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向母亲磕三个响头竟是因为这!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的农民家庭,乳名“十斤娃”。从小家境贫寒, 13岁时就到窑厂开窑采煤。1937年,地质学家在老君庙发现干油泉,玉门油矿成立。王进喜在矿上做了长工,干些运煤、搬石、铲砂的重活。1949年玉门解放,油矿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就这样,王进喜成为了新中国新一代的钻井工人。

“铁人”王进喜:向母亲磕三个响头竟是因为这!

(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漫画《王铁人的故事》)

王进喜出生在旧社会,家境贫寒,家里穷到什么程度呢?他六岁就开始牵着双目失明的父亲上街乞讨,过着露宿街头的日子,几乎就没吃过饱饭。八岁开始给地主放牛,15岁的时候被送进了玉门油矿做长工,经常挨打。

“铁人”王进喜:向母亲磕三个响头竟是因为这!

虽然由于条件所限,王进喜没有读多少书,但他称为钻井工人后干活肯卖力气,肯钻研,人又聪明机敏,很快就成为了业务能手。1956年,33岁的王进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提拨为钻井队的队长。在他的带领下,钻井队月钻井进尺5009.3米,创造了当时全国最高纪录,荣获了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

“铁人”王进喜:向母亲磕三个响头竟是因为这!

(王进喜在油田钻井)

建国初期,国内仅有的几座小油田每年的产量只有390万吨,而全国对石油的需求却高达1000万吨。由于部分西方国家对华的经济封锁,进口原油也极其有限,因此当时的中国被称为“贫油国”。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石油、需要大油田。

“铁人”王进喜:向母亲磕三个响头竟是因为这!

(建国初期由于缺油,北京街头常见这种气包车)

1959年,石油工业部向党中央汇报了一个好消息,在松辽平原上勘察到了一处大型油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听了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高兴,当即决定,将这片油田正式命名为大庆油田,并组织松辽石油会战,准备派出最优秀的石油团队,尽快开发这片油田。


王进喜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大庆的。他当时是玉门油矿管理局的一名基层钻井队队长,听到玉门要竞选精兵强将,参加松辽石油大会战的消息,他马上报了名。

“铁人”王进喜:向母亲磕三个响头竟是因为这!

(松辽石油会战动员大会)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那时,三年自然灾害到了最严重的时期,甘肃是重灾区。王进喜回家告诉老母亲说要去参加松辽会战,母亲担心地说,你走了,全家9口人可怎么吃饭啊!


王进喜告诉母亲说,这次会战是一场大仗,关系到国家命运,非同小可。看到儿子非去不可的决心,母亲只好点头默默地流着眼泪。随后,王进喜跪在地上,向母亲磕了三个响头,就这样,王进喜带着在玉门油矿培养出的37位钻井队精兵强将出发了。

“铁人”王进喜:向母亲磕三个响头竟是因为这!

(松辽石油打会战打响后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1960年3月25日,王进喜带着37名工人,坐了10天的火车来到这里,下车后,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了一惊。头顶青天,脚踩杂草,大漠荒原,远处有一座只有十来户村民的小村子,除此之外,这里可以说,再没有什么别的看得见的东西了。


这片还没有开发的大草原,没有像样的房子,更没有足够的粮食。然而下了火车,王进喜一没有问吃、二没有问住,而是说出了非常有名的三句问话。哪三句呢?一问钻机到了没有、二问井位在哪里、三问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王进喜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快开始采油工作。

“铁人”王进喜:向母亲磕三个响头竟是因为这!

(王进喜在大庆)

因为路上运输的不便,钻井设备还得十多天才能到,而这段时间里,王进喜也没闲着,组织钻井队员学习毛主席《实践论》和《矛盾论》,通过学习,王进喜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他对大家说:“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并且喊出了那句经典名言,“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铁人”王进喜:向母亲磕三个响头竟是因为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