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明清史籍记载木华黎家族 “亲连天家” “与元同族”?

为什么元明清史籍记载木华黎家族 “亲连天家” “与元同族”?

为什么说这个家族 “亲连天家” “与元同族”?

先说“亲连天家”。

“亲连天家”,是因札剌亦儿木华黎家系在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大蒙古国)创建过程中功勋卓著,从黄金家族的“孛莎合因赤讷•孛斡勒(《蒙古秘史》,门限内的奴隶)”转变为“斡脱古•孛斡勒(老奴隶)”,被“黄金家族”视为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亲人,也是身份和地位提升的表现。其家族成员在整个蒙元社会以“亲连天家”的“大根脚”(背景),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地位显赫、勋贵辈出,后裔袭国王者12人,建国王旗帜者7人,为丞相者3人,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故在“黄金家族”私属奴隶属性基础上兼有新贵的地位与身份。

为什么元明清史籍记载木华黎家族 “亲连天家” “与元同族”?

1217年成吉思汗赐木华黎的”太师国王都行省印“(网络图片)

再说“与元同族”。

据17世纪蒙古黄金家族后裔阿巴拉嘎兹所撰《蒙古诸王朝史纲》记载,“他们(即札剌亦儿人,引者注)不称札剌亦儿,而自谓“乞颜”(也译作“奇斡温”、乞袁)后裔。因为那是自由奴隶跟随主人姓氏的年代。自铁木真称汗后,所有的札剌亦儿人都随那些被俘虏的札剌亦儿人(被铁木真六世祖海都俘虏成为其奴隶的那一部分札剌亦儿人,引者注)一同自称为乞颜后裔了。” 即札剌亦儿人自称是“乞颜”部落的后裔。

元时的“黄金家族”和“朝廷”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据《金华黄先生文集》[1]收录的朵儿只丞相之《命相诏》记载,“念其帝室之勋臣,赐以国人之氏族。”

即当时的官方对“札剌亦儿人自称是“乞颜”部落的后裔”是认可的,而且记录在札剌亦儿部落木华黎六世孙“朵儿只”(父脱脱,祖父撒蛮,曾祖父速浑察,拜氏先祖拜住从弟)的丞相任命诏书里,无异于历史上常见的皇帝赐姓,故拜氏后裔至今口口相传姓氏为皇帝所赐,源头即在于此。

为什么元明清史籍记载木华黎家族 “亲连天家” “与元同族”?

内蒙古敕勒川景区圣主广场木华黎塑像(自拍图片)

元明清的史籍对此也多有记载。

比如元朝元明善《丞相东平忠宪王碑》[2]碑文记载,“(札剌亦儿)亲连天家,世不婚姻”(“天家”,即皇帝家族,蒙元时期的“黄金家族”);明朝叶子奇《草木子》载,“元为札剌儿氏”;清代钱大昕《元史氏族表》[3]记载,“札剌儿元之同族”。即史家对此史实也是认可和熟知的。

“与元同族”,不仅是札剌亦儿木华黎家系自称为蒙古族乞颜部,而且得到了“黄金家族”和元代朝廷官方的书面认定。木华黎后裔对“与元同族”的一些“规矩”或“禁忌”身体力行,严格遵守。据元末黄溍《拜住神道碑》载:“上以为知大体,尝赐以金脊殿车,又赏阅宝玉,於章佩监命惟意所择,皆力辞。寻诏姻宗室女,又辞。”即元朝第五个皇帝元英宗硕德八剌,因认同丞相拜住对“治理国家”的见解,感念丞相拜住“推进改革”的功绩,下诏赐拜氏先祖拜住“金屋豪车、宝石玉器”,拜住不为所动,竭尽力谢辞,后又诏拜住丞相联姻黄金家族宗室女,拜住恪守札剌亦儿人“亲连天家,世不婚姻”的传统规矩,也婉言拒绝了。此事被作为“当选驸马”、“拜驸马”佳话流传于木华黎家系拜氏子孙后裔。据史料记载,札剌亦儿后裔与黄金家族“世不婚姻”的规矩,直到明朝末年才被打破。

为什么元明清史籍记载木华黎家族 “亲连天家” “与元同族”?

陕西省榆林榆阳区小纪汗镇井克梁村木华黎“金肯敖包”祭祀前殿(自拍图片)

“与元同族”,并非传统的部落、部族、氏族、家族意义上的“血缘关系”的同族。

随着蒙古部落的崛起,大蒙古汗国的建立,蒙古高原的社会组织结构由原始的“部落、氏族制”向“千户制”的转变,受到中原“儒法治国”理念的影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模式,逐渐被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新型社会组织模式所替代。部落、氏族在大蒙古汗国只剩了传统的名称,只是个外壳,里面的人口不再完全是同族同宗的血缘亲属,而是主人和奴隶,贵族和依附者,统治者和臣仆的社会角色关系。这种背景下,无论从札剌亦儿木华黎家系自我认为的角度,还是蒙元统治阶层对木华黎后裔的感情、仕途、赏赐的角度,“与元同族”更多的是政治关系,是一种身份的荣耀或赏赐的荣誉。

再说蒙元黄金家族的源头。

关于乞颜氏的源头,一说为白狄,一说为拓拔氏。

为什么元明清史籍记载木华黎家族 “亲连天家” “与元同族”?

“拓拔氏”即为黄帝轩辕氏的北支后裔。远古蒙古族人的图腾为“孛儿贴赤那”,形象为“苍狼“,亦可能为“孛儿只斤氏”的姓氏起源。据明宋濂撰《元史•本纪第一•序纪》载,“蒙古之先,出于突厥。本为忙豁仑,译音变为蒙兀儿,又为蒙古。金人谓之鞑靼,又谓之达达儿。蒙古衣尚灰暗,故称黑达达。其本非蒙古,而归于蒙古者,为白达达、野达达,详见《氏族表》。其国姓曰乞颜特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突厥语意译为灰色目睛,蒙古以灰睛为贵种也。”清代乾隆以后,以“孛儿只斤”译法有民族歧视故,重译作“博尔济吉特”、“博尔吉特”、“博尔吉锦”


据唐朝李延寿撰《北史·高车(勒勒车)》,古书记载“突厥”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乞颜’就是‘乞袁’音译的不同写法,‘乞颜(猃狁)’是突厥十二姓之一。”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蒙古的源头为突厥。乞颜部为部落名,孛儿只斤氏为部族名。乞颜的复数为乞颜惕,明人也译作奇渥温,故成吉思汗的全名应为“奇渥温•孛儿只斤•铁木真”。


[1]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妥懽帖木儿朝大学士黄溍撰

[2](元)元明善:《丞相东平忠宪王碑》,苏天舜《国朝文类》卷二十四,四部丛刊初编本

[3](清)钱大昕《元史氏族表》廿五史补编本,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


为什么元明清史籍记载木华黎家族 “亲连天家” “与元同族”?

(本文源自《全球拜氏文化研究会会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