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逆市買入迎“入摩”

煒言大義

6月1日,A股被正式納入MS? CI指數。這對A股國際化具有標誌性意義,也意味著外資入市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這一歷史性時間點到來之前,通過互聯互通渠道北上的外資無懼A股調整,基本上一直在“買買買”。

5月23日至5月30日,受到多重利空因素影響,上證指數6連陰。5月30日,上證指數盤中最低跌至3041點,創下2017年5月25日以來的新低。當日,上證指數又一次留下跳低缺口,收盤3041.44點,下跌2.53%,是今年以來第4次單日跌幅超過2%。投資者注意到,上證指數3月23日大跌3.39%以來,雖然3000點大關未失守,但市場人氣較為低迷。兩個多月以來的橫盤震盪,上證指數一直未能回補3月23日大跌時留下的跳低缺口。

這兩個多月是A股納入MSCI指數的倒計時。根據安排,A股“入摩”在年內分兩步走,第一步2.5%的納入因子,於6月1日生效;第二步將A股納入因子提升至5%,於9月3日生效。據申萬宏源測算,按照5%的納入因子,今年被動增量資金可能達到1000億元左右。而從近期北上資金的活躍表現來看,提前佈局“入摩”的跡象十分明顯。據統計,5月份以來借道滬股通、深股通的海外資金淨流入額超過450億元,刷新了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以來北上資金單月資金淨流入新高。

3月23日至5月30日,滬股通只有4個交易日為資金淨流出,有26個交易日淨流入超過10億元,13個交易日的淨流入更是超過20億元;深股通只有8個交易日為資金淨流出,有20個交易日淨流入超過10億元。而在2月1日至3月22日,滬股通有14個交易日為資金淨流出,只有10個交易日淨流入超過10億元。

上證指數4月18日與5月30日兩次盤中跌至3041點。當A股中小投資者恐慌之際,外資的表現卻較為淡定。4月18日,滬股通、深股通分別淨流入40.41億元、33.02億元;5月30日,滬股通淨流出2.95億元,而深股通淨流入17.09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MSCI成分股是外資近期增持A股的重點目標。例如,滬股通持有海螺水泥的股份佔比從5月11日的6.35%增至5月30日的7.23%,增持3502.42萬股;滬股通持有青島海爾的股份佔比同期從7.74%增至8.23%,增持2970.79萬股;滬股通持有杭州銀行的股份佔比同期從0.17%升至0.37%,增持304.58萬股。此外,中國平安、貴州茅臺、伊利股份、上汽集團等白馬股均被北上資金不同程度增持。

外資不懼A股調整而逆市買入,主要因為與境內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存在差異。在中小投資者看來,近期A股受到多重利空壓制,短線風險較大,以觀望或避險為主。對於外資仍在增持的白馬股,中小投資者產生“恐高感”。不少中小投資者關注的不是白馬股的中長期業績增長潛力,而是急於尋找市場風格變化或熱點切換的機會,期待發現暴漲的短線牛股。相比之下,外資秉持價值投資理念,傾向於長期投資,而非短線炒作。外資看重績優股、白馬股業績增長的確定性,不會盲目追逐因題材概念炒作而得寵的短線牛股與妖股。在外資看來,A股市場上的藍籌股存在估值優勢,有的還股息率較高,股價長期下行風險有限,進行配置具有一定的價值。

納入MSCI指數將對A股產生多方面的積極影響,且會隨著外資入市資金的增多而影響逐漸突出。對此,中小投資者應該轉變投資理念,迴歸價值投資,爭取在結構性行情中搭上“入摩”的“順風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