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非遺,豫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金鳳

豫見非遺,豫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金鳳

馬金鳳,女,漢族,1922年11月出生,一級演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5歲時,馬金鳳隨其父崔合利學唱河北梆子,與父同臺演出了《三義記》《劉二姐趕會》,嶄露頭角,被譽為“七歲紅”;接下來的十幾年裡,她又跟隨當時的名師分別學習了祥符調、豫東調和豫西調的唱法;1953年到上海演出時,曾得到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具體指教,並被梅蘭芳收為弟子。馬金鳳是豫劇“馬派”藝術的創立者、“豫劇五大名旦”之一,有“洛陽牡丹”之譽。

豫見非遺,豫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金鳳

馬金鳳的聲腔以豫東調為主,融合了祥符調、豫西調的基本特點,具有高亢、明快、清新的特點。其演唱以小嗓為主、大嗓為輔。聲音堅實、柔韌,吐字清楚;表演細膩、灑脫、生動逼真。她根據自身條件和劇種的地域特徵,在唱腔上採用詞密腔簡的基本方法,並使用“規整、對稱的上下韻”“舒展跳動的小花腔”“大段詞從容地貫連”“小疊句輕快地垛唱”等多種節奏型演唱,使得旋律、節奏簡樸、簡潔,唱腔豐富、多變,雅俗共享。

豫見非遺,豫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金鳳

豫見非遺,豫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金鳳

1956年,馬金鳳參加河南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演,主演《穆桂英掛帥》獲演員一等獎;1958年、1982年、1985年,江南電影製片廠、香港金馬影業公司、河南少林影業公司、西安電影製片廠先後將其代表作《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拍成戲曲藝術片;1983年,她被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專家”稱號(為中組部直接聯繫的專家);1994年榮獲“中國豫劇名旦功勳杯”;1998年,她主演現代戲《情繫小浪底》獲河南省第七屆戲曲大賽榮譽獎。同年,應邀赴臺灣講學;2004年,她被文化部授予“表演藝術成就獎”和“終身藝術成就獎”;2011年被第二屆中國豫劇節組委會授予“豫劇藝術終身成就獎”;2013年,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第二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馬金鳳不僅是豫劇藝術的實踐者,而且也是豫劇藝術的傳承者。她身體力行不斷培養新人,其弟子多是不同時期活躍在戲曲舞臺上的中堅力量,如:馬春榮、楊素貞、秦秀真、韓培玲、許青枝、王文慧、孫愛珍、柏青、周樺、耿海堂、趙曉梅、婁玉鳳、劉海燕、路豔菊、溫秀英、秦曉萍、嶽愛金、關美利、劉素芹、楊曉青、陳培、康俠、遊琳、劉冰、李煥娜、呂偉偉、劉雯卉等。

豫見非遺,豫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金鳳

豫見非遺,豫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金鳳

豫見非遺,豫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金鳳

原稿: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審核:荊書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