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华夏第一都

临汾因尧都平阳而有“华夏第一都”美誉。早期平阳城位于汾河西岸,今尧都区金殿镇一带,也是汉刘渊“大筑金城”之国都所在。现临汾市区由北魏所筑白马城发展而来。三国魏正始八年(247)置平阳郡,统辖汾北10县。西晋末年,汉刘渊在此建都。北魏为晋州治,隋、唐为晋州或平阳郡治,北宋为平阳府治,金为河东南路治,元为晋宁路治,明、清为平阳府治。民国初,市域属河东道。民国37年(1948)5月临汾解放后,1949年2月为晋南专区驻地,1970年5月为临汾地区驻地,2000年8月撤地改市。是临汾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晋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卧牛城

早期的白马城规模不大,隋代向南扩至铁佛寺一带。唐“安史之乱”后在城墙东北角埋入铁卧牛一只,是为“卧牛城”来历。唐开元年间(713-742), 扩城筑墙,拓展至明清规模。城垣周长6797米,高15米,有城门4座,敌台8座,窝铺97座,堞垛1584个。城内建有平阳府署、府文庙、钟楼、鼓楼、关帝庙、临汾县署、铁佛寺、平阳贡院、晋山书院等。后因战乱、改造等原因,除西北部分残存城墙、铁佛寺、鼓楼基座外,多数毁匿。1949年建城区,面积3.8平方公里。

平阳——华夏第一都

鼓楼

花果城

1949年,市区只有鼓楼东、西、南、北4条街道,鼓楼东大街栽刺槐440余株。20世纪70年代中期,临汾成立绿化队,实行花果树上街,栽植柿树、梨树、苹果、核桃、石榴、红果、葡萄、猕猴桃等,形成独特景观。1982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以《黄土高原花果城》为题报道,使花果城成为临汾对外的一张名片。

平阳——华夏第一都

20世纪80年代的花果城

现代新城

2000年临汾撤地建市后,市政府相继实施滨河东路建设、108国道改线东移、汾河生态治理、涝洰河治理、标准化公厕建设等重大工程,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34.3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41.24平方公里。2015年,临汾市加快绿色生态改造,实施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更新等工程,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1平方米。2016年启动17项重点城建工程,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快速完工,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6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1.14%。同时,以尧都华表、威风锣鼓雕塑、鼓楼南北街1-10龙壁为代表的城市雕塑,以标准化卫生间为代表的公厕文化,极大提升了临汾城市品位。

平阳——华夏第一都

解放路街景

平阳广场 位于平阳街和解放路交会处南侧,跨原临汾旧城东护城河。1977年初建西广场,1999年扩建。2000年建设东广场,设计建造全省首座大型“新世纪”彩钢雕塑和全国首座“2000年纪念壁”。

平阳——华夏第一都

平阳广场

鼓楼广场 位于鼓楼东北方,2003年10月建成,面积13328平方米,其中花岗岩地面9780平方米,绿地、花池3548平方米,建音乐喷泉、水幕投影、雕塑,置健身器材,为市内标志性公益广场。

平阳——华夏第一都

鼓楼广场

古城公园 位于城西北角古城墙外侧,面积19.6公顷。2010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中大街西人工湖游赏区、山林活动区和民俗文化区。2012年5月开工中大街以东二期工程,当年11月竣工,形成古城雄姿、鼓舞雕塑、卧牛碑亭等主要景观。

平阳——华夏第一都

古城公园鸟瞰

汾河生态公园 南至平阳大桥南3公里,北至屯里大桥,长11.2公里,东至滨河东路,西至滨河西路,宽950米,总面积10.6平方公里。2009年5月实施河道清淤蓄水、生态建设等园林景观工程,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生态景观,成为城市的绿肺、临汾的客厅。

平阳——华夏第一都

汾河生态公园

乔李民航机场 位于乔李村北2公里处。1959年3月由国家民航局兴建,1959年9月1日通航,1960年11月停飞。2010年9月经批准由临汾市人民政府进行复航建设。机场占地总面积2086亩,按4C标准设计,可起降波音737、空中客车320等系列飞机。2016年1月25日顺利通航。

平阳——华夏第一都

临汾乔李民航机场

大西高铁西站 位于临汾市河西新城。2009年2月开工建设,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车。属太原铁路局侯马车务段管辖的二等站。站前广场和景观大道占地1100多亩,站房建筑11368平方米,雨棚10035平方米,设2个站台,5股道,可以开行立折式始发动车组列车。

平阳——华夏第一都

大西高铁临汾西站

锣鼓大桥 原名马务大桥,1970年初建,1991年重建,2008年改造。总长560米,总宽56米,双向10车道。因大桥建有1940面威风锣鼓雕刻,改名为锣鼓大桥,是全国首座锣鼓文化景观桥。2009年10月获上海大世界“雕有石鼓最多的桥”吉尼斯之最。

平阳——华夏第一都

锣鼓大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