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欖一口氣讀懂文化常識,三皇五帝”到底是誰?

中國的古史傳說中一直存在著“三皇五帝”,一直到戰國時期出現了好幾種“五帝”說;戰國末始有“三皇”一詞,到漢代才形成幾種出現在五帝前的“三皇”說。

小欖一口氣讀懂文化常識,三皇五帝”到底是誰?

帝”原本指的是天帝並不是今天我們理解的皇帝,人間的“五帝”一詞在孟子的時候還沒有出現,在孟子的書中也只是提到了“三王五霸”,並沒有出現“五帝”。

一直到《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此時的五帝還沒有具體的名字,只在其《議兵篇》中稱堯、舜、禹、湯為“四帝”。《孫子兵法》中也有類似記載,有“此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稱。《管子》及《莊子》所屢稱“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出具體的實人名字。

其實,從西周到春秋戰國這段時間裡記載的神話和歷史傳說中,已經先後出現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號,居西邊的都有黃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鯀、禹、四嶽、稷(棄)、高圉、太王、玄囂、蟜極、昌意、青陽等,居東邊的有太皞、少昊摯、顓頊、高陽、高辛、堯、羿、浞、澆、俊(即舜、嚳)、契、冥、上甲微等,《呂氏春秋·十二紀》所載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小欖一口氣讀懂文化常識,三皇五帝”到底是誰?

《禮記·月令》也是同意這種說法的。至於有些神話中的天神,《山海經》中都把他們稱為帝,到了最後就有了“五帝”之稱,如《楚辭·惜誦》中有“令五帝”的句子。《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認為,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並且認為泰皇是最尊貴的。那麼,泰皇究竟是誰?在《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中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是人皇。《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而《運鬥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另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伏羲、神農是比較有說服力的,是得到大眾認可的,對於這兩位帝各家的說法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疑問就是第三位究竟是誰?對於這個人物空缺存在的爭議是很大的。

小欖一口氣讀懂文化常識,三皇五帝”到底是誰?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更是多種多樣。《世本》、《大戴記》、《史記·五帝本紀》中把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而在《禮記·月令》中則以太皞(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皞、顓頊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綜上所述,我們對各種三皇和五帝加以總結列表。

三皇: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伏羲、神農、共工(同上);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準確的說,就是以《尚書》標準,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小欖一口氣讀懂文化常識,三皇五帝”到底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