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子”還是“百靈鳥”,誰更長壽?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比起早睡早起的“百靈鳥”來說,晚睡晚起的“夜貓子”可能會付出健康的代價。

“夜猫子”还是“百灵鸟”,谁更长寿?

芝加哥西北大學費因伯格醫學院神經病學副教授首席研究員Kristin Knutson指出:晚睡晚起的“夜貓子”比早睡早起的 “百靈鳥”早逝的風險高10%。“對於‘夜貓子’來說,瞭解熬夜可能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很重要,但也許他們能做點什麼來克服這些問題。”Knutson說,“改掉熬夜的習慣是有希望的,但可能需要付出一些努力。”

“夜貓子”vs “百靈鳥”

這項發現基於對433000多名英國成年人的研究。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他們被分成四類:明確的早起早睡或晚起晚睡類型,或者適度的早起早睡或晚起晚睡類型。

Knutson說:“對於早起的‘百靈鳥’來說,一天中所有的事情都會被安排得早一些——早點睡,早點起,早點吃。”當然,對“夜貓子”來說,情況正好相反。Knutson說,大約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是早起的“百靈鳥”,約9%的人稱自己是夜貓子。

研究者用了6年半時間,持續追蹤了所有參與者的健康狀況,看看睡眠模式是否與死亡和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Knutson說,在研究者控制了其他健康風險因素後,“夜貓子”比“百靈鳥”在研究期間死亡的可能性更大。

“夜貓子”還有更多的健康問題——兩倍的心理疾病風險,30%以上的糖尿病風險,23%的較高的胃腸道疾病風險,以及神經問題風險增加了25%,呼吸系統疾病風險增加了22%。

是什麼影響了“夜貓子”的健康?

Knutson指出,這項研究只發現了其中的關聯,並不能說明為什麼“夜貓子”的健康狀況較差,但研究人員提出了兩個理論。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熬夜會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進行一些不健康的行為,比如喝酒、抽菸、吃零食或吸毒。

但一個更有趣的理論認為,“夜貓子”的健康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他們的內部生物鐘與真實世界不一致。Knutson認為,問題可能不在於晚睡晚起,而是如果“夜貓子”想要生活在“百靈鳥”的世界裡,他們必須早起工作,如果他們想和朋友和家人進行社交活動,也要比他們的生物鐘提前。“他們內部的生物鐘和他們的行為或環境之間的差異,可能長期下來就會導致健康問題。”她補充道。

熬夜還能致癌?

先前的研究支持了這一理論。紐約西奈山健康系統睡眠醫學的助理教授Andrew Varga博士說:“我們很久以前就知道,那些在晚上醒著而在白天睡覺的人,各種不良結果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風險非常大,包括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 Varga說,他沒有參與此項研究。

身體節律也影響其他方面的健康。比如說,吃飯和睡覺的時間會影響食物攝入所分泌的胰島素的量,這可能會影響一個人患糖尿病的風險,瓦爾加說。

著名科普作家李志中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早在200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經把‘熬夜倒班’定義為2A類致癌因素,和大家熟悉的紅肉、滾燙飲品等因素屬於同一個類別。當年有8個大規模研究生物鐘和患癌概率的研究,其中6個都發現不規律作息會增加患癌風險。比如有兩項大規模的獨立研究都發現,經常需要值夜班的護士,得乳腺癌的概率比普通人群更高。另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需要倒時差的空姐,得乳腺癌概率也有所提高。除此之外,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

總之,目前有很多研究發現,經常熬夜能增加發病風險的癌症很多,包括——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瘤、卵巢癌……幾乎涵蓋了所有癌症類型。不僅如此,還有研究發現,生物鐘紊亂除了增加患癌概率,還會讓癌症變得更惡劣,耐藥性更強,患者壽命更短。”

如何向“百靈鳥”學習?

“夜貓子”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適應更正常的“百靈鳥”的節奏。Knutson說:“慢慢地提早你的睡覺時間,這意味著每晚早一點上床睡覺,逐漸擺脫‘夜貓子區’。循序漸進地改變,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今晚就提前兩到三個小時上床,那可能沒用。你可能會因為無法入睡而放棄。”

Knutson指出,一旦你設法逐步提早你的睡眠時間,你必須保持下去,避免再恢復到“夜貓子”的習慣中去。否則,你還得從頭再來。

對於那些自己選擇或者環境使然的“夜貓子”,比如說需要倒班的工作人員,或者你非熬夜不可,Knutson建議關注自身其他能影響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飲食,堅持鍛鍊,以及獲得足夠的睡眠時間。“這可能有助於改善任何潛在的健康問題,減少負面影響。”Knutson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