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丨解读孙子的战略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丨解读孙子的战略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广饶)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孙子兵法丨解读孙子的战略

始计篇

始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孙子兵法丨解读孙子的战略

原文及解析【一】

[原文内容]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原文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黄天解析]

兵,本义为兵器,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现阶段可以涉及到人力、团队、公司、市场等;

也就是取胜之道,在于“人”,人取着决定性的因素,人的修为高,哪一方深谋远虑,则哪一方胜利在望;

所以,古今中外,帝王之争,战争输赢,地位之争,商业大小,名气高低,公司经营、投资、项目、产品等,其本质在于人。

原文及解析【二】

[原文内容]

孙子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原文译文]

孙子说: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

[黄天解析]

道——指自然规律、政治、民心所向、公司使命感与价值观、目标;

天——指天时、时机;

地——指地段、地理位置;

将——指人,人才;

法——指方法、策略、法律、规章制度、管理;

也就是说,不管是小到家庭、团队,大到企业、国家,要想取得胜利或者和谐幸福,要符合以上五个关键因素,平时我们只讲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应该再加上道和法,才能五行平衡式运行。

孙子兵法丨解读孙子的战略

庙算者胜

孙子提出“未战先算”,“多算多胜”,强调了“慎战”,“重战”的态度。

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哪怕一个细枝末节没算,也有可能使己方蒙受巨大损失。用兵之前必须要谨慎,策划周密,充分考虑与估量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而开战前若没好好庙算,很少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必败。胜利条件充分才能动兵。在双方对阵中,哪一方能在交锋前,把握先机,调查研究形势,那方就占优势。

在商场中,所谓庙算就是一份周密的战略策划。就是“以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为基础,再较之以五事七计,从而建立起的一份应战策划,再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辅助用于实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