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现在买车第一想到的就是品牌,让我想起了我的第一辆座驾,经典的大众捷达,虽然当时买的是一辆二手捷达,但是真的好开耐用,从那以后大众品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日后再购车先考虑品牌的想法埋下了伏笔。如今再次面临换车,首先想到的依然是大众这个品牌,于是去4S店选车,最终全新一代朗逸成为了我的备选车。

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当我和朋友吃饭时聊起我要买大众朗逸的事情,朋友却说现在买车,品牌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车本身的实力更加重要。虽然合资品牌比自主品牌更具影响力,但是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国产品牌已经完全有能力与合资品牌抗衡,而且自身产品力也未必不如合资品牌。相对于大众朗逸,他向我推荐了同级别的自主品牌车:帝豪GL。

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朋友帮我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全新一代朗逸外观设计变化较大,前脸借鉴了大众arteon前脸设计,中网采用倒梯形设计,横纹镀铬格栅看上去非常精致,前大灯采用开眼式设计,下进气口呈横贯式设计,但还是传承了大众家族式外观元素,在路上的辨识度稍差一些。

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帝豪GL的外观采用简雅美学设计理念,前脸延用了水滴涟漪上格栅的家族式设计,大量镀铬饰条装饰,不拘一格的线条样式很自主,凌厉的线条凸显运动感,车大灯与前雾灯相互呼应,科技感十足。

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内饰方面,朗逸采用对称式设计,中控台设计虽比旧款富有质感,但仍属中规中矩。选用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设计,配备双圆形机械仪表盘,中控台采取内嵌式6.5寸触摸屏设计,搭配右侧木纹和拉丝装饰,整体内饰偏稳重。帝豪GL内饰采用航空环绕一体式座舱,整体简洁大气,拱形仪表盘设计搭配金属质感纹理装饰板,中控台全贴合技术打造8寸触摸大屏,整体内饰设计年轻时尚,科技感倍增,凸显高档品质。

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朗逸)

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帝豪GL)

虽然在车载智能系统方面,全新一代朗逸较旧款提升了不少,但是比起2018款帝豪GL的吉客智能生态系统还是逊色不少。朗逸不仅没有GPS导航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的配置,而且帝豪GL的智能语音控制系统更是朗逸所不具备的。“你好,帝豪”开启美妙的语音控制旅程,空调、天窗、音乐、地图等任你调控,提高了驾车专注性的同时增加了驾车的便捷性,为行车途中增添更多的乐趣。

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帝豪GL)

论动力,朗逸搭载的是1.5L自然吸气4缸发动机,动力一般,最大马力为116,最大功率85,最大扭矩150。而帝豪GL搭载的是1.4T涡轮增压4缸发动机,动力性能与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想媲美,最大马力133,最大功率98,最大扭矩215,朗逸与之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就算在辅助功能上,帝豪GL拥有的倒车影像配置,定速巡航和ACC自适应巡航功能都是朗逸不具备的,而帝豪GL的自适应巡航系统也进行了升级,对应的车速范围从30~150km/h扩大到0~150km/h,更适合城市路况,使得驾驶过程智慧便捷,大大缓解驾驶疲劳。

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对了,有个事情必须要说。全新一代朗逸命名为朗逸Plus,意指:车身尺寸全面加长,长度为4670mm,宽度为1806mm,高度为1474mm,轴距为2688mm,确实比旧款要加长加大不少,空间增大后的朗逸,驾乘的舒适度自然要好很多。不过帝豪GL被称为A+级轿车,这个称号可不是白给的,就算你再加长加大,也敌不过帝豪GL的尺寸。帝豪GL长度为4725mm,宽度为1802mm,高度为1478mm,2700mm的轴距在同级车中很是少见,更是接近了B级车,要论空间和舒适,朗逸Plus被帝豪GL全面压制。

品牌效应使我爱上朗逸Plus,但它用实力让我学会“放下”

虽然合资品牌要比自主品牌更具影响力,但是要比自身的实力,自主品牌帝豪GL可是全面占据上风,在同级车中绝对属于高品质精品轿车。希望通过对比,能对你日后选车提供一定的帮助,还是那句话:“品牌固然重要,但是车本身的实力更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