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居住的地方

这是一本出版于2002年的二手书,是我在朋友的书店里发现的(还是他主动推荐给我的,我不太记得了),而作者写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段往事,他是一位摄影师,在中国西南纳西族栖居地盘桓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这一切就因著一个突发奇想的念头——要拍摄一百个摩梭家庭。后来足迹慢慢延伸至川北高原、大小凉山、云南高地、岷江流域、甘南地区和青藏高原,竟变成了追寻他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之旅。

灵魂居住的地方​作者的文笔并不算出众,平实的叙述有点像流水账,但好在他的经历不平凡,感悟也不平凡,而且他的照片足以弥补文笔的不足,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读到后来,竟然勾起了我许久以前的回忆。一时间竟感慨万千起来。

像我这样已届中年的人,不管表面上多么不肯承认最好的年华已经离我而去的事实,但内心却清楚地意识到,很多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比如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喜欢不知疲倦地奔走在路上,对一切陌生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我不再心心念念地想要去看世界,去任何我从未去过的陌生之地。离开生活了40几年的北京,移居南方的小城漳州,对别人来说已算是重大决定,但是对于适应能力超强的我来说,只不过是将我早已习惯的旅行转移到生活中而已,是的,我只是实现了“生活在别处”,即便是每隔两个月去一次的台北,又何尝不是一样。我,已经许久不曾真正的“旅行”过了。

灵魂居住的地方​而这本书唤起的,是我20年前开始踏上旅行的道路,一直到四年前爱上台湾为止,对于“远方”那无休无止的向往与追求。

我想到了很多在陌生旅途上的片段,它们就好像电影镜头一样,在我的眼前次第闪过。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从不曾忘记啊,那些瞬间如同随风飘过的种子,在无意识间掉在地上,深深扎根,牢牢盘踞在记忆的深处。

在这些片段的记忆里,最令我难忘,还是2004年的第一次自驾川藏路之旅。

灵魂居住的地方​我想起在4000多米的理塘留宿,头痛欲裂,那是我第一次高原反应,后来就再也没有过,哪怕是去到将近6000米的隘口也不会再有任何反应了。我想起那一晚我住在路边的客栈,走下木楼梯,正对面是贡嘎雪山,和雪山顶上的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

我想起在去长青春科尔寺的路上头一次陷车,是当地的藏民帮我们推车,把我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

我想起在去巴塘的路上,因为路面正在修补,被挖得乱七八糟的,而且听说沿途还有抢匪,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找了辆大卡车,把我们的小车放在上面,而我坐在小车的车厢里,一路颠簸著,就这样走了一整天。

灵魂居住的地方​我想起在巴塘住的那晚,门是坏的,不能锁,只能用椅子顶住,结果半夜醒来一睁眼,发现床边站著一个因为喝醉酒走错房间的藏民。

我想起翻越东达雪山时,除了我们,一路都没有一辆车从对面经过,后来天渐渐地黑了,我们开著车灯小心地开过积雪的路面,那惴惴不安的心情。

我想起在雅鲁藏布江江边行驶,也是夜里,周围黑漆漆的,看不到悬崖在哪里,只能听到下面滔滔的江水声。没有地方上厕所,只能在车上想办法解决。

灵魂居住的地方​我想起在怒江边开的那一整天,嶙峋的山石如同怪兽一般,干燥的尘土,下面污浊的江水,结果我们竟然爆胎了,只有蹲在路边自己动手换轮胎。

我想起在去来古冰川的路上,车子两边是从冰川上流下来的溪水,简直快要漫到车身上来,而两头牦牛就在我们的车头前奔跑,那种感觉仿佛在梦中。

我想起快开到拉萨的时候,下了一场太阳雨,那走过漫漫长路,所有的艰辛都要过去了的兴奋而期待的心情,以及在布达拉宫前和车子合影时,在大昭寺转经时,那仿佛完成了夙愿般的喜悦与满足。

灵魂居住的地方​我想起在回程的青藏路上,因为大意出了车祸,我们陷在路边的沟渠里等待救援直到深夜,用衣服塞到变形的车窗裡抵挡寒风,一次次被路过的人们嘘寒问暖,深夜和警察一起,拼命拉扯吊车铁臂上的钢丝,坐在警车里去警局笔录,那时候我似乎从未惧怕过什麽,即使是在出车祸的瞬间。

在经历所有这些之时,我不过三十出头,初识西藏。后来,我又反方向走了一次川藏路,我还去了亚东、山南,看到了南迦巴瓦和卡瓦博格。

还有许多许多,一时说不完。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时间究竟跑到哪儿去了?为什么我竟然和我曾经最爱的西藏暌违多年?远方依然在那里,而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我了。

灵魂居住的地方​曾经有将近二十年被远方吸引,不断地逃离城市,独自一人行走在路上,我没想过会经历些什麽,带著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就那麽说走就走了。可是后来,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成长的也都成长了。

我们曾经来来回回不断追寻的,其实不过是心目中的那个香格里拉,等到找到了,也就不必再向远方寻找了。而所谓远方,就是灵魂居住的地方。

灵魂居住的地方

(写完這些文字时,翻开要看的下一本书,漂洋过海来到我手里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看到龙应台在前言里写的一段话:“如果时光是匆匆逝水,我们就是那疾行船上的旅人,而人生的疾行船只有一个不许回头的方向。”是啊,此岸彼岸,近处远方,不过是殊途同归罢了。人生的客旅,不论远近长短,怎样走都会走到终点,但求无愧无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