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重慶市渝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渝北府辦發〔 2017 〕42號

關於印發重慶市渝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部門,各街道辦事處,有關單位:

《重慶市渝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6月23日

重慶市渝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一、“ 十二五”時期 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 期間,我區高度重視人力資源 和社會保障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規劃各項目標,為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 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社會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 十二五 ” 期間,把人人享有社會保障作為重要目標,率先推行職工五險同保, 覆蓋城鄉的社保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一是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區域全覆蓋。 實現城鎮職工與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無縫銜接;城鄉居民老齡人員 100% 參保;城鎮企業退休人員、城鄉居民保險老齡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分別達 2159 元、 104 元,農 轉非老年人員、超齡人員月人均養老待 遇達 1009 元 。 二是城鄉居民醫療保障能力提升。 率先試點醫療保險與民政救助無縫銜接 ;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 66 萬人,參保率達 96% ;區內機構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政策範 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 達 84.7 %和 70.6 %。 三是工傷生育保險深化落實。 探索開發工傷認定管理系統,建立每月工傷認定疑難案件集中評議分析制度和工傷認定快速辦結機制,敗訴率明顯降低;出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傷、生育保險參保辦法,提高工傷生育保險待遇水平。 四是失業保險作用發揮明顯。 失業人員失業保險待遇逐年提高 ,從 570 元 / 月提高至 875 元 / 月,增長了 54% ;積極落實穩崗補貼政策,兌現補貼 3304 萬元,穩定崗位 9.4 萬個;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 十二五 ” 期末,失業保險參保單位 7224 家,參保人數 30.4 萬人,基金餘額 2 億餘元 。 五是社保經辦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推進 社保經辦服務下沉鎮街,實現城鄉居民參保不出村居,享受待遇不出鎮 街;推行 “ 綜合櫃員制 ” 、 “ 一站式服務 ” 和社保業務網上經辦。 六是社保基金監管和社保服務監督力度加大。 構建覆蓋全區的監控信息網絡,健全監督體系,強化付費方式改革 。 “ 十二五 ” 期間扣減定點醫療機構不合理支出 5797 萬元,處理違規機構 167 家次,追回違規費用 806 萬元。

(三)人事人才工作長足發展。 “ 十二五 ” 期間,堅持 “ 人才強區 ” 戰略,把人才優先作為工作主線貫穿始終,持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創造性地開展人才隊伍建設工 作 。 一是公務員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建立健全公務員陽光招錄 制度;規範公 務員表彰獎勵審核 申報程序;啟動縣級以下機關職務與職級並行工作;完成公務員“四類”培訓工作 。 二是事業單位人員管理進一步規範。 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完善職務聘任制度, 全面實施 事業 單位績效工資制度 。 三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深化。 全區專業技術人才總量不斷壯大; 選派550 名專業技術人才 深入基層支農支教支醫;開通高層次人才和特殊人才職稱評審 “ 綠色通道 ” 。 四是技能 人才隊伍素質快速提升。 建立高技能人才庫, 定期組織企業開展崗位練兵比武活動,啟動並間年舉辦兩期 “ 體面勞動 · 技圓夢想 ” 職 業技能大賽。建立 國家級、市級 技能專家工作 室 8 個,兌現補貼資金 220 萬元 。 五 是 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創新 開 展 “ 渝港澳大學生交流實習活動 ” , 實 施 “ 千名優秀人才引進計劃 ” 。建立金山科技、再生科技等 6 家博士後工作站;強化高層次人才服務,建立高層次人才中心。

(四)勞動關係日趨穩定和諧。 “ 十二五 ” 期間,我區緊緊圍繞 “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促進勞動雙方協同發展 ” 的目標,有效維護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區內和諧 企業 A 級 192 家, AA 級 44 家, AAA 級 10 家。 一是強化宣傳。 堅持開展執法檢查專題宣傳、招聘會設點宣傳、敏感時期定時宣傳、服務窗口陣地宣傳和網絡媒介日常宣傳。 二是優化勞動爭議調處機制。 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 會 213 個,鎮街調解組織組建率達 100 %, 實現鎮街、園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全覆蓋,三方組織鎮街全覆蓋,累計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 件 1.21 萬件,結案率達 98 %;打造 “ 暖心、安心、省心、順心 ” 的 “ 四心仲裁院 ” ,累計為 1.21 萬名勞動者主張經濟利益 4.2 億元。 三是健全勞動用工監察基礎網絡。 全區網格監管中心、鎮街 舉報投訴站 “ 金保 ” 網絡全部聯通,區、鎮街、村居網格已具雛形,採集用人單位基本信息 6000 餘戶,為動態監察奠定堅實基礎。

(五)基礎能力建設再上臺階 。 “ 十二五 ” 期間,積極打造適應新形勢的學習型、和諧型、創新型、服務型人力社保隊伍。整合辦公場地,實現人力社保 “ 一站式 ” 服 務,解決了多年人力社保部門五處辦公,群眾辦事不便的問題。提升幹部職工素質,堅持優化服務,不 斷創新,區人才市場、區合管中心成功創建全市人力社保系統 “ 優質服務窗口 ” ,區合管中心被評為 “ 全國巾幗文明示範窗口 ” 。全區人力 社保工作多年均獲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年度考核一等獎,區人力社保局每年被區委 評為 “ 好班子 ” ,並榮獲 “ 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先進集體 ” 榮譽稱 號。

專欄 1 “ 十二五 ” 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 況

序號

指 標

2010年

基 數

“十二五”

規劃目標

2015年

完成數

屬 性

1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11.1

15

28

預期性

2

城鎮登記失業率(%)

1.68

< 2.8

1.71

預期性

3

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

83

94

94

約束性

4

城鄉醫療保險參保率(%)

95

96

96

約束性

5

專業技術人才總量(萬人)

4.55

8.00

8.10

預期性

6

技能人才總量(萬人)

9.34

24.20

24.30

預期性

7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結案率(%)

97

97

98

預期性

8

全區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

90

100

95

預期性

二、“十三五”時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機遇

展望未來發展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做好民生工作的支撐基礎沒有變,人力社保事業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從國家層面看, 黨中央、國務院大力實施人才強國和就業優先戰略,不斷推 進 “ 四個全面 ” 戰略佈局 ,深入實 施 “ 中國製造 2025” 、 “ 互聯網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助推經濟實現健康發展 ,為人力社保事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從市級層面看 , 國家 “ 一帶一路 ”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我市五大功能區域、兩江新區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為我市人力社保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 大的發展空間,為紮實做好就業、社保和人才等重點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從全區發展來看, 作為內陸開放高地核心區 、 都市功能拓展區、兩江新區核心區多重區域優勢疊加的渝北,將獲取更多政策優惠,集聚更多先進要素,吸引大量優質人力資源,為我區在創新和探索人才管理服務、社保制度優化、勞動關係和諧等方面提供更加廣闊的開放平臺。同時,中新(重慶)示範項目、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戰略、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也為區人力社保事業帶來了升級提質動力。高端裝備產業園、跨境電子商務全業務體系、大 數據產業園、貿易物流中心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 “ 渝北智造 ” 的建設,將形成優秀產業集群,利於本區不斷做大人才總量、開發綠色 崗位,促進人力社保工作可持續發展。此外,依法治國、依法治區的全面落實,進一步優化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的執法環境,也為維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堅實法律保障。

(二)面臨挑戰

一是就業壓力 依然 存在,結構性矛盾 日益 凸顯。 經濟新常態下,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互聯網 + ”等 新興業態 湧現 ,傳統 勞動力 密集型 企業用工 減少 ,新 形式 靈活就業增多 , 加之 區域經濟 發展 , “4050” 人員 和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期望值 較高 ,結構性失業 和 徵地 失業人員 增多 ,宏觀就業壓力依然存在。與此同時 ,近年招商力度加大,一批知名及配套 企業落戶 我區,急需 技術、 管理 等 高 端 人才和 大量 一線工人,而 轄區 未就業 人員因技能 、學歷等原因不能 勝任高端 職位,但又不願意從事一線 崗位 ,呈現 “ 招工難 ” 與 “ 求職難 ” 並 存 的局面,結構性矛盾 突出 。 二是 人才發展不能完全適應 區域發展 需要 。 新經濟形勢下,人才總量、結構和水平尚不適應人才強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 。 臨空產業集群發展對新興產業人才、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增強。但目前,我區專業技術人才、職業技能人才總量不足,高、中、初級結構與市場需求不匹配,人才供需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短缺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同時 ,幹部隊伍建設也存在一些短板,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尚有提升的空間,建立一套靈活高效的人事管理機制尤為緊迫。 三是社保基金可持續性壓力增大。 人口老齡化繼續加速使得傳統人口紅利不斷遞減,社保基金的擴面徵繳空間日益縮小,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的持續提高,社保基金負擔較重。同時,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企業要求減輕社保繳費負擔呼聲較高,社保基金面臨著降社保費率為企業減負和增加社會保障員工待遇的雙重壓力,可持續壓力增大。 四是勞動糾紛呈上升趨勢。 一方面 , 不同行業、不同勞動群體收入差距大,一線勞動者收入偏低,另一方面 群眾自我 保護意識和勞動維權意識提高,加之建築行業欠薪問題高發,農民工清欠長效機制尚未完善,勞動爭議案件逐年上升。加之經濟下行壓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欠薪、欠社保、規模裁員、經濟補償等引發的勞動糾紛呈上升趨勢,不利於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面對問題和挑戰,全區人力社保事業的發展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銳意進取的改革創新意識,搶抓發展機遇,開創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新局面。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及市委四屆十次全會精神、區委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 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中心目標,堅持 “ 民生為本、人才優先 ” 工作主線,牢固樹 立服務民生與服務發展並重 的 服務理念,努力實現就業質量明顯提升、社保能力明顯增強、人才隊伍更加壯大、人事管理更加規範、勞動關係更加和諧五大目標,形成與突出創新驅動、增進人民福祉、優化發展環境要求相一致,與渝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體系,努力促使渝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走在全市前列。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 服務大局 。 貫徹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城鄉統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人才 強區戰略,對接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充分發揮企業用人主體作用,完善 “ 高精尖缺 ” 人才、創新型人才聚集機制,改革人才評價體系,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加快建設西部人力資源強區,為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2. 堅持深 化改革 。 發揮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導性作用,打破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把深化改革與促進發展、調整結構與改善民生更好地結合起來,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制度供給,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改革重點精準發力,認真謀劃好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體制機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及勞動關係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措施,堅持問題導向抓重點、關鍵突破帶全局、結果導向求實效,通過改革釋放紅利,為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3. 堅持 創 新驅動 。 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推動人才與產業、技術、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養創新型領軍人才,更好發揮人才集聚引領作用,助推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健全政策、資金、平臺等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及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的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務,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4. 堅持 共享發 展 。 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的目標,堅持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原則,通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工資收入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促進就業質量和社會保障水平整體提升,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發展目標

1. 實現更 加充 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就業規模, 就業 結構更加優化, 就業 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城鄉 勞動 者就業創業能力明顯提升,就業質量穩步提高,就業局勢持續向好。到 “ 十三五 ” 期末,實現城鎮新增就業 27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3.0 % 以內。

2. 建 立更加公平可 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 持續 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 社保 經辦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保覆蓋面不斷擴大,社保待遇水平穩步提高 , 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續運 行。到 “ 十三五 ” 末,職工 “ 五險 ” 年均新增參保 3 萬人次以上 , 城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穩定在 95% 、 96% 以上。

3. 加快 建設西 部人力資源強區 。 依託 中國 (重慶)人力 資源產業園,做大做強人力資源產業,引導人力資源產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強化 人才服務, 人才發展政策體系更加完善,人才發展環境更加優化,人才規 模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到 “ 十三五 ” 期末,引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300 家以上,完成產值 300 億元,實現稅收 200 億元以上。專業技術人才達到 12 萬人,高技能人才達到 4.7 萬人。做好 招工工作, 為 重點產業 企業 保障用工 10 萬人 。

4. 健全法治 科 學規範的人事管理制度體系 。 全面提升公務員隊伍政治素養、專業水平、治理能力,努力形成敢擔當、作風正、工作實的精神面貌。構建符合事業單位特點和規律的人事管理政策體系,打造更為靈活高效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進軍轉幹部安置制度改革,自主擇業服務和隨軍家屬安置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5. 構建和諧 穩定的 勞動關係 。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去產能等給勞動關係帶來 的新變化,不斷完善勞動關係協調和矛盾調處機制,促進規範、維護公正,勞動關係保持總體和諧穩定。到 “ 十三五 ” 期末,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按期結案率達到 100%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達到 98% 以上,國有大中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保持在 98% 以上。

專欄 2 “ 十三五 ” 規劃主要指標達成目標

序號

指 標

“十二五” 期末基數

“十三五”

規劃目標

屬 性

1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數,萬人)

28

27

預期性

2

城鎮登記失業率(%)

1.71

<3.0

預期性

3

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

94

> 95

約束性

4

城鄉醫療保險參保率(%)

96

>96

約束性

5

專業技術人才總量(萬人)

8.1

12

預期性

6

高 技能人才總量(萬人)

3 .2

4.7

預期性

7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結案率(%)

97

98

預期性

8

全區大中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

95

98

預期性

四、主要任務

(一)推動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相結合的方針,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著力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有效應對失業風險,保持就業局勢穩定,努力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1. 深入實 施 就業 優先 戰略 。 把促進就業創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良性互動。 持續 推進就業結構優化,推動傳統產業就業為主向服務業就業為主轉型、就業為主向就業與創業相結合轉型、體力型勞動 就業為主向智力和技能型勞動就業為主轉型。緊抓市級開放開發平臺落戶渝北的契機,依託智能裝備產業園、人力資源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仙桃數據谷等產業佈局,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作用,圍繞結構調整和轉 型升級,多渠道開發含金量高、發展性強的就業崗位。

2. 持續 強化公共就業服務 。 繼續實 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政策宣傳落實,利用 “ 春風行動 ” 、 “ 就業援助月 ” 等專題活動契機,深入開展政策諮詢、就業指導、創業服務、務工法律信息諮詢等就業服務活動,引導勞動者自主就業,鼓勵大眾創新創業。積極順應 “ 互聯網 + 市場 ” 發展趨勢,完善 “ 一庫五平臺 ” 建設,推行 “ 線上線下 ” 相結合的就業服務方式,著力打造 “ 兩江人才 ” 就業服務品牌。實施城鄉一體化的就業失業登記管理制度,繼續開展重點企業用工監測和失業動態監測,做實就業信息系統和人力資源臺賬系統數據。持續開展充分就業社區、村創建工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基層就業工作示範點,擇優指導 社區( 村 ) 爭創 全國充分就業示範社區( 村 ) 。

3. 扎 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 圍繞區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大 力開展以大數據、物聯網、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 為重點的技能培訓。力爭每年開展職業培訓 2 萬人次以上。堅持以技能提升為目的,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廣技能培訓 “ 直補個人 ” 方式,構建 “ 政府推動、市場運作 ” 的工作模式;按照 “ 合法認定 — 品牌優先 — 寬進嚴管 — 依法退出 ” 機制,擇優認定培訓機構。出臺培訓項目管理辦法,規範培訓過程管理。突出重點群體技能培訓,積極打造家政服務、養老護理等渝北職業培訓品牌,推進家服行業職業化、規範化發展。根據創業需求開展針對性創業培訓,依託 “ 互聯網 +” 探索開展網絡創業培訓,逐步構建面向勞動者的終身職業培訓制度,全方位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4. 著力 抓好 重點群體就業 。 堅持 將高校畢業生、徵地農轉城人員、城鎮就業困難人員作為就業工作 的重點群體來抓。深入實施 “ 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 ” 、 “ 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 ” ,開展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和定製服務,完善就業見習基地管理機制,確保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不低於 90% 。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及時掌握徵地農轉城人員相關信息,完善徵地農轉城人員崗位補貼政策,鼓勵區內企業吸納農轉城人員就業。紮實開展“就業援助月 ” 、 “ 春風行動 ” 等系列就業主題活動,強化就業困難人員幫扶,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優化農村勞動者就業創業服務,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著力打造 “ 渝北月嫂 ” 家務品牌,積極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完善公益性崗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充分利用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和高校畢業生。

5. 努力推動創業帶動 就業 。 深化市級創業型城市創建成果,從政策、培訓、平臺、融資、環境等方面著手,逐步形成鏈條式、全過程的創業幫扶體系,爭創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大力開展創業沙龍、創業課 堂、創業大賽、創業典型宣傳等活動,著力打造 “ 創享渝北 ” 創業服務品牌,提升創業城市形象。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加大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力度,合理增加貼息資金投入,不斷優化貸款 審批流程, 健全部門、鎮街、承貸銀行、市擔保公司四方對接機制, 搭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平臺。 完善創業導師團隊,充實創業項目庫,定期開展創業活動, 對不同創業階段、創業業態和技能型創業者分類開展模塊式創業培訓,充分發揮創業導師指導幫扶作用。 出臺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法, 細化 創業孵化 獎補政策,指導 創業孵化基地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

(二)健全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堅 持 “ 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 ” 的方針,按照增進公平性、適應流動性、增強可持續性要求,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擴大覆蓋範圍,強化基金管理,提高服務能力,穩步提高待遇水平,形成覆蓋城鄉的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 系。

1. 完善社 會保險 制度體系 。按照國家和市級部署,貫徹落實 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規範個人賬戶的養老金計發辦法。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落實國家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制度改革政策,建立職工醫保門診統籌。落實國家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政策。用好失業保險基金結餘,更好地發揮預防失業和促進就業功能作用。

2. 擴大 參保 繳費覆蓋面 。 開展全民參保登記,推進各類單位和符合條件的人員長期持續參保,實現全區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 100 %參保。建立參保數據實時動態更新機制,促進未參保人員參保,促進未參齊險種人員參齊險種,促進斷保人員接續參保。強化擴面徵繳工作,健全 “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 激勵機制。繼續推行 “ 五險同保、一票徵繳 ” 模式,推進社保業務下沉到鎮街辦理,率先在全市推行社保業務 “ 同城通辦 ” 。城鄉養老保險、城鄉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 95% 、 96% 以上。督促企業及時足額參保繳費,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累計徵繳 40 億元。

3. 提高 社會保 障待遇水平 。 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水平。在國家和市級政策指導下,統籌建立兼顧各類參保人員的養老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適度提高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 養老金水平。完善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以及生育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嚴格依法開展工傷認定鑑定,推行 “ 先康復、後評殘 ” ,加強對定點醫療、康復、輔配機構的監管和領取定期待遇人員的生存情況驗證。

4. 提升社 會保障經辦管理服務效能 。 理順經辦管理體制,全面完成區社保局與區醫保中心機構整合。開展社保大 廳標準化建設,推行社保經辦 “ 綜合櫃員制 ” 和參保登記類業務 “ 一站式 ” 服務。 推進醫療、工傷、生育保險醫療服 務一體化管理。實施 “ 互聯網 + 社保 ” 行動計劃,推行網上社保、掌上社保、自助服務等業務經辦模式。推進金保系統功能完善和系統優化,擴大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範圍。加快社保業務檔案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社保卡全業務應用。加快實施社保個人權益告知工作。積極推進 “ 電子社保示範城區 ” 建設,創建全國人力社保系統 “ 優質服務 ” 窗口單位和建成全國社會保險標準化 “ 先行城市 ” 。

5. 加強社保基金管 理和監督 。 健全社會保障基金監管制度和預警監測機制,繼續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 革和居民醫保普通門診統籌工作,嚴控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完善對 “ 兩定 ” 機構的 “ 雙合同 ” 管理和評價考核,嚴格執行 “ 兩定 ” 機構違規實名通報和不定期約談制度,加大查處社會保險領域的欺 詐騙保等違法違規行為 , 確保社保基金安全平穩運行。

(三)建設西部人力資源強區

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為渝北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1. 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 度 。 全面 落實創新驅 動發展戰略,圍繞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人才需求,深入實施 “ 臨空海外英才計劃 ” 、 “ 臨空創新人才計劃 ” 、 “ 鴻雁計劃 ” ,出臺教育、衛生系統人才 引進暫行方法,開展赴 全國重點知名院校 “ 面對面 ” 現場招聘、 急需緊缺和高層次人才考核招聘等活動 。發揮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功能,推行 “ 產業 + 項目 + 團隊 ” 的引才形式,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及團隊。 “ 十三五 ” 期間,引進具備良好專業素質和豐富海外工作經驗的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 1000 人 , 引進適應區域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 1000 人。

2. 不斷優化 人才服務工作 。 選拔 推 薦拔尖人才參加國家級、市級 “ 突貢專家 ” 、 “ 千人計劃 ” 、政府津貼等榮譽評選。支持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科研院所申報國家級和市級博士後工作站。加強與區歐美同學會的聯繫,支持留學人員回渝創辦企業。強化社會人才檔案管理服務,按照 “ 集中統一、分口管理 ” 原則,適時分步推進社會人才檔案數字化建設。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專家庫,繼續做好高技能人才統計擴面工作,並做好區內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慰問工作,研究制定技能人才培養激勵政策。暢通非公有制企業與社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渠道,做好非公企業人才職稱評審工作。

3. 加強專 技、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 結合區內發展定位和產業規劃佈局,打造一支以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普通技能工人為基礎的人力資源隊伍。全面推行 “ 全科醫生 ” 特崗計劃;實施 “ 落葉歸根 ” 工程,名師、名校長工程,堅持區內培養和區外引進兼顧,不斷加強教育衛生專技人才隊伍建 設。實 施 “ 巴渝工匠 2020” 計劃,推進技師培訓項目,完善高技能人才信息庫,依託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鼓勵企業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活動,定期舉辦渝北區 “ 技圓夢想 · 體面勞動 ” 技能人才大賽,大力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

5. 全力保障重點企業用工。 堅持社會招聘 、蓄水池和預備制三級 招工保障機制。完善區級應急儲備補貼、“蓄水池”補貼等優惠政策,構建全方位綜合性的用工政策體系。強化招工平臺建設,建立信息化的人力儲備數據庫;設立市外招募點,向周邊省市延伸招工 網絡 ;開設定向培養班,為企業量身“人力定製”;建立社會工“預備站”, 解決企業短期用工需求。 健全招工辦、企業、學校、人力資源機構四方合作機制,引導企業科學用工,高效管理,提升員工穩崗率。

(四)不斷提高人事制度管理科學化水平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深入實施公務員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創新管理機制,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

1. 落實事業單位 人事制度 改革 。繼續深入貫徹《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推進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合同制度入軌運行。按照統一部署,適時開展事業單位職員制度改革。完善事業單位人員公開選聘、考核獎懲、辭退解聘等管理制度,推動事業單位人才流動渠道建立。推廣人事管理信息系統,啟動事業單位(機關工勤)人員基礎數據採集工作,提高人事管理規範化、科學化水平。按照中國特色退役軍官安置制度改革的統一部署,妥善做好軍轉安置工作,確保企業軍轉幹部總體持續穩定。

2. 落實機關 事業單位工資制 度改革 。按照國家和市級部署,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 人員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和地區津貼制度的優化。協助探索建立適應分類管理要求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和獎金制度。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管理,逐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3. 落實公 務員管 理制度 。提升公務員招錄工作規範化和科學化水平。完善公務員流動機制,實現區 內公務員良性流動。完善公務員職務管理機制,堅持 “ 陽光招考 ” 和科級以下領導職務任職備案制度。穩步推進實施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解決基層公務員晉升難題。健全考核獎勵機制,強化 公務員日常考核力度,做好公務員獎勵審核申報 ,激發公務員幹事創業活力。推進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深化爭做 “ 人民滿意公務員 ” 活動,提高公務員隊伍的道德素養和業務能力。

(五)著力構建新時期和諧勞動關係

堅持促進企業發展與維護職工權益並重,健全勞動關係法規體系和協調機制,強化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和協調化解,加大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提高勞動關係的穩定性,切實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者體面就業。

1. 健全勞動關係 源頭預防機制 。加大勞動關係三方聯動平臺建設力度,整合工會和企業代表力量,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係重大問題。深入推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推進和協助集體合同制度攻堅計劃,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擴大覆蓋面。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嚴格監督企業勞動 合同簽訂率和履行質量,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勞動規章制度,著重加強對勞務派遣用工的監管,到 “ 十三五 ” 末,大中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 98 %以上。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的動態管理,增強企業依法用工意識和提高職工依法維權能力。

2. 健全勞動關 係爭議調處機制 。堅持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工作方針,推動建立企業內部勞動爭議協 商調解機制,推進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加強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硬件建設和能力提升。推動勞動關係和諧工程,建立區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和行業調解委員會 ,推動鎮街調解組織建規範、綜合服務中心建窗口、企業調解組織建 隊伍,提升爭議調解的專業化水平,力爭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達 9 8 %以上。健全完善集體爭議預防和應急處置機制,完善應急預 案 , 及時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建立健全違法行為預警防控機制,完善多部門綜合治理和監察執法與 刑事司法聯動機制,加大對非法用工尤其是大案要案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使用童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違法犯罪行為。創新模式,實行建設 施工項目工傷保險實名制參保,有效解決農民工工傷維權 難 題。

3. 提升勞動保障法治 化建設水平 。抓好案件下移工作,加強對基層調解組織和勞動關係協調員的工作指導,強化調解力度、創新工作方式,提升鎮街調解組織工作水平。探索分庭建設,確立案件處理標準,深化辦案模式改革。提升監控力度和辦案透明度,逐步實現對用人單位的動態監管 並按網絡程序處理勞動保障監察業務,形成全過程監控、全方位覆蓋、分類管理的新型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機制。推行勞動保障監察 “ 兩網化 ” 平臺開發工程,強化平臺辦案。

專欄 3 人力社保 “ 十三五 ” 重點項目

1. 臨空海外英才計劃。圍繞經濟示範區建設,深入實施“臨空海外英才千人計劃”,出臺《渝北區引進臨空海外英才千人計劃實施辦法(試行)》及相關配套文件,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汽車、金融、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和智能裝備、雲計算、大數據、現代物流、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向全球引進1000名左右 , 具備良好專業素養和豐富海外工作經驗、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熟悉國際市場運作的海外人才及其團隊,努力把渝北建成創新創業活動活躍、海外人才嚮往匯聚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2. 臨空創新人才計劃。 根據渝北區重點產業發展需要,引進適應區域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1000人。

3 . 社保卡應用工程。 推進 社會保障卡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全業務領域應用,構築“用卡軌跡圖”,以社保卡建設為切入點,逐步將各項社會保障業務納入社保卡信息系統管理,實現社保卡金融功能應用,為社會保障對象提供規範、便捷、高效的服務。“十三五”期間落實推進社保卡應用工程目標。

4. “金保系統”網絡建 設。 完善社會保 障經辦網上申報與查詢系統,提供檔案查詢服務,實現“一點登陸、多項服務”。完善“金保系統”網絡和統籌管理,搭建“區、鎮街、村居”三級經辦平臺。

5. 勞動關係三方聯動平臺。 區人力社保局、工會、企業代表組織(區經信委、區商委、區工商聯、區工業企業聯合會)三方聯動,通過定期開展座談會或經驗分享活動等形式,建立平等對話機制,及時溝通並解決勞動爭議問題,協調各方利益。 “十三五”期 間在三方聯動機制下,共開展座談會10場,舉行經驗分享活動10次。

6. 勞動關係和諧工程。 強化與區司法局的協作,共同在我局設立渝北區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聘請調解員從事勞動爭議案前調處工作,定期發佈勞動糾紛成功調解案例。強化與行業協會的聯動。 “十三五”期 間聘請專職調解員3名,兼職調解員10名,有效調解勞動爭議案件1200 件 。

7. “兩網化”平臺 開發工程。 在建成 的“兩網化”平臺 基礎上,加大用人單位信息數據的採集錄入,發揮基層網格預警作用,對企業實行分類監管,重點監控;推行兩網平臺辦案,提高辦案效率和透明度。 “十三五”期間 用人單位信息數據採集8000餘戶,實現兩網平臺辦案300件。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強化規劃落實,建立各司其職、相互支持的實施體系。健全目標考核,完善規劃實施情況監測、評估和績效考核機制,各部門加強監測評估能力建設,強化跟蹤分析。健全統計調查管理體制,建立統計數據採集應用體系,針對重難點問題進行動態監測,保障工作有序進行。

(二)加強資金投入管理

加大財政投入人力社保工作力度,明確資金投入領域、範圍、 項目、額度、方式,調動社會力量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渠道籌資機制。以加強專項資金管理為監督重點,打造創新性專項服務,綜合運用政府採購等監管手段,保障各項專項資金運行安全。

(三)加快專業管理隊伍建設

按照職責明確、上下貫通、關係順暢、運作協調的要求,優化專業管理隊伍結構。完善教育培訓體系,不斷提高專業管理人員依法行政意識和專業服務能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健全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進一步推行權力運行清單管理,落實陽光政務,打造“忠誠、乾淨、擔當、實幹”的專業管理隊伍,切實承擔起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的重任。

(四)強化平臺技術支撐

1. 健全完善 就業信 息系統 。 創新 “ 互聯網 +” 服務,升級智能招聘服務系統,進一步開發利用人力資源基礎臺賬。開發檔案查詢、調閱、分析功能,推進檔案管理信息化,逐步建立服務對象電子檔案。

2. 構建數據 監測 評估系統 。 藉助 “ 兩網化 ” 平臺和互動交流平臺,建立網絡輿情快速監測預警系統。定向採集和智能分析,提供輿情信息檢索、熱點信息發現、熱點跟蹤定位、敏感信息監控、輔助決策支持、輿情實時預警等多層次、多維度的服務。

3. 推進標準化建 設 。 一 是窗口標準化。按照 “ 易辨識、易操作、易推廣 ” 的便民服務理念,大力推行服務窗口標準化建設。二是仲裁標準化。以深化四心仲裁院為基礎,以 “ 快立、快辦、快結、辦好 ” 為原則,穩步推動仲裁流程、制度、文書等標準化建設;以推廣調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辦案硬件設備設施,推行數字化庭審。三是服務標準化。進一步細化人力社保公共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監督投訴、經費保障等的具體標準,提升基層平臺服務水平。

公開方式: 公開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6月23日印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