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及风险特征分析

一、 行业发展趋势

通航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低空空域开放政策松动有望逐步打开市场空间。2016 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深化通航改革的元年,相应顶层设计的出台以及之后可预期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跟进,将有力的保障了通航产业的发展。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及风险特征分析

1、通用航空产业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家高度重视通用航空行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通用航空综合改革,加强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改进通用航空监管,创造有利于通用航空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 2012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 2020 年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规模化发展,飞行总量达 200 万小时,年均增长 19%”。2016年颁布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取消了原有的筹建认可环节,降低了企业自有航空器,取消了购置航空器自有资金额度的要求等降低了企业准入条件,大大降低了企业准入条件,将加快促进航空服务业的发展。

从整个产业链的联动来看,首先,通用航空运营企业业务增长迅猛,运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将会产生对飞机的需求,国产飞机的销售和国外飞机的进口数量将会快速增长;其次,通用航空运营企业生产任务的增加和机队规模的扩大,将会拉动培训、维修、租赁等运营支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最后,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大量增加对空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机场相关配套设施的升级与建设,整个通航产业链的发展增速将提高,产业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2、通用航空产业结构将继续优化调整

根据 2017 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2016 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通航全行业完成生产作业飞行 76.47 万小时,比上年下降 1.9%。其中工业航空作业完成 8.29 万小时,比上年下降 3.0%;农林业航空作业完成 5.10 万小时,比上年增长 21.3%;其他通用航空飞行 63.08 万小时,比上年下降 3.2%。从该组数据中可见,工业、农林业等通用航空传统服务的飞行时长、发展增速远低于应急救援、医疗救助、海洋维权、私人飞行、公务飞行、飞行培训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目前受低空空域管制放松,通航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因素的影响,私人飞行、公务飞行等新兴业务预计将继续高速增长,通用航空产业结构将继续优化调整。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及风险特征分析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通用航空产业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二、产业风险性

1、行业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服务行业还刚刚起步,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提供应有的支撑。发展通用航空,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通用航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是改革空域使用和机场建设等方面的审批制。以国家立法明确空域的性质、管理与使用,按机场类别制定机场建设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大政府对通用机场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通用航空服务业是一个政策性较强的行业,行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等法律法规的限制,尽管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通用航空业的发展,但相关法规制定、服务保障措施建设滞后于发展规划,将给通航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政策风险。

2 、运营风险

通航业的业务特征和政策监管要求决定了通航企业存在如下的运营风险:首先,行业对安全飞行的要求极高,出现安全事故后将对公司的声誉和持续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并增加了包括保持航空器适航性、提高航空器操作人员素质、完善飞行前和飞行过程中的定位、沟通技术等运营成本;其次,通航飞行计划需要取得空军和民航局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受天气、军方活动、空中管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年度飞行计划无法得到精准的执行,影响企业经营销售计划的制定和目标的实现。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及风险特征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