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

(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宦官,也叫太監,就是被閹割以後在皇宮裡為皇帝及皇室服務的人。在明代,永樂皇帝開始重用宦官,經常派遣宦官出巡、出使、出洋。

當時出現了一個重大文化現象,就是皇帝欽派使臣,從皇宮出發,去往東南西北,為文化交流,為版圖鞏固,也為重開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做出新的貢獻。這些使臣,許多都是宦官。我今天講的鄭和、亦失哈、侯顯,就是當年被永樂皇帝派遣的使臣,這幾位都是對歷史有貢獻的人。

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第一,派遣鄭和七下西洋。鄭和,回族人,今雲南晉寧人,小時候隨父親去過麥加。後來到宮裡做了太監,受到永樂帝的信任。從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先後七次下西洋。第一次,鄭和帶領將士、官員、學者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乘寶船六十二艘,據記載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廣(寬度)十八丈,從今蘇州太倉瀏河鎮出發,經過占城(今越南)、爪哇、蘇門答臘、錫蘭(今斯里蘭卡) ,通使西洋。第二次為永樂七年(1409年) ,下西洋之前,在南京用中文、泰米爾文和波斯文鐫刻了石碑,即《佈施錫蘭山佛寺碑》 ,隨船帶到錫蘭(今斯里蘭卡) ,這塊石碑現在收藏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國家博物館,成為中斯文化友誼的象徵。到宣德五年(1430年)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鄭和七下西洋,前後二十八年,去到三十多個國家、地域、部落,最遠到達地中海、非洲東岸。這比哥倫布和達伽馬的大航行要早半個多世紀。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壯大了明朝國威、加強了文化交流,而且是人類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個高潮。

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第二,派遣亦失哈八次到奴兒干都司。明朝在永樂七年(1409年) ,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這是相當於省一級的地方軍政機構,並設置官員,統屬民眾,每年進貢海東青、毛皮、人參、鹿茸、珍珠等物品,也得到朝廷的賞賜。從奴兒干到北京,沿途設站赤--包括路站、水站、狗站等傳遞。這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在哪裡呢?在東北黑龍江入海口處的奴兒干,就是特林(廟街,今尼古拉耶夫斯克)是明朝設在版圖最東北處的地方行政機構。朝廷派太監亦失哈到奴兒干,永樂時五次,宣德時三次,共有八次。亦失哈的船隊由今吉林市起航,順松花江而下,到松花江和黑龍江匯流處,也就是今同江,再轉到黑龍江,順流而下,直至黑龍江入海口附近的特林。全程大約五千裡。為了紀念這件事,當時在奴兒干豎立了兩塊石碑,碑文寫道: "永樂九年春,特遣內官亦失哈等,率官軍一千餘人、巨船二十五艘,復至其國,開設奴兒干都司。"奴兒干都司的設立,以及亦失哈八次巡視奴兒干,宣示了明朝對這一地域的統治,實行了明朝對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域的管轄。永樂帝對於開拓東北版圖,功勳非常之大。所以,亦失哈八到奴兒干的壯舉,同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可以相互媲美,彼此輝映。

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在東北,明朝經過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四代五朝的艱苦經營,還解決了高麗的問題。高麗李成桂,在取得政權後,要改國號,派遣使臣,到達明朝,請求賜名。應高麗李氏政權的請求,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給了"朝鮮”這個國名。從此,高麗不僅改國號為朝鮮,而且開啟朝鮮國王受明清皇帝冊封的禮制。

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默涵解讀《故宮六百年》10:(宦官使者:鄭和、亦失哈、侯顯)


第三,派遣侯顯五次前往烏思藏(今西藏) 。

永樂元年(1403年)四月,侯顯第一次奉旨出使烏思藏,行程數萬裡,到永樂四年(1406年) 十二月,才借同烏思藏的高僧哈立麻來到南京。後來在南京靈谷寺舉行大法會,為明太祖高皇帝和高皇后祈福。永樂皇帝敕封哈立麻領導天下佛教,還頒給印信。侯顯口才很好,敢於擔當大任,當時烏思藏被稱為“絕地",就是說那裡既遠在天邊,地處高原,又路途崎嶇難行。特別是第一次出使烏思藏,四年才返回,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侯顯先後五次受派遣,前往西藏等地,為國家一統、文化交流,做出與鄭和、亦失哈同樣的貢獻。剛才講了明朝永樂帝派遣宦官分別去往西洋、東北和西藏。我在這裡順便講一下派遣使臣出使西域的故事。在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多次派遣使臣通西域。但是派往西域的使臣,有太監、也有官員,並以朝廷官員為主。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派兵科給事中傅安出使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 ,後來傅安留在撒馬爾罕(在今烏茲別克斯坦) +三年。當地頭目聽說永樂皇帝即位,就派遣使臣和傅安起回到南京,並進貢方物。此後,明朝派吏部員外郎陳誠等先後五次出使西域。陳誠一行,路途遙遠,幹辛萬苦。譬如到哈烈,就是今阿富汗赫拉特,離嘉峪關11900裡。據《明史·地理志》統計:北京距西安2650裡,西安距甘州2645裡,甘州距肅州510裡,合計約5805裡,再加上嘉峪關到哈烈的里程,總計從北京到哈烈約17705裡,往返一次約35410裡。陳誠回朝後,奉上所著《使西域記》 ,記載所歷凡十七國,山川、風俗、物產等。此書,流傳至今。

可以想見,陳誠五次出使西域,不遠萬里迢迢,經歷幹辛萬苦,清廉儉素,品格高貴,做出了重大貢獻。

明朝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雙開通,出現個"萬國來朝"的大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