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了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鄭和

創造了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鄭和

鄭和(公元1371~1433年),人稱“三保太監”或“三寶太監”。雲南昆陽(今晉寧)人,中國明代著名地理學家。

鄭和是回族人,原名叫做馬和,小名三保。明洪武二十三年,人燕王府作了太監。後來燕王朱棣兵變當了皇帝,因鄭和在戰鬥時的出色表現,於永樂二年特賜馬和姓鄭,於是馬和改名為鄭和,被封為內宮監太監。

公元1405年,鄭和被皇上封為總兵太監,率領27000多人奉命第一次遠航西洋。從此鄭和的後半生幾乎都是漂泊於海外,他在28年裡先後7次遠航海外,在公元1433年,當他第七次歸國的途中,不幸於西洋古裡(今印度科澤科特)去世,終年63歲。他在28年的航海生涯中,為傳播中華文化、增進對外交流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最後以身殉職。

鄭和先後7次航海,途經37個國家,向東到了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群島;向南到了爪哇、莫桑比克;向西已超越波斯灣、阿拉伯海、亞丁灣和紅海的範圍,直達東非沿岸。

鄭和雖然早已死去,可是他七次下西洋所留下的寶貴資料仍很有價值。《鄭和航海圖》是他遠航時所用的針路海圖,在我國地圖史上獨佔鰲頭。航海圖中包括橫條形海圖一幅,長達20頁,還有4幅星圖,稱為過洋牽星圖。圖上共記錄64處關於各地所見北辰星(即北極星)和華蓋星(即小熊座β星、γ星共8星)的高度。過洋牽星圖中還標出了途經印度洋各地的時候所見的許多星辰的方位和高度,由此可見當時航海就是用的牽星法。《鄭和航海圖》詳細記錄了我國船舶航行在東南亞、東北亞、印度洋直到東北非的航線,反映了我國在明初的航海技術仍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鄭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他比葡萄牙人地亞士於1486年到達非洲南端好望角早81年,比意大利人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葡萄牙人達伽馬於1497年到達印度海岸早92年。而且他航海前後長達28年之久,在這一點上歐洲任何的航海家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鄭和航海對亞洲、非洲的訪問,具有非常大的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影響和意義,對國際經濟、文化交流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鄭和的七次航海,是世界航海歷史上極其偉大的事件,而鄭和作為一個偉大的航海家永遠地彪炳於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