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為何重賞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 聯合清軍打農民軍

1644年3月,隨著崇禎帝自縊於煤山,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結束。

此時,一部分明朝宗室和文武官員已經南渡,並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稱帝,改元“弘光”,創建了存在39年的南明政權。

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庶長子。1641年,朱常洵被李自成農民軍殺死。兩年後,崇禎帝讓朱由崧襲封福王爵位——當然,那時候崇禎帝做夢都想不到,再過一年,自己將會被逼自縊,朱由崧將會延續大明王朝的國祚。

南明為何重賞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 聯合清軍打農民軍

盤點1644年5月時的國內局勢,堪稱錯綜複雜。

在北方,是清廷和李自成農民軍的天下。清廷已經佔領了京師;李自成從京師敗退後,正在陝西積蓄力量,意圖東山再起。

在南方,是張獻忠農民軍和南明的天下。張獻忠已經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影響力波及西南各省;南明則以南京為根據地,偏安於江南。

在這4支力量中,清廷實力最強。李自成和張獻忠次之。南明最弱。那麼,南明政權將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在這錯綜複雜的局勢中生存下去呢?

弘光帝採取了“聯虜平寇”的策略。

南明為何重賞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 聯合清軍打農民軍

什麼是“聯虜平寇”呢?簡言之,就是聯合清廷,蕩平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

弘光帝為何要採取“聯虜平寇”的策略呢?原因也很簡單,在南明政權看來,大明王朝之所以會覆滅,禍根就是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正是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給了大明王朝致命一擊,導致崇禎帝死於非命,導致清軍入關,導致明朝宗室到處逃命。所以,南明對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恨之入骨,意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另外,這也與清廷的“懷柔”政策有關。

清廷入關之初,由於兵力有限,無法攻佔更廣的地盤。因此,在攻克京師後,多爾袞沒有打算迅速南下,一舉滅掉南明,而是對南明採取“懷柔”的政策。清廷發佈諭旨,稱:“本朝江山取自流寇,非取於明,且為明報君父之仇,自古取天下之正,未有如此者!”便是在拉攏南明,共平“流寇”,實現南北分治。

在“聯虜平寇”的政策下,南明沉浸於聯合清廷掃滅“流寇”的美夢中……

南明為何重賞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 聯合清軍打農民軍

“聯虜平寇”並非南明政權的首創,早在崇禎帝時期,兵部尚書楊嗣昌就提出“攘外必先安內”,建議與清廷達成協議,然後集中精力清除“流寇”。這時候,楊嗣昌並無藉助清軍來對付農民軍的意思。

及至後來,情形越來越惡化。一部分幕僚開始學習“唐朝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平定黃巢起義”等歷史經驗,提出藉助清軍來“蕩寇”的建議。這些建議便是“聯虜平寇”的理論來源。

在“聯虜平寇”政策下,南明鬧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弘光帝即位之初,正值吳三桂投降清廷,打開山海關,引入清軍,打敗了李自成大軍。南明小朝廷竟然高興壞了,一個個興高采烈。

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弘光帝就決定“封關門總兵平西伯吳三桂為薊國公,給誥券、祿米,發銀五萬兩、漕米十萬石,差官齎送”。

當然,吳三桂未必稀罕南明小朝廷的封賞。因為清廷早就封他為“平西王”,比區區一個“薊國公”分量重得多。

在南明政權的鼓動下,各地明朝將領紛紛聚集兵馬向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發起進攻,與清軍形成夾擊之勢。

南明為何重賞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 聯合清軍打農民軍

弘光小朝廷裡面,全是這些目光短淺的蠢貨嗎?當然不。在弘光小朝廷裡,也有頭腦清醒之人。

他就是崇禎朝大學士蔣德璟。蔣德璟南渡後,不肯入閣。他在給朝廷的疏中說:“昔唐、宋在江南時,河淮以北皆虜,故不得不偏安。今奴雛(指順治帝)方幼,諸虜爭權,河淮之北,奴騎不到。而闖寇聞亦久奔,間有一二逃將士兵假名行劫而已。中原士民,椎牛灑酒,以待王師之至。但使中外合力,文武同心,分道北征,指日清廓,大非晉、宋可擬也。”

在這裡,蔣德璟分析了清廷皇帝年幼,存在爭權奪利等因素,無暇南下。李自成農民軍也已經逃到陝西。中原地帶陷入權力真空,百姓都在期盼王師。正好趁此機會,進行北伐,所取得的成績一定不是晉朝、宋朝能夠相比的。

蔣德璟的建議可謂一針見血。然而,弘光小朝廷根本就沒人聽。他們貪生怕死,一味退縮,哪裡敢向清廷主動發起進攻?甚至當李自成農民軍撤出山東等地後,他們都不敢派軍入駐,只是委派幾個官員,也未實際到任。最終,起兵反叛大順政權的當地士紳,不得不投降了清廷。

清廷很快就粉碎了南明“聯虜平寇”的美夢。

1644年10月,清廷已經在北方站穩了腳跟,決定分兵兩路。一路以阿濟格為首,同吳三桂、尚可喜等降清漢將一道,取道山西與寧夏,向李自成農民軍發起最後的攻擊。一路由多鐸率領南下江南,一舉滅掉苟延殘喘的南明弘光小朝廷。

南明弘光小朝廷毫無準備,在清軍的攻擊下不堪一擊。到1645 年5月,多鐸就率部攻克了南京,宣告南明弘光小朝廷的滅亡。弘光帝在逃往蕪湖時被俘獲,後被斬首於菜市口。時年4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