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億銀行資產大撤退,想從銀行拿錢更難了!

200萬億銀行資產大撤退,想從銀行拿錢更難了!

一旦銀行大規模縮表,就不再是錢少錢貴的問題,而是錢消失了沒有了。這就好比病危的時候需要輸血,沒血了那就只能等死。

無論你是鉅富還是貧民,總要和銀行打交道。存款、貸款、買理財,錢來錢往都會流向銀行。

大家有沒有好奇過:銀行到底有多少錢呢?

根據央媽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4月底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的資產剛剛超過200萬億元大關。

銀行手握200萬億資產,幾乎掌管著我們每個人的財富。萬一這200萬億有什麼風吹草動,自然也會影響我們每個人的錢袋子。

而眼下,這200萬億資產正迎來巨大考驗。

200萬億銀行資產大撤退,想從銀行拿錢更難了!

1流動性緊箍咒

5月25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給銀行200萬億元資產戴上緊箍咒。

簡單地說,就是為了防止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也就是為了防止銀行出現不夠錢用而影響正常的業務開展。

管理辦法長篇大論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告訴銀行一句話:

流動性很重要,流動性很重要,流動性很重要。

為了讓銀行能夠記住這句話,管理辦法扔出了一大堆流動性監管指標,包括流動性比例、流動性覆蓋率、流動性匹配率、流動性覆蓋率和優質流動性充足率。

這些專業術語看似很高大上,但目的也只有一個:通過各種指標對銀行資產進行等級劃分,以此來確定銀行的流動性風險。

那怎麼來劃分等級呢?其實也很容易理解:期限越長的資金等級越高,流動性風險越小;期限越短的資金等級越低,流動性風險越大。

大家想想就能明白,期限長短影響資金的穩定性,就像餘額寶各種限額一樣,就是未來拉長資金進出的期限,保持流動性的穩定。

有了衡量流動性風險的指標,監管自然就會對銀行流動性風險有具體要求。

根據指標不同,銀行最晚在2020年之前達到全部要求。

200萬億銀行資產大撤退,想從銀行拿錢更難了!

2

銀行縮表時代

現在,有多少銀行可以達到流動性標準呢?

根據天風研究院的測算,至少存在一半的可能性,使得多數銀行無法達到銀行流動性標準的要求。

短時間整改難度太大,銀行的問題比想象中嚴重多了。但是新規已經正式落地,不達標銀行最終還是難逃整改的命運。

擺在銀行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增加存款滿足流動性要求;另一條路就是縮減對外貸款投資,減少流動性需求。

對銀行來說,增加存款無疑是最優選擇,但現實情況卻很艱難。

央媽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國居民存款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

但自2010年開始,居民存款增量逐漸下降。甚至在2017年年底居民儲蓄存款增長率為負,各項存款餘額的同比增速降到了自197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個人儲蓄存款降幅更為驚人,居民的儲蓄率由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在今年第一季度,四大行和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個人存款中的儲蓄存款餘額出現了負增長。

很顯然,銀行存款邁入負增長時代,想要靠拉存款增加優質流動性,對銀行來說太難了。

這也就意味著,銀行只能選擇收縮這條路,專業的表述就是:縮表。

事實上,銀行縮表已經開始。今年一季度,張家港行、中信銀行、貴陽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5家銀行主動縮表,資產規模合計縮減達1112.44億元。

什麼是縮表呢?用大白話來講,就是砍掉業務。

打個比方,一家銀行本來有房貸業務,貸出去很多錢,沒辦法達到流動性要求,一咬牙把房貸業務給停了,自然就降低了流動性壓力。

根據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一季度,26家上市銀行資產增速繼續走低。

資產增速持續走低,已經成為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等中小銀行的共同趨勢,更多的銀行也正在縮表的邊緣試探。

200萬億銀行資產大撤退,想從銀行拿錢更難了!

3資產大動盪

銀行縮表不是一件小事。

2017年10月,美國央行美聯儲就宣佈進入縮表的週期。

美聯儲縮表意味著要收回貨幣,銀行要收縮戰線。

美聯儲歷史上進行過6次縮表,絕大部分縮表都對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其中一次還造成了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

為什麼縮表的影響這麼大?一個國家的經濟,離不開銀行,離不開信貸,也離不開錢,如果銀行收縮戰線,後果可想而知。

就拿中國的銀行來說,200萬億元資產幾乎都是貸款、投資這些和經濟活動相關的資產。

一旦銀行大規模縮表,就不再是錢少錢貴的問題,而是錢消失了沒有了。

這就好比病危的時候需要輸血,血少血貴還能想辦法,但如果沒血了,那就只能等死了。

大家肯定要問:為什麼監管要把銀行逼上縮表這條路呢?

原因其實講過很多次,外有美國加息內有債務危機,所有的金融危機都是流動性危機,如果不提早防範流動性風險,最後一定會死於流動性危機。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通過流動性新規可以阻擊金融機構“資金空轉”的遊戲,迫使銀行迴歸存和貸的本源業務,從而讓錢流向實體。

兩害相權取其輕,眼下的縮表總好過日後的暴斃。

那麼,銀行200萬億資產大動盪對我們又有什麼影響呢?

1、流動性很重要,流動性很重要,流動性很重要。

別把這句話當成玩笑,如果銀行持續縮表,當你需要貸款用錢的時候,你會發現銀行根本沒有貸款額度給你。

特別是現在的貸款主要又是房貸為主,如果監管想要把有限的資源優先分配給實體經濟,房貸會成為被持續擠兌的對象。

2、資產價格波動加劇,投資風險上升。

銀行縮表意味著大量資金撤退,而資產價格與資金體量密切相關。當資體金量不足以支撐資產價格時,那麼資產價格就會暴跌。

今年以來,債市不斷爆雷就是很明顯的例子,股市也是一樣,動不動就暴跌。

3、中小銀行日子越來越難過。

流動性新規總體上鼓勵銀行迴歸傳統存貸業務,提高存款佔比和貸款佔比。

相比大銀行,中小銀行拉存款沒優勢,沒有大量存款支撐,貸款自然更沒有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可以看到,今年以來結構性存款利率飆升,這無疑是中小銀行的救命稻草之一。

問題是通過高息攬儲,必然會推高貸款利率,否則利率倒掛,銀行只能忍受虧損。

因此,高息攬儲顯然不可持續,中小銀行在監管和大銀行的夾擊之下舉步維艱。

一些通過中小銀行輸血存活的非銀機構,比如一些小信託小基金風險加大,隨時都可能會渴死。

另外,想要進銀行工作或者已經在銀行工作的年輕人,你得好好考慮一下,如今銀行躺著掙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不再是金飯碗,銀行裁員潮可能正在來的路上。

——菜鳥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