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京杭大運河現狀如何?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7千米,開鑿於春秋末期的吳國,經隋和元兩次大規模整治及擴展,基本和現在的大運河已無區別。對於促進南北文化,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經濟發展的京杭大運河如今現狀如何?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京杭大運河現狀如何?

一,在近代自然環境破環較嚴重,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大規模整修。

隨著海運及鐵路運輸的發展,京杭大運河的作用在逐步減小,特別是近代中國處於動亂時,京杭大運河很多河段水利工程荒廢,導致河段堵塞,水源不足,京杭大運河幾乎荒廢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整修,使其重新發揮航運、灌溉、防洪和排澇的多種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運河和錢塘江溝通工程已將江、河、海銜接起來,構成了以杭州為中心的、以京杭運河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錢塘江五大水系相連通的水運網。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京杭大運河現狀如何?

二,京杭大運河航運功能的退化。

作為曾經擁有發達航運的京杭大運河,已不復往日的輝煌。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杭州(浙江省杭州市),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河流。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和浙江等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佈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河南、江蘇和浙江。所以京杭大運河已有半數河段停止了航運。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京杭大運河現狀如何?

三,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的破壞和損失。

這是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京杭大運河不是特例,現在中國經濟高速的發展,但是相對的精神文明,文化水平卻沒有與之同時發展。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優秀的文化及文化遺產,很多人都不明白保護它的意義。2014年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於6月22日投票通過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申請。至此,“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山東段作為大運河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山東省繼泰山、“三孔”、齊長城之後的第四處世界文化遺產。雖然大運河申遺成功,但保護運河的任務依然艱鉅。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京杭大運河現狀如何?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京杭大運河在現在雖已得到重視,但維護大運河的歷史風貌和文化特色,保護大運河的文化遺產仍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