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县王子坟墓主考

康保县王子坟墓主考

康保县王子坟墓主考

康保县闫油坊乡,有个村庄称王子坟。据人们世代口耳相传,村庄北有蒙古族王子的坟墓,故取名王子坟。这位王子是谁?却无实考,众说不一。该村建于1940年,曾用名小营子。村落东北约0.5公里的山坡处,原有一庙宇称旧庙(现有庙宇遗址),由庙宇地处丘陵地带山湾较多,此村曾称旧称庙湾。村庄北约2公里处有一座蒙古王爷的墓。王爷墓北约0.5公里处,原居住几户农户,称王子坟。1949年左右,王子坟的住户迁到旧庙湾居住,旧庙湾遂又称王子坟。这个蒙古族王爷究竟是谁?

清朝后期,现康保县境内的哈咇嘎乡、丹清河乡、闫油坊乡境,土城子镇、张纪镇、康保镇的一部分地域,屯垦镇蒙古营、姚家营村地域,约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属于漠北(今外蒙古)喀尔喀策凌家族的王公牧场,居住着赛音诺颜部众在此游牧,称哈拉罕。从清朝康熙年间到1940年左右,历经策凌、成衮扎布、拉旺多尔济、巴彦济尔噶勒、车登巴扎尔、达尔玛、那彦图共七代蒙古王爷经营此地。在现丹清河乡后大兴德村南约1公里处,建有王府府第,经常居住着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哈拉罕的事务。这7个蒙古王爷的墓地分别是,策凌及公主墓地在现北京安定门外六公主坟;拉旺多尔济及公主墓在现北京东直门外大成各庄(今酒仙桥);巴颜济尔噶勒于嘉庆二十一年袭札萨克亲王,次年死去,其墓地也现北京东直门外大成各庄(今酒仙桥);车登巴扎尔墓地也现北京东直门外大成各庄,达尔玛墓地在现北京东直门外大成各庄,那彦图墓地在现北京安定门外坟地。据《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一书记述:“自拉旺多尔济以后,该家族各代亲王死后都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大成各庄(今酒仙桥)的和静公主墓地”。据孟克布音(又名孟允升,策凌之后裔,外蒙古那彦图亲王之孙)记述,成衮扎布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卒,葬于察哈尔喀尔喀旗(俗称哈拉罕)”。又据学者金启孮考证,“成衮扎在则葬在张家口外康宝(保)县哈拉哈渠”。此处,康宝县即康保县,哈拉哈渠即哈拉罕。“第二代成衮扎布坟地在察境喀尔喀族”(孟允升:《北京的蒙古王府》载《满族研究》1989年第3期)。可见,成衮扎布是唯一葬在其家族牧场的蒙古王爷。

据当地老人们介绍,张珍(绰号大背锅),祖籍怀安县人,曾走西口,后又迁到张北县西大淖村居住,经常跑草地做生意。民国七年(1918年),从蒙古族那王府买了近1000顷的草场开荒,(据说东西约20公里、南北约15公里的范围,包括现闫油坊乡的东伙坊、西伙坊、西营盘村,屯垦镇的蒙古营、姚家营,康保镇的淖卜子等6个村庄的土地),设东、西两个伙坊,雇人开荒种地或贫民租种其地。据说张珍这个人比较开明,受那王府人的委托,还是自发的,现很难说清楚,1937年左右,张珍还组织佃户给蒙古王爷墓拉石头,修筑围墙。据现康保镇淖卜子村村民李明(男,85岁)介绍,其父亲(李存进,属张珍的佃户)当年就按照张珍的安排,给蒙古族王爷墓用牛车拉了一天石头。据说,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人修缮了王爷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王爷墓周围还有约1.5米左右高的石头围墙,保存比较完整,近些年墙垣已毁。

由上述记载考证,王子坟村北的蒙古族王爷墓主,即为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

成衮扎布,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王公 ,策凌(博尔济吉特氏 ,喀尔喀王公,赛音诺颜部始祖。其先世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后裔。康熙年间授固伦额驸,封和硕超勇亲王。乾隆年间授定边左副将军)长子。乾隆四年封王世子。乾隆十五年,策凌去世后,成衮扎布世袭继任札萨克亲王,继任盟长及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成为清朝政府驻守漠北的重臣。定边左副将军作为常设八旗驻防将军,直接管理喀尔喀蒙古(漠北蒙古,也称外蒙古)的最高军政事务。乾隆二十一年,成衮扎布受命平叛青衮杂布之乱。这一年乾隆皇帝与成衮扎布结为儿女亲家。乾隆皇帝将第七女嫁成衮扎布之子拉旺多尔济。据史料记载,成衮扎布身边经常带有元臣木华黎所著《兵法》,闲暇细心研读,故精通兵法。执掌军印约40年,未曾杀一偏卒。成衮扎布曾两次出任定边左副将军,可见清王朝对其信任,也证实他是忠于清朝政府的喀尔喀蒙古贵族。

文章选自《康保地名溯源》李殿光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