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互称“哥哥”“宝宝”,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爸妈互称“哥哥”“宝宝”,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作者丨波妈

有次跟表姐家人吃饭时,不由被这小两口给「惊」到。

当时我们是一起在餐厅吃的,服务员刚端来了一道新菜,表姐夫就夹起菜,喊表姐的小名:宝宝,试试这个。然后表姐也顺手夹起其它菜:哥哥,你也试下这个。

丝毫不顾旁边喝奶的宝宝以及起鸡皮疙瘩的我。

爸妈互称“哥哥”“宝宝”,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我就借着孩子的名义,顺势问了他们:你们这样互称「哥哥”「宝宝」,孩子会不会认错什么的?

表姐说:结婚前说习惯了,一时没改过来,不过在家我都会称他为「爸爸」,他叫我「妈妈」,因为孩子会模仿我们叫人,之前孩子还叫他「哥哥」呢!不过现在确实得改。

表姐夫还说:这不是很常见的么,不用计较那么多啦。不然直呼其名就觉得很不礼貌, 让孩子学了也不好。

爸妈互称“哥哥”“宝宝”,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回家后,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这种夫妻间互称「爸爸」「妈妈」「哥哥」「宝宝」之类的是非常常见的。

在古代,直呼其名是非常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别说皇帝的名字,你在街上直呼别人全名,就是摆明找架。所以这种叫法就成了一种不可言说的文化,比如电视剧经常看到爸爸称妈妈「孩子他娘」「靖哥哥」之类的。

那,这种称呼方式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去问了几个当事人。

爸妈互称“哥哥”“宝宝”,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当事人1:

一开始,我喊老公叫大哥,然后儿子就爬到爸爸脚边喊大哥;我喊他老公,儿子也喊老公;我喊他爸,而自己也叫他爸;老公喊我媳妇儿,儿子也喊我媳妇儿……

最后真的是没辙了,所以我们只能互称爸爸妈妈,这样孩子才能叫对人。不然我看他叫不同的称呼,一脸茫然和凌乱,久了估计都不知道怎么叫了……

爸妈互称“哥哥”“宝宝”,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当事人2:

娃娃小时候,我叫她爸老公,突然有一天她也开始叫「老公」。从那以后我就不再叫老公,改叫恒哥。然后我女儿每次就问我:妈妈,你的恒哥呢?最后没办法,就改叫爸比了,伤不起啊!

这还没完,有次老公和公公在场,女儿就问我:妈妈,你的爸爸呢?我特么都不知道要指爸爸、还是公公……

当事人3:

每次看儿子学我们叫「哥哥」「爸爸」,我就换了一种方式:有孩子在就随着孩子喊爸爸,孩子不在喊老公,我觉得很自然啊,就像跟孩子说话时会随着孩子的口气说奶奶怎么样,今天叔叔怎么样,都是跟着孩子叫的。

毕竟小孩子那个年纪还不太会说话,我的嘴就是她的嘴,都我我帮她表达的,哈哈!

爸妈互称“哥哥”“宝宝”,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从几位当事人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到,小孩子年纪太小,只能通过模仿父母的叫法来学习,本身是没有辨别能力的,所以才会有你叫对方什么称呼,孩子也会叫这个称呼……

但如果不是以「爸爸」「妈妈」的叫法,孩子会一直搞错,容易形成混乱。尽管这种混乱随着他年龄的增加会纠正,不过还是或多或少会减慢大脑的发育速度,我们还是能免则免吧!

爸妈互称“哥哥”“宝宝”,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教育学家伊恩认为,夫妻之间用「哥哥」「宝宝」的称呼,会促进夫妻间的感情;但用「爸爸」「妈妈」的称呼,会给孩子传达另一种信息:爸爸爱妈妈,妈妈也爱爸爸,会对孩子有着更积极正面的影响。

所以,在不破坏夫妻间的感情、也能让孩子更积极的做法,我们可以用「

有孩子在就随着孩子喊爸爸,孩子不在喊哥哥」,这样,家庭才能长远幸福,孩子也能更正向、积极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