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居住的地方

這是一本出版於2002年的二手書,是我在朋友的書店裡發現的(還是他主動推薦給我的,我不太記得了),而作者寫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一段往事,他是一位攝影師,在中國西南納西族棲居地盤桓了整整七年的時間,這一切就因著一個突發奇想的念頭——要拍攝一百個摩梭家庭。後來足跡慢慢延伸至川北高原、大小涼山、雲南高地、岷江流域、甘南地區和青藏高原,竟變成了追尋他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之旅。

靈魂居住的地方​作者的文筆並不算出眾,平實的敘述有點像流水賬,但好在他的經歷不平凡,感悟也不平凡,而且他的照片足以彌補文筆的不足,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讀到後來,竟然勾起了我許久以前的回憶。一時間竟感慨萬千起來。

像我這樣已屆中年的人,不管表面上多麼不肯承認最好的年華已經離我而去的事實,但內心卻清楚地意識到,很多變化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比如我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喜歡不知疲倦地奔走在路上,對一切陌生的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我不再心心念念地想要去看世界,去任何我從未去過的陌生之地。離開生活了40幾年的北京,移居南方的小城漳州,對別人來說已算是重大決定,但是對於適應能力超強的我來說,只不過是將我早已習慣的旅行轉移到生活中而已,是的,我只是實現了“生活在別處”,即便是每隔兩個月去一次的臺北,又何嘗不是一樣。我,已經許久不曾真正的“旅行”過了。

靈魂居住的地方​而這本書喚起的,是我20年前開始踏上旅行的道路,一直到四年前愛上臺灣為止,對於“遠方”那無休無止的嚮往與追求。

我想到了很多在陌生旅途上的片段,它們就好像電影鏡頭一樣,在我的眼前次第閃過。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從不曾忘記啊,那些瞬間如同隨風飄過的種子,在無意識間掉在地上,深深紮根,牢牢盤踞在記憶的深處。

在這些片段的記憶裡,最令我難忘,還是2004年的第一次自駕川藏路之旅。

靈魂居住的地方​我想起在4000多米的理塘留宿,頭痛欲裂,那是我第一次高原反應,後來就再也沒有過,哪怕是去到將近6000米的隘口也不會再有任何反應了。我想起那一晚我住在路邊的客棧,走下木樓梯,正對面是貢嘎雪山,和雪山頂上的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

我想起在去長青春科爾寺的路上頭一次陷車,是當地的藏民幫我們推車,把我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的。

我想起在去巴塘的路上,因為路面正在修補,被挖得亂七八糟的,而且聽說沿途還有搶匪,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找了輛大卡車,把我們的小車放在上面,而我坐在小車的車廂裡,一路顛簸著,就這樣走了一整天。

靈魂居住的地方​我想起在巴塘住的那晚,門是壞的,不能鎖,只能用椅子頂住,結果半夜醒來一睜眼,發現床邊站著一個因為喝醉酒走錯房間的藏民。

我想起翻越東達雪山時,除了我們,一路都沒有一輛車從對面經過,後來天漸漸地黑了,我們開著車燈小心地開過積雪的路面,那惴惴不安的心情。

我想起在雅魯藏布江江邊行駛,也是夜裡,周圍黑漆漆的,看不到懸崖在哪裡,只能聽到下面滔滔的江水聲。沒有地方上廁所,只能在車上想辦法解決。

靈魂居住的地方​我想起在怒江邊開的那一整天,嶙峋的山石如同怪獸一般,乾燥的塵土,下面汙濁的江水,結果我們竟然爆胎了,只有蹲在路邊自己動手換輪胎。

我想起在去來古冰川的路上,車子兩邊是從冰川上流下來的溪水,簡直快要漫到車身上來,而兩頭犛牛就在我們的車頭前奔跑,那種感覺彷彿在夢中。

我想起快開到拉薩的時候,下了一場太陽雨,那走過漫漫長路,所有的艱辛都要過去了的興奮而期待的心情,以及在布達拉宮前和車子合影時,在大昭寺轉經時,那彷彿完成了夙願般的喜悅與滿足。

靈魂居住的地方​我想起在回程的青藏路上,因為大意出了車禍,我們陷在路邊的溝渠裡等待救援直到深夜,用衣服塞到變形的車窗裡抵擋寒風,一次次被路過的人們噓寒問暖,深夜和警察一起,拼命拉扯吊車鐵臂上的鋼絲,坐在警車裡去警局筆錄,那時候我似乎從未懼怕過什麼,即使是在出車禍的瞬間。

在經歷所有這些之時,我不過三十出頭,初識西藏。後來,我又反方向走了一次川藏路,我還去了亞東、山南,看到了南迦巴瓦和卡瓦博格。

還有許多許多,一時說不完。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在想,時間究竟跑到哪兒去了?為什麼我竟然和我曾經最愛的西藏暌違多年?遠方依然在那裡,而我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我了。

靈魂居住的地方​曾經有將近二十年被遠方吸引,不斷地逃離城市,獨自一人行走在路上,我沒想過會經歷些什麼,帶著無知者無畏的心態,就那麼說走就走了。可是後來,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成長的也都成長了。

我們曾經來來回回不斷追尋的,其實不過是心目中的那個香格里拉,等到找到了,也就不必再向遠方尋找了。而所謂遠方,就是靈魂居住的地方。

靈魂居住的地方

(寫完這些文字時,翻開要看的下一本書,漂洋過海來到我手裡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看到龍應臺在前言裡寫的一段話:“如果時光是匆匆逝水,我們就是那疾行船上的旅人,而人生的疾行船隻有一個不許回頭的方向。”是啊,此岸彼岸,近處遠方,不過是殊途同歸罷了。人生的客旅,不論遠近長短,怎樣走都會走到終點,但求無愧無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