克等損失也很厲害,而且佔領的地盤需要分散兵力,這時候的德軍已經不是剛開始發動巴巴羅薩時候的精銳狀態。當然對手蘇聯損失更慘,在莫斯科保衛戰時候是始終有轉機待命準備護送斯大林前往後方的。此戰德國雖然沒拿下莫斯科,但是德軍在蘇德戰場還是處於優勢地位,如果不是後來英美開始對蘇聯進行全方位的支援,單挑而言蘇聯似乎難逃厄運。


陳皮果子

二戰期間,莫斯科保衛戰,德軍戰敗僅僅是因為天氣原因麼?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2805887362195205581,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7231862975faffbacf1b\

楞香媽咪

密支那戰役中,英國人不理解日本人如何在嚴酷、毒蛇鱷魚瘟疫橫行的熱帶雨林中生存;並展開各種襲擊,於是出現了“雨林日本人天然基地”等等流言,嚴重打擊了英軍士氣。

結果戰後才發現,原來日本人在雨林裡的死亡率是英國人的數十倍!甚至雨林環境減員、餓死才是日軍減員(而非戰鬥)的最主要原因……無他,一方不怕犧牲時,戰爭迷霧就會摧毀敵人的士氣和信心。

蘇德戰爭,到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時候,同樣的嚴冬(蘇聯人資源奇缺,大部分軍人一天一個土豆,可以肯定比德軍更加難以面對),所以真正戰勝德軍的,恰恰是偉大的衛國犧牲精神!當斯大林決定留在莫斯科閱兵的那一刻,二戰的結果就已經註定了……

更何況,減員比例不同。同樣凍死一百萬,對蘇聯也只是前期蘇德戰損的十分之一,但對德國卻是十倍,重要程度完全不一樣……


旅行日記4

天氣只是最後看到的,前面有一大串蝴蝶效應,從豬隊友意大利求救,希特勒抽調王牌去幫忙耽誤了2個月,到基輔戰役人頭換時間,再到希特勒亂指揮,原油儲備,冬季因素綜合的結果。其實德國最終沒贏主要是實力不夠,表現在沒有戰略空軍,所以英國蘇聯都打不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