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器—毛巾

日用之器—毛巾

每次洗好臉,把毛巾掛起來的那一刻,新的一天的開始了。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會每天重複這一個動作,日子也就從這重複的動作中,有了一個新的開始。

日用之器—毛巾
日用之器—毛巾日用之器—毛巾

2000多年前的一個早晨,已經到了早春,天氣還略有寒意,公雞剛剛打鳴,天色也漸漸灰濛濛的亮了起來。一戶普通人家的燈火已經亮了起來,已經成年的兒子,洗漱完畢,用淄帛束髮作髻,插上發答,用一條絲帶束住髮根,戴上帽子,繫好帽帶,穿上玄端,繫上蔽膝,繫上大帶。就應這樣梳洗乾淨穿戴整齊,來到父母的房前請安。為父母打好洗臉水,恭敬地端在父母面前,洗漱完畢後,遞上擦拭用的巾……這是一個生活在禮制裡的東方國度,這一個場景,被記錄在了《禮記·內則》之中。在那時,中國人每日的生活中,洗漱成為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一樣動作,“巾”則是當時的日常用品了。

日用之器—毛巾
日用之器—毛巾日用之器—毛巾

“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在秦漢時已形成了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官員一天假,用來洗澡,也被稱為“休沐”。《海錄碎事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日用之器—毛巾日用之器—毛巾

在沒有現在我們用的起圈毛巾之前,中國人一直在使用平布巾,就是大家俗稱的土布。布,本義為麻布。在宋代棉花沒有傳入中國的以前,我們大量使用麻布及葛布。麻布是以亞麻、苧麻、黃麻、劍麻、蕉麻等各種麻類植物纖維製成的一種布料。葛布,俗稱“夏布”,質地細薄。除作衣料,魏晉以來多用制巾。

日用之器—毛巾日用之器—毛巾

商周時期誕生了製作土布的機器,木質紡織工具——腰機,雖然共有72道製作過程的複雜工序,但已可以生產出經緯分明的麻葛土布了,也開始被大家用作布巾了。等到漢代,出現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織布機-斜梁機,製作出的布料,天然、透氣、吸汗,而且線粗紋絡比較深,對皮膚有一定的摩擦力,可以很好的去除身體上的汙垢,雖然現在的毛巾相比,不夠舒適柔軟。但在沒有肥皂的年代了,已經是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日用之器—毛巾日用之器—毛巾
日用之器—毛巾

棉花種植和使用技術在宋代開始傳入中國,棉布也進入到當時的生活中來了,人們開始嘗試棉布和與麻葛的互相融合。從元朝到明朝,人們已將多種手法揉於棉織工藝,使粗布製造完全成熟,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毛巾,這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明朝時期,古高麗國已經把一種窄幅、棉麻混紡的布匹作為貢品進貢到朝廷了,大家稱其為高麗布。當時,只有官宦和富貴人家用的起。普通人家還是望塵莫及。清代乾隆年間,上海殷氏掌握此布織造技術,因其“質堅而厚,緯線紋理突出”,在物質匱乏的時代而深受人們的歡迎。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的很多農村還在使用著這種高麗布,作為日常的毛巾。

日用之器—毛巾日用之器—毛巾

在我們高高興興的使用著高麗布毛巾的150年後,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1850年的一天,Henry Christy,踏上了開往奧斯曼帝國的輪船,開始了一次東方之旅,對考古饒有興趣的他,打算從東方收集一些有趣的東西。但這一次的旅程,卻為家族帶來了一個新的商業機會。在訪問蘇丹皇宮時,他發現了一種整個歐洲都沒有的織物樣本,這個織物的結構非常奇特,是一種“經起絨”的毛圈織物。回到英國以後,他和那個喜歡琢磨機械製造的弟弟李察一起,發明了專門製作這類毛圈織物的織布機,世界上第一條毛巾就這樣誕生了。

日用之器—毛巾
日用之器—毛巾日用之器—毛巾

而誰又曾想到,這個“經起絨”的毛圈織物的原型恰恰來自古代中國。這就是出土於馬王堆漢墓的“絨圈錦”。以多色經絲和單色緯絲交織而成,織物表面的矩紋圖案部位,呈現有立體感的環狀絨圈是漢代織錦中的特殊品種。

日用之器—毛巾日用之器—毛巾

漢代絨圈錦是以大小絨圈在織物表面形成浮雕狀凸起花紋的漢錦。花紋主要為矩形、幾何小點、角形、折曲形等單元散排而成,多作為衣袍滾邊、貼邊、鏡套底部及製作香囊之用,質感鬆軟舒適,帶著絨絨的溫暖。誰也不曾想,這尋常的絨圈錦,在千年之後,竟成了最早發現的“經起絨織物”,是當下日用毛巾的最早雛形。

日用之器—毛巾日用之器—毛巾

距離毛巾的誕生的50年後的清朝光緒26年,即1900年,上海川沙縣人張藝新、沈毓慶看著來自日本的毛巾大受歡迎,中國傳統百姓洗臉用的的土布高麗布滯銷。便動腦筋,以土布機構造,成功研製出了毛巾木機。很快, 沈毓慶便在其川沙縣的沈宅內創建了第一家毛巾廠—經紀毛巾廠,成為現代中國毛巾的發源地。

日用之器—毛巾

關注平臺,我們一起努力探索日用之道

點擊菜單“日用目錄”您可以得到相應資訊

尋日用之道,出適用之器

日用之器—毛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