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玄武门 开启贞观之治

中国古代史上,发动叛乱、政变者大多是些野心之人,造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后世评价不高。但也有例外,发动政变者是史家标榜的英雄人物、英明帝王,能够流芳千古,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赢得天下,完成了最高权力的转移,拉开了辉煌的贞观之治的序幕。

决战玄武门 开启贞观之治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与窦氏所生的次子。李渊与窦氏共生有四男一女,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阳公主,其中三子李玄霸早亡。

李渊是隋朝手握重兵、官居显位的封疆大吏,但走上夺权自立之路全是李世民的功劳。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受禅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李渊在其父死后袭爵唐国公,先后任谯州、陇州、岐州刺史。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初以太原留守身份兼晋阳宫监。

决战玄武门 开启贞观之治

李渊

当时隋炀帝游幸江都,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而民间起义不断。李渊在太原只是哀叹时局多艰、前途无望,但年仅十八岁的李世民胸怀大志,礼贤下士,交游广阔,与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结为至交,密谋起兵以图大业。为逼使李渊就范举事,李世民与裴寂设计,“私以晋阳宫人侍渊”。事后 裴寂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裴寂说:“安排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马邑而自称天子。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势下,李世民说:“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 其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在晋阳建立政权,自称大将军,开府置官,任裴寂为长史,李建成为陇右公兼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陇西公兼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唐俭、长孙顺德等皆参与大将军府治事。

劝李渊起兵之功在于李世民,夺取隋朝江山的主要功绩同样在于李世民。

起兵之后,李世民制定方略:先北和突厥,避免腹背受敌;再占领河东建立根基;后攻取关中控制要害;在长安站稳脚跟后,再反击突厥,解除边患。方略制定之后,刘文静出使突厥给始毕可汗送去金帛,表示臣服于突厥,约定与突厥共定京师长安,土地归李氏,子女财帛归突厥。

然后李世民开始在战场上驰骋纵横。首先打败宋老生夺取霍邑;降服临汾、绛州各郡,据有河东之地建立根据地。之后率军渡过黄河,兵锋直指长安,攻克之后,建议拥立杨侑,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618年三月,江都兵变隋炀帝被杀。同年五月,李世民与裴寂精心导演了禅让大剧,杨侑退位,李渊称帝,年号武德,定都长安。李世民为尚书令,封秦王,裴寂为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李建成被立为太子。

立国后,关中地区最大威胁是陇西薛举。617年薛举起事造反,自称西秦皇帝,618年,李世民率军西讨,三个多月苦战,消灭了薛氏势力。、

李渊进取关中时,刘武周被突厥封为定杨可汗,占据晋阳。619年,李世民率军东进,经过半年苦战,收复晋阳,稳定了河东局势。

620年,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率军东进中原,占龙门,围河内,降显州,下隋州、汴州、亳州、阳城等地,切断了郑国皇帝王世充的补给线,兵围洛阳。同时在河北建立夏国的窦建德率军挺进中原援救王世充,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李世民调整作战部署,在武牢关外一举歼灭窦建德部,俘虏窦建德本人,之后攻击洛阳,王世充被迫投降。

622年,窦建德部将刘黑闼自称汉东王,连败唐军恢复了夏王窦建德的旧地。李世民亲北精兵在沼水大败刘黑闼主力,统一中原地区。到624年,消灭长江中游地区的辅公佑、张善安部,唐朝终于一统天下。

李渊起兵时曾许诺,将来他若即位后立李世民为太子,然最终李渊还是按“立嫡以长不以才”的古训,立李建成为世子、太子。李建成性喜酒色、好游猎,因无能建功立业,与李元吉串通一气,共同设谋要扳倒李世民。他阿谀奉承后宫嫔妃,送上稀世珍宝,让后宫嫔妃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武德五年,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争斗已经开始表面化。李世民积极招贤纳士壮大自己的势力。他手下有当时著名的文豪十八人,如杜如晦、褚亮、李玄道、虞世南、蔡允恭、孔颖达等;秦王府内猛将如云,谋士成群,房玄龄、姚思廉、李靖、尉迟敬德皆为他所用。

武德末年,围绕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形成了两大集团。裴寂和封伦支持李建成,陈叔达和萧璃支持李世民。因裴寂是晋阳起兵元勋,地位重要,李建成最初处于优势地位。

为杀掉李世民,太子李建成私下招募壮士两千余人作为东宫卫士,又调好幽州三千精骑置于东宫。又命令庆州刺史杨文干招募壮士送入长安。一天李渊幸仁智宫,命李建成留守长安,李世民、李元吉作为随从。李建成嘱咐李元吉可以趁此机会举事,并私自命令郎将宇文焕、校尉桥公山暗中给杨文干运送甲仗,令他迅速起兵里应外合。然而宇文焕等人惧怕事情泄露,向李渊请罪透露兵变消息。 李渊听后大怒,召见李建成,监禁于幕下。趁出行时谋杀李世民的阴谋败露,引起了杨文干的反叛,李渊派李世民前去剿灭,同时许诺易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李世民平定杨文干叛乱之后,由于李元吉和嫔妃的求情,李渊没有更立太子。而在李建成、李元吉和后宫嫔妃的日夜诋毁下,李渊将加罪于李世民,到后来,李渊不是不想除掉李世民,只是没有合适的借口而已。

李世民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发动政变以求生存了。秦王府的僚属也感到了危机,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赞成发动政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此时突厥来扰边,李建成推荐李元吉率兵北讨。李渊同意后,李元吉请求调秦王府猛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待精锐一同出征,以此削弱和瓦解秦王李世民的势力。李世民安排在太子府的奸细率更丞王至报告李世民,李建成与李元吉谋定,在为齐王饯行于昆明池时,埋伏壮士杀死秦王。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群僚都来劝说李世民,秦王决计发动政变。

李世民入宫密奏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愕然,决定第二天召集三兄弟上朝追问此事。夜间,李世民调兵遣将,让长孙无忌等人率领埋伏于玄武门。嫔妃张婕妤窃知李世民的奏表,遣内侍转告李建成。李建成认为内有嫔妃、外有侍卫,没有危险欣然进宫。而担负宫城守卫重责的常何与敬君弘,本是李建成的爪牙,但被李世民策反,成为李世民的内应。因此,李建成、李元吉入宫后,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便关闭了宫门,切断了内宫与外部的联系。

李建成、李元吉进于临湖殿,发现伏兵情知不妙,想拨马回府,到了玄武门,李世民从后追来,李元吉搭弓接连三箭射向李世民,皆未中。李世民箭射李建成,一箭毙命。尉迟敬德率骑追来,杀死李元吉。

决战玄武门 开启贞观之治

李世民箭射李建成

东宫宿卫闻听兵变,冯翊、冯立及薛万彻等人率东宫、齐王府精兵两千余人驰至玄武门,与守门兵士大战良久,杀敬君弘。薛万彻欲攻秦王府,尉迟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级起到,宫府兵大惊溃散,冯翊、冯立及薛万彻逃往终南山去了。

事后,高祖李渊闻知,大惊失色,问裴寂怎么办,萧禹陈叔达奏说,太子与齐王无功于天下,但嫉妒秦王功高望重,勾搭成奸,现秦王已将其诛杀,宜立秦王为太子。 李渊沉思良久,不得不依从。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

建成、元吉被诛后,秦王府的人劝李世民,建成、元吉子嗣应一并诛杀,李世民不阻止,建成、元吉绝嗣。

同年七月,李世民即皇帝位,高祖李渊成为太上皇。大赦天下,年号贞观。拉开了辉煌的贞观之治的序幕。

决战玄武门 开启贞观之治

李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