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圈,慢公司積木盒子會笑到最後?

以登陸美國的幾家知名現金貸、P2P公司——趣店、拍拍貸等——股價持續低迷為標誌,“Fintech”這個新名頭給中國的網貸平臺帶來的好運加持,似乎還沒到2018年就失效了。

近期,又有兩類新聞暗示著屢遭打擊的網絡借貸行業,將再次遭遇了行業風雨洗禮。

第一個,是包括美國P2P名宿在內的各網貸平臺紛紛發佈財報,或有驚人壞賬曝光,或有股價再探歷史新低。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本身反映出,網貸行業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之中仍在步步驚心。

第二個,是網絡借貸平臺備案箭在弦上,這意味著自2016 年 8 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另一隻靴子終於要落地,備案也被業內人士形象稱為網貸行業的“大限”。並且有信息顯示,未來出臺的備案制度,並未對老牌網貸平臺有明顯傾向優勢,“誰都要脫層皮”,這引起了整個行業的惴惴不安。

在行業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時刻,資歷中段位的積木盒子的經營數據開始引起業界注意,其深耕多年的某些理念也在大浪淘沙的時刻開始閃現光環。

在網貸行業的大朗淘沙中,積木盒子會笑到最後嗎?

壹·看得見的合規與盈利

說積木盒子“資歷中段位”,是因為從創業時間上看,創始人董駿2013年8月開始創業的時間並不算早,中國的早期P2P創業公司拍拍貸在2007年便已經誕生,而Lending Club聯合創始人蘇海德在2013年3月份回國創業後,截至10月份便拿到了兩輪融資;而從背景上看,比起背靠平安集團的陸金所,背靠玖富集團的玖富普惠、悟空理財,以及已經上市積累豐厚資本的二三四五,積木盒子更像是“平民創業”的網貸平臺。

但是,在始於2015年末e租寶事件爆發之前、持續至今的數輪行業整頓的驚濤駭浪過後,在合規與盈利——這兩個決定網貸平臺生存的最關鍵指標上,積木盒子已經做出了平衡了。

從各種流出信息看,網貸行業備案,其實相當於用發準牌照的方式強迫網貸平臺合規。這涉及不得設資金池、不得自融、不得自我擔保、不得線下拉客、不得從事資產管理、不得多頭借貸、第三方資金存管等諸多合規紅線。

2015年年底之前,中國的網絡借貸市場已經形成當年“千團大戰”的局面,但經過數論嚴厲整頓,據相關數據統計合規平臺已經降到1000家以下,而且數字還在減少。

拋開存在欺詐嫌疑的公司不提,在等待備案的這幾百家網貸平臺裡面,存在或曾經存在過問題的不少,其中不乏大體量的明星企業、含著“金湯匙”誕生的機構以及已經登陸二級市場的領跑者。被監管部門點名整治、大面積資產違約、高壞賬低利潤等新聞不時敲擊著業界的神經。

在這些事實面前,必須承認,“高利潤覆蓋高風險”是網貸行業近年來井噴過程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這個背景之下,相比更像一個慢公司的積木盒子,則顯得更“中規中矩”。

在網貸之家最新的國內網貸平臺綜合指標排名中,合規指標80分以上的僅有18家,積木盒子排名第5。

網貸圈,慢公司積木盒子會笑到最後?

實際上,在2018年的行業現狀中,積木盒子可以稱得上是信批詳盡的網貸公司之一。這一點從其經常在官網發佈的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上就可以看得出來。除了盈利數據等上市公司才有義務披露的核心數據,其他網貸經營數據應有盡有。同時,積木盒子會詳盡披露借款人信息、借款用途、還款來源、涉訴情況、歷史逾期情況等關鍵項目信息。而做到這一點的網貸平臺是很少的。這可能與創始人董駿的華爾街投資組合經理的出身有關。

網貸圈,慢公司積木盒子會笑到最後?

積木盒子官網可直觀的經營報告

網貸圈,慢公司積木盒子會笑到最後?

積木盒子官網即時披露的業務比例及風險評估報告

“浪潮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在強監管成常態的背景之下,合規是後監管時代網貸企業生存的關鍵詞,另外一個讓行業和用戶看得見的關鍵詞,則是盈利。

在本文開始提到,美國網貸上市名宿的日子也不好過。2月28日,Lending Club的股價下探到史上最低的3.09美元,市值跌破13億美元。行業領袖Lending Club如此,毋庸說on deck等更小的P2P網貸平臺了。

再看積木盒子披露的經營數據,其在2017年12個月月融資總和達到190.69億,貸款餘額68.8億元,雙雙超過 Lending Club在2月28日的市值。而根據積木盒子披露的《2017年經審計的財報》和董駿的採訪報道,積木盒子和其集團在行業震盪的2017年都已經實現了全年盈利。

貳·看不見的資金前端與資產後端運營

一家合規的網貸平臺,其商業模式的兩端是前端的資金端,也就是貸方;以及後端的借方,也就是小微企業以及消費級借款人。

一些網貸平臺上市被外界質疑的軟肋之一,是缺少資產端業務。而這一方面,正是積木盒子及其母公司積木拼圖集團深耕多年的領域。

實際上,積木盒子在前端獲客上一直比較剋制,在董駿看來,靠補貼獲取的用戶並不能成為平臺的壁壘。他的原話是:“這只是一個資金和資產對接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沒有秘密的,也沒有足夠的壁壘,所以,我們希望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拓展。”

在董駿看來,積木盒子和積木時代構建的是積木拼圖集團的普惠金融閉環:用積木時代解決資產發掘和管理,積木盒子實現風控和交易撮合。

在網貸大潮在強監管之下開始退潮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積木拼圖集團的這種高投入自主開發資產端,並同時提高風控能力的模式已經開始顯露了成效。這種模式翻譯過來,就是積木拼圖集團介入到借貸主體的業務環節,準確把握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並由此給出精準、定製化的風險評估數據。

這種模式在前幾年曾受過質疑,道理似乎很簡單:網貸公司是“催收外包,兩邊不見人,躺著賺錢”的輕資產運營模式,積木拼圖集團卻為何把自己搞“重”?

而時過境遷,在我們從一些行業名宿案例的回溯分析中,便可知曉華爾街出身的董駿,在創業之初就為積木拼圖集團選擇的這條前後端並重的發展路線,在行業退潮後開始顯現出了效果。

剛才講過,在董駿看來,靠補貼獲取的用戶並不能成為平臺的壁壘。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作為資金前端——積木盒子的產品效率低下、沒有吸引力。

一個筆者新的觀察是,在資產後端的積累開始發揮效果之後,資金前端的積木盒子也得到了可觀的助力。

此前,很多觀察者與分析師都指出,網貸的資金端獲客模式其實就是“電商模式”,即在較長時間內用廣告與平臺補貼,來“燒錢”獲取客戶。

這種趨勢在2017年達到了頂峰。去年《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之時,超過一半的插播廣告被網貸公司佔領。

但是,作為一名資深互聯網理財客戶,筆者觀察到,在2018年,大量知名的網貸平臺的理財產品利率都出現了幅度不小的下調。

網貸圈,慢公司積木盒子會笑到最後?

以玖富集團旗下的悟空理財為例,其去年10月份之前,理財產品的利息處於行業較高水準,筆者也購買了其年化收益10.5%的12月期理財產品,悟空理財還在10月末推出過慶祝玖富成立11年的年化11%的12月期理財。但隨後其平臺上的理財產品利息便大幅下調。目前,對應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只有8.5%,筆者投資過的愛錢進、拍拍貸等其他平臺也大抵如此。

而再看之前沒有做廣告推廣的積木盒子在2018年的表現:其8月期產品的年化收益就已經超過了其他平臺的12月年化收益。而且,積木盒子的新手專享產品是“4個月理財期+封頂10萬+年化收益9.6%”,新用戶的頂格投資收益,是其他家“1個月期限+封頂1萬+年化收益10-12%”的10倍不止。

考慮到積木盒子和積木拼圖集團已經全年盈利,又不存在衝刺上市拉昇數據的需求,其資金前端的這種上升勢頭,應該是得益於資產後端深耕多年後開始發力的助推。

叄·結語

脫去“Fintech”的新衣,在網貸行業過山車般劇烈起伏之後,不合規的平臺與業務快速膨脹的平臺都出了問題。

網貸的潮水開始撤退。這個時候,不謀於眾、4年來在不停強調“金融的本質是對資產進行風險定價”的董駿、積木盒子與積木拼圖,似乎正在向互聯網金融,抑或Fintech的舞臺中央移步。

這是慢出了節奏,慢出了風格。

誰會笑到最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