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北京通州區,京杭大運河北端的終點,元明清時期漕運的最後一站,自古就是京東交通要道,處於京津冀交匯處,位置優越,又處於運河邊,是古代漕運、倉儲的重要基地,因此有“一京二衛三通州”的說法。通州歷史上因大運河而興盛繁榮,在北京作為古代都城的幾百年裡異常繁華,從南方沿京杭大運河北上的糧食和物資從這裡下船,供應皇城。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通州也留下了與運河有關的眾多古蹟,最有名也最顯眼的就是位於運河邊的一座古塔,名叫燃燈塔,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古佛塔,始建於北周時期,塔身為平面八角形,高53米,共有十三層,中空,塔的基座是高大的須彌座,塔磚上精雕細刻,康熙年間因地震受到損壞發現佛牙和數百顆舍利,所以後來也叫燃燈舍利塔、通州塔,“古塔凌雲”也是通州八景之一。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燃燈塔距離運河數百米,每當夕陽西下,古塔倒映入河中,美輪美奐,愛好寫詩的乾隆皇帝曾賦詩曰“郡城塔景落波尖”,雖然乾隆爺喜歡寫詩也寫了據說有一萬多首詩,不過他老人家寫詩的水平真的很一般,人們能夠記住的沒幾句。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燃燈塔的旁邊,大運河與通惠河交匯處有三座廟宇,分別是儒教的文廟學宮,佛教的佑勝教寺,也叫塔庵,以及道教的紫清宮,它還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紅孩兒廟,三座供奉不同人物的廟宇成品字形排列,與古樸的燃燈舍利塔相得益彰,組成了“三廟一塔”的古建築群,在運河岸邊成為一道別致的美景。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古通州八景之二“長橋映月”,這裡的橋是一座建在古運河通惠河上的精美石橋,八里橋,也叫永通橋,這個位置距離通州縣城八里,因此叫八里橋,而永通橋的名字是明英宗起的,寓意永遠暢通。因為這裡以前是木橋,經常被洪水沖毀影響百姓出行,明英宗下旨建造了這座石橋並且賜名。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永通橋建成後就成了通惠河上壯觀的美景,因為它的造型獨特,三孔古橋,中間那個橋拱格外高大,這樣的構造是為了適應當時的漕運,運糧船要從橋下通過,所以建橋的古代工匠就把橋孔設計的比較高,既解決了交通問題,又為通州增添一處美景,古代匠人的智慧我們不得不歎服。這座橋也成了十分珍貴的歷史建築,集科學和藝術於一身。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由於運河通州段在軍事方面的重要作用,古代對這裡的安全極其重視,修建城池就成了國防必須的一項條件,現在通州張家灣保存有明嘉靖年間修築的城樓和城牆遺址,城牆建在運河邊,牆厚達3.5米,高7米,中間是夯土外面用磚砌成,當時的周長大約三公里,現在只有一段牆基殘存,成為這座京東重鎮的見證。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古城門口運河上建有一座三孔古石橋,這條河叫蕭太后河,所以這座古橋也叫蕭太后橋,應該是和古代遼國的蕭太后有關吧。古橋建於明萬曆年間,後來改名叫通運橋,橋兩邊的護欄上都雕刻有精美的石獅子,造型古樸,橋面的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車轍痕跡,斑駁滄桑的時代感讓人敬畏。

京杭大運河,一京二衛三通州,三廟一塔古運河,長橋映月

中國的萬里長城在北京地區里程最長,各個朝代的都有遺存,通州舊城南門外就有一段古長城,大約建於北齊,呈南北走向,雖然略顯破敗,但古意盎然,是通州地區飽經滄桑的歷史印記,盡顯人文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