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國留學生慘遭退學?!哈佛心理學者給父母支兩招

中國孩子為什麼從美國名校退學?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本期關鍵詞:過渡期適應
1/4中國留學生慘遭退學?!哈佛心理學者給父母支兩招

上一次我們發佈了Chris的專訪,很多朋友說非常有用。

而這些問題並不是中國學生獨有的。所有剛剛升入中學、大學的孩子,在第一年都可能面臨很大的挑戰,這個時期被心理學家稱為Transition Period (過渡期)。由於正值青春期,孩子們格外敏感、會在意周圍世界的眼光,進入陌生環境誰都不認識,父母也不在身邊,容易出現心理不適。在加上眾所周知的名校競爭壓力,孩子們更容易崩潰。

按照Chris的話說,這種崩潰主要是未知帶來的恐懼。不知道自己的學習能勝任嗎?選的課程會不會太難?周圍同學怎麼看我?為什麼我不是異性同學最喜歡的人?球賽受傷影響功課怎麼辦?

1/4中國留學生慘遭退學?!哈佛心理學者給父母支兩招

而中國的孩子由於文化不同,又比較內斂(不好意思傾訴和求助),他們出現的問題往往不容易被發現,等到發現時已經晚了,後果更嚴重。

作為家長,我們最關心的是如何提前介入,幫助孩子做好準備,讓他們更自信快樂的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Chris作為Phillips Exeter的一線心理老師,20年來幫助了許多學生家庭。面對我們的問題,他給家長支了兩招:

退後一步,降低你的行動力美國人形容有一種父母是“直升機式”的,老是盤旋在孩子上空,一瞄到問題就嗖嗖嗖緊急迫降。

行動力太強的父母,可以成為職場強人,卻未必教育得好孩子。因為,他們總是把孩子的生活當成自己的。Chris曾經調查那些參加全天寄宿夏令營的兒童,發現91%的孩子都會在頭幾天想家,表現出不適應。但是隻有少數孩子始終無法順利過渡,不能開心的交朋友;而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過度擔心,希望干預孩子的一切。

Chris說,孩子們想家、無法料理生活,或者不能主動學習,這些都是正常的。但為什麼有的孩子越來越獨立能幹,而有的始終無法自主安排,這背後取決於家長是否給孩子們鍛鍊的機會。

1/4中國留學生慘遭退學?!哈佛心理學者給父母支兩招

把孩子送到夏令營,或者朋友、同學家裡過夜,這些都是鍛鍊孩子們的自理能力。而夏令營的好處在於,那裡有父母之外的“第三個”成年人,既懂教育,同時能夠花時間跟孩子全天候待在一起,給孩子們有效的引導。

父母往往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敢放手,例如:不敢讓他們自己設鬧鐘起床、自己安排作業時間、自己料理床鋪等;害怕孩子做不好,耽誤了學習。

Chris發現,那些在青春期表現出焦慮、不適的孩子,往往在童年時期缺乏一步步的獨立性鍛鍊,父母沒有能夠慢慢放手,於是到了青春期,孩子面對增多的挑戰和困惑,一下子無法應對。

1/4中國留學生慘遭退學?!哈佛心理學者給父母支兩招

如果你的孩子即將升入寄宿學校或者國外的大學,你需要放開手,提前檢驗一下孩子是否準備好了。比如,你可以嘗試整整一星期不要給孩子任何提醒,不要叮囑他做任何事,看看他是否能按時起床、自己整理作業、制定計劃、洗衣服、收拾房間……

如果他哪裡做的不好,說明他還需要多一些時間練習。在他沒有離開家之前,你仍然有時間讓他在安全的環境裡鍛鍊。假如他忘記了一兩件事,你也不需要太焦慮,這是很正常的。只要他能夠主動承擔這些責任,不需要你在旁邊嚶嚶嚶,就說明他已經準備好了。能夠自主管理時間、有充足鍛鍊和準備的孩子,在新環境裡往往更加成功。

放棄虛榮,才有自信的孩子自信是對自我的積極評價,當孩子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並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那麼當他們面對同樣級別的挑戰,他的焦慮程度會比同齡人低很多。

Chris說,有一些學生遇到挑戰會變得低落,往往因為他們懷疑自己不能順利應對,因此產生恐懼焦慮。

當你跟這些孩子聊天,你會發現他們的很多恐懼來自家長。他們的家長可能喜歡誇張一些事情的後果,比如說“如果你的成績考不到一個水平,就不要念了,我們讓你退學”或者“學藝術會找不到工作,這條路肯定不如金融賺錢”。

當家長有意無意把對於未來的焦慮誇大,這些話會在孩子潛意識裡種下恐慌的情緒,讓他們對離開“舒適區”的挑戰產生恐懼。

還有一類家長很喜歡比較,尤其亞洲家長較多,遠遠多於北美或者歐洲的家長。這些爸媽會互相曬娃、比較孩子;而且他們不是比較孩子有多快樂,而是比較孩子的成績和成就。孩子當然知道父母在曬他們,他們會感覺到壓力。如果他們失敗了成績沒考好,沒獲得獎勵,他們會覺得羞恥,因為他們不僅僅讓自己的家長失望了,還可能讓其他家長也知道他失敗了。

Chris建議所有家長在跟別人討論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分寸,不要討論這麼功利的事,不要討論成績和獎勵,而是應該多多討論機會和樂趣。

如果別的家長問:“我聽說你的兒子要去這個或者那個學校”“我聽說你女兒要去參加這個項目”,不要說“是的他很優秀,所以被選去了這個項目”;你可以說:“對,她自己很喜歡。”如果別的家長問:“她成績怎麼樣?”,你可以說:“我只知道她一向很努力,我希望她做得更好!” 當父母跟孩子分享興趣和機會帶來的快樂,孩子會覺得父母跟自己站在一起:“他們不是因為成績才喜歡我,他們真心欣賞我的愛好。”那些相信成績優秀才會被父母更加喜歡的孩子,容易陷入自責和自我否定。適度的自責可以讓人進步,但過多的執著和擔憂,會讓孩子不敢嘗試新的事物,缺乏一種“失敗了也沒關係呀,我努力了,下次再來”的良好心態。

家長放棄虛榮心,保持欣賞和進取的態度,才有自信的孩子。

1/4中國留學生慘遭退學?!哈佛心理學者給父母支兩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與眾不同的長處。如果家長覺得“我的孩子沒啥優點,問題太多”,你需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您是不是在用別人孩子的優點,來比較自己孩子的短板?你是否因為焦慮和擔憂,沒法平心靜氣的發掘和欣賞自己孩子的特點?你對未來的預估,是建立在自己的固有經驗上面,還是打開的眼界上面?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而家長是他們生長的沃土。當這片土地開闊和遼遠,上面的植物會更加健康茂盛。

1/4中國留學生慘遭退學?!哈佛心理學者給父母支兩招

有策略的慢慢放手,

讓孩子自己呼吸和生長,

給他們眼界、欣賞和信任,

以及來自父母之外

更多“智慧的成年人”的指導,

孩子的能量會慢慢生長,

綻放在更廣闊的世界。

1/4中國留學生慘遭退學?!哈佛心理學者給父母支兩招

1/4中國留學生慘遭退學?!哈佛心理學者給父母支兩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